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中国古时称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曾留下大量咏叹抹茶的诗篇,「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但抹茶在中国,工艺已经失传。如今,却在日本发扬光大。

严格来说,覆盖栽培茶叶鲜叶,未经揉捻而直接干燥制成茶叶,经石磨碾磨后制成极细粉末。只有这样的产品,才可被冠以「抹茶」的名字。其余的,只能叫做「粉末茶」。

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汤」,使用的是末茶。其饮法是由宋代点茶道演化而来。只是宋代采用团茶,还需罗碾烹炙,而日本采用末茶,直接以茶末加以煎煮。

目前颇有盛名的日本抹茶道,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由村田珠光奠其基,经武野绍鸥发展,由千利休创立的。

抹茶道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本期特别奉上,抹茶冷知识与图片集,欢迎收藏和转发,发扬遗失传统,人人有责。

最美不过抹茶绿

最香不过抹茶香

抹茶的品质

真正的抹茶一定要用石磨来碾磨。即使现代工艺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是用机器牵引著来石磨。石磨的优势是可以将粉末磨得足够细,同时在碾磨过程中,不会因发热影响到抹茶的色泽与风味。

因此,抹茶讲究慢工出细活。耗时用石磨来研磨的抹茶,注定不是很便宜的东西。一般市面上,我们所遇到的十几块钱一大包「抹茶粉」,或几块钱一杯的「抹茶饮品」,都不是正宗的抹茶产品。

抹茶的挑选

很可惜,目前优质的抹茶基本来源于日本。这里教授一些简单鉴别方式,帮助大家挑选抹茶产品:

看包装

看颜色

看细腻度

尝口感

关于包装,一般市面上大部分以次充好的产品都是绿茶粉。如果是日文包装,上面会写上「煎茶」的字样。只有写著「抹茶入り」字样但产品,才有抹茶成分。

日文包装上,如果只印了「煎茶」、「玉露」之类的,里面肯定没有抹茶成分。细心的还可以研究成分表,看看有没有其他绿茶粉末混参其中。

关于颜色,正宗的抹茶粉颜色非常鲜艳翠绿。而普通绿茶粉会带一点点暗黄,呈现出来的是墨绿色。

关于细腻程度,用石磨碾磨,腻度足够的抹茶粉,当你用手指轻轻沾一下,抹茶粉很容易粘腻到指腹上。这是普通的绿茶粉做不到的。

关于口感,纯抹茶入口顺滑,微甜清淡,没有苦涩味;绿茶粉颗粒感明显,会有茶的苦涩味道。这是因为茶粉刷泡后的茶汤,抹茶粉是可以完全溶入其中。而绿茶粉颗粒大,茶粉易沉淀。

抹茶的等级

抹茶与茶一样,也有等级之分。在抹茶道中,主要把抹茶粉用来刷泡。有两种方式:薄茶和浓茶,另外就是把抹茶粉用来制作烘焙。

对等级的需求排列是:浓茶> 薄茶> 烘焙。最低级别的抹茶只能用于烘焙,不能满足刷泡的需要。所以,选购抹茶可以参考用途需要来选择产品等级。

抹茶的用法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简单得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一套仪式过于复杂和讲究,一般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现代抹茶的冲泡也很简化:先将碗或玻璃杯洗净,再将一平匙抹茶倒入,冲进150毫升左右温水(60度即可),用茶筅将抹茶捣开后,即可品味原味的日本抹茶。

越高级的抹茶,色泽、气味和口感会越好。用量也要把握好,好的抹茶粉只需要一点点即可,多了反而会显得过犹不及。

冲泡抹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甜度倒入少许蜂蜜。搅拌一下,即成一杯茗香「蜂语抹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冰块,制成冷饮。

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把抹茶作为烘培的调味。如用来烘培,则不需要选择太高等级的抹茶。因为抹茶的超细腻度,在吃点心的时候根本体现不出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