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华广网公众号)

看岛内政治,必须有一个基础认知,就是变化快速。通常,只要「总统」的治理出现问题,政治风浪就趋于频繁,而站在浪头上的人,也是说变就变。当大家都以为蓝营的出头鸟是侯友宜时,不料又冒出了管中闵,可见,一浪接一浪,之后只怕还会有人破浪而出,谁能成为蓝营超新星,尚在未知数。

侯友宜民调虽高,然则身为新北市民,我必须说实话,他为市政做了什么,大部分市民还真不知道。此言并不是说,侯副市长都没做事,而是说,他的善政并没有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以致选民无法如数家珍地盘点侯的作为。别说副市长了,朱立伦7年来做了什么,哪一个普通选民可以说出一项的?我还得诚实地说,陈水扁在台北市长任内做了什么,我反而还记得。

换言之,民调数字并不代表侯友宜在选民心中是个能干的政治人物,朱立伦与侯友宜都不是靠陈水扁那种精算选票后决定施政并大肆宣传的类型,他们只是谨守国民党式的低调作风,从不擅经营「品牌」。我的意思也并非说,做表面工夫是对的,而是说在台湾这种直接民主制的地方,完全没有经营品牌的概念,无论做了多少善政,都会排在准淘汰名单里。

绿营超级明星是谁?陈菊,赖清德。两个长年经营高雄与台南的政客,都有一流的品牌经营能力,但也因为只做表面工夫,所以这两市是六都里最烂的城市。君不见历次六都满意度民调,陈,赖两人都名列前茅,朱立伦都是中后段?朱立伦做得比较差吗?当然不是,再怎么差都不会比负债累累、长期低薪的高雄差,也不会比抽税不遗余力、同样长期低薪的台南差。

说穿了,民调数字往往是显示谁比较会造神,比较会自我标榜,如此而已。

那么,侯友宜为什么民调高?其一,绿营完全执政成绩烂透。其二,竞争者都是老梗,不讨喜。其三,侯友宜有蓝绿色彩。

要在选战里取得最多的票数,看柯文哲的操作就一目了然,只要囊括最多的浅色与中间选票即可。这是马英九、郝龙斌、吴敦义、朱立伦一直在走的路线,侯友宜只是在旧路线上跟著前辈们亦步亦趋而已。但是,既然国民党的选举大战略并没有错,兵败如山倒的原因何在?因为低估了深色选民对选情的影响力。因执政包袱而失去中间票,又大量流失铁票,就必输无疑。

政治路线若是不能应时变化,昨天做的事是对的,今天做同样的事可能是错的,明天做又可能是对的。故而,深色、浅色、中间选票,没有任何一部分应当被忽视,深蓝至今「背对」马英九,中间票也不见得弥补得起来。想要固守过半的优势,在取得铁杆支持者的基础上,必然要懂得打造适合当下民情氛围的品牌。

这个题目如果是「侯友宜能否当选新北市长」,答案是「能,只要不犯大错」。但既然问的是「蓝营共主」,答案就是「还差很远」。

要成为蓝营共主,有3个条件:

切不可讨好绿营

经过马英九八年「讨好绿营」路线的彻底失败,蓝营支持者已然谨记教训,哪个国民党参选人敢再讨好绿营,就算选上了县市首长,也绝无可能成为所谓「共主」。所谓「讨好绿营」就是迎合绿营政策与意识形态。诸如反核、「文化台独」、去蒋反中、过亲美日、绑桩政策,「228台独史观」等等。

切不可偏「独」

任何形式的独立主张,都没有可能取得蓝营支持者的共识,而这也是国民党独有的包袱,并经由吴敦义之口,向大众表明了「统人没能力,被统不愿意」的蓝色矛盾。洪秀柱以回到具有统一内涵的「宪法共识」,解决此问题,并主张两岸应进行政治谈判,原是一个凝聚蓝营共识的正确路线,但党内主流人物均无此胆识正本清源,又无本领另辟蹊径,就谈不上蓝营共主。

切不可畏战

在许多重大议题上或关键选战里选择闪避,绝对无法获得蓝营选民青睐,蓝民需要的是一个善战的领袖,而不是一个机关算尽的官迷。要成为一个「主」,就是要在各种社会议题上,表明清晰的立场,以供民众检验,为求自保而闪避、模糊,没有一个政治领袖该有的高度,即不具备领袖气质。

以上3条件缺一不可。目前的政治态势与2008年已有很大的差距,蓝营支持者愿意含泪投票的已经愈来愈少,因为可能的选项愈来愈多。

年轻选民在2014年所改变的政治格局,主要显现在超越蓝绿的概念上。虽然多数青年在这四年来的投票意向上偏绿,但各种民调也显示这一层选民变心变得最快,蔡英文的治理包袱加上国民党的故步自封,反而逼出了许多不愿站队传统蓝绿概念的政治人物,他们就是新选项。

侯友宜选新北市长的最大优势,就是同时具有蓝绿色彩,有一点「超越」的政治属性。然而,若想成为蓝营共主,这个优势恰恰也是最大的缺陷,因为很容易让支持者陷入不蓝不绿的疑惑。对蓝民而言,同时具有蓝绿色彩的国民党高层,都是暧昧者,如王金平、吴敦义,此二人已被视为蓝皮绿骨,朱立伦则在叛逃边缘。

选举时偏中间路线,是蓝绿政治人物都在做的事,但是绿色选民都信任绿营政治人物取得胜利后,会回到绿营主轴,蓝营却不是。国民党有太多政治人物,靠中间路线选上后,就不愿回到蓝营主轴,以至于失去支持者信任,这就是民进党被打趴在地上还起得来,国民党则否的主要原因。

如若侯友宜走的是朱立伦路线,即便选上新北市长,也不会走回蓝营主轴,那么,想当蓝营共主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坚持中间路线,会在许多重大议题上呈现摇摆与暧昧的态度,令支持者感到遭背叛,或认为你毫无战斗力,没有领袖高度。

这就是选前选后的吊诡,选前为了取得最多的选票,必然要吸纳不同立场的选民,但选后要维持各种选民的忠诚,则几乎不可能。所以侯友宜选上新北市长的机率虽大,却难以因此而成为蓝营共主。

共主所不能回避的问题是,「统独立场」、核能立场、对陈水扁的立场、「年金改革」立场、同性婚姻立场、经济方针与两岸关系等等。这些都是选地方首长可以避谈的事项,若想领导蓝营夺回政权,就回避不了。而以上每一个重大议题,现在都还看不出来侯友宜有那个高度,有智慧与胆识取得蓝营支持者的一致认同。

故而,重点不在于侯友宜乃陈水扁所提拔的人,而在于他将来走的是否乃暧昧的中间路线。至少到目前为止,侯友宜的品牌形象并不清晰,也难以确认他是否能解决选前选后的吊诡。

雁默:2018台湾地方大选系列?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雁默:雁默所有文章列表?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