越来越多的人害怕黑心商家勾兑酒,开始家庭自酿葡萄酒

葡萄酒风靡全球的当今,在我国也已经把它当作一种时尚,无论是朋友聚餐还是盛大宴会,任何场合貌似都少不了葡萄酒,当然这不光是因为它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更是由于我们已经认识到它对人身体的好处。

随著葡萄酒的普及,很多人可能由于不想花费过多资金或者觉得自己并不能够识别真假酒等原因而开始了自酿,他们觉得自己做的再不好也比那些黑心商家勾兑的假酒好吧!

网传自酿葡萄酒会导致中毒,这是真的吗?

新闻中经常会看到因食用自酿葡萄酒而中毒,或者酿造过程中容器爆炸等事件。「土法酿酒」,也就是很多人自己在家里用简易方式酿酒,由于无法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和专业的分析检测,很容易残留杂菌,还会产生过量甲醇,杂醇油等危害人体。

的确,自酿过程中能够自己操控一切步骤,当然不会自己故意害自己,可是作为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也时常在酿酒过程中因为忽略某些细节而给自己及家人带来麻烦,甚至危及身体健康。

自酿葡萄酒并非不可取,非专业化自酿才有害

相比自酿,工业化生产葡萄酒时,一般会通过前处理、改良菌种和改善工艺等方法来降低甲醇含量。但是,如果说自酿葡萄酒的甲醇一定超标,使人中毒,那倒也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自酿过程中,甲醇浓度也很难达到对人体有害的浓度,因为葡萄酒并没有蒸馏的步骤,不会造成甲醇富集。所以,也不一定会使人中毒。

事实上,只要在葡萄原料的前处理,酿造时的酵母使用,灭菌、消毒等各个环节按照专业流程来酿造,一样可以规避「风险」,喝到美味并亲手酿造的葡萄酒。

专业化自酿才健康,这4招可破解自酿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而又能喝到自己亲手酿的葡萄酒呢?对于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有如下4点建议:

一:原料

最主要的是葡萄选取,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不一样,它的含糖度和酸度明显高于鲜食葡萄。因此要尽量选取酿酒葡萄,如品丽珠、赤霞珠等,如果嫌麻烦或者条件不允许,也要挑选皮厚,粒小,颜色深,糖分高的葡萄。一定要新鲜不能腐烂。

二:容器

尽量选择玻璃、陶瓷材质的容器,不要用塑料、不锈钢、铝铁器具盛装,以免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易中毒物质。

三:制作过程

1、不要将葡萄冲洗过度,因为葡萄皮上含有天然酵母。酒庄专业酿酒是不冲洗的,但是人家有一大堆专业设备进行杀菌消毒。所以我们在自己酿制的时候,还是避免弄破葡萄的情况下冲洗一下,必须要晒干。

2、要将葡萄皮与籽也一起捣碎。因为葡萄酒之所以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防癌等功效,主要是皮和籽中的花青素、白藜芦醇等在起主要作用。

3、要选用酿酒专用酵母,并按照说明合理用量。

4、控制发酵温度。(红葡萄酒:25—30度,白葡萄酒:18—20度)。

5、是否加糖。如果选的是足够好的酿酒专用葡萄,则不必额外加糖,但对于一般葡萄来说,需加糖来平衡酒度,可以按照17克糖转化为一度酒精为标准来加糖(加糖这一步也需要经验来合理掌握)。

6、发酵容器不能密封,原料不能加的过满。以防产生过量二氧化碳发生爆炸。

7、消毒。由于自酿条件限制,无法专业处理,可以通过加入少量二氧化硫(一定要低于160mg/l)来杀死皮表面杂菌。

8、酿造周期不要过长,25天左右即可,整个过程尽量保持卫生,避免杂菌污染。

四:装瓶后要保持密封、避光、低温等条件,开瓶后尽快饮用完毕

装瓶后的葡萄酒需要保持密封、避光,存放葡萄酒的温度在5-20摄氏度,最佳温度是10-12度,但是注意一定要恒温,不能有过大的温差。

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在开瓶后应用软木塞密封,可在阴凉避光处或冰箱冷藏室中竖直放置,并在 3-5 天内喝完。

总之,家庭自酿葡萄酒并非网上传言那样的危言耸听,只要按照专业的酿造工艺和科学的酿造方法,「自酿风险」完全可以避免!

此文为看点阅读葡萄酒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