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的日常 - 薇薇安的书籍读后心得分享
 

【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 ─  观点分享

    2018/7/6        图/薇薇安、Unsplash   文/薇薇安

 

生物体是基因创造的生存机器,生命短暂,基因不朽。」- 理查德.道金斯

我常常想一个问题,「究竟是我们战胜了基因,还是基因操控著我们?」
对生物学有些了解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生来被基因所操控,为了让基因永续
基因本身尽可能制造机会、给我们欲望,自以为高贵的人类其实只是基因的棋子,
任由摆布; 但人类有太多例外,不为基因而活...... 而是为了自己。

---------------------------------------------------------------------------------------------------------------------------------

(一)人类独特的生存之道
 
充满大爱的神父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生,飘洋过海来到地生不熟的地方贡献一切、
帮助他人,尽管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实质帮助,也无法传宗接代使自己的基因永存; 
和尚克制了自己的欲望以及常人的本能行为,抗胜食欲和性欲,不喝酒、不杀生...
以达佛教中的「无我」境界。
 
人类生来有选择生育的权利,「不想生」的案例比比皆是,可是在动物界里能生
则生,哪来的考虑考虑?最平凡的我们,无论如何也需要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感受自身价值的体现,才愿意继续在这世界打拼。
 
每次想到这就不禁感慨,人类啊,多么复杂又迷人的生物,似乎可以不顾一切
过生活,不为基因而劳、随心所欲。不过在我们赞叹人类这种奇妙生物之前先就
此打住,事情往往没这么简单,谁叫我们是人类呢?
 

---------------------------------------------------------------------------------------------------------------------------------

(二)因为我们相信,所以它存在

著名学者尼迪特克.安德曾在《想像的共同体》一书中提出:民族是想像共同体
存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学校就是想像的共同体。

学校说白了就是个学习「地点」,真的只是个学习「场所」,而我们深信学校是
真实存在的,有老师、有学生、有校园规范、有各类设备... 等等,可是仔细想想,
这一切都只是想像出来的产物罢了。事实上根本没有所谓「学校」这种东西,
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老师、学生、家长间共同创造的信念,我们相信它存在、
相信真有「学校」,所以它存在。

公司也是如此。这个场所里有老板、有员工,背后还有一套运作系统支撑著想像
的共同体,然而它也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世界上还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案例,
随便一个名词可能都是想像的共同体所留下的产物。

但是说到这,问题又来了。
如果这一切都只是想像的,从几世纪以来祖先在历史上吸取了各种教训,教导
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体系(道德、宗教、理念)等等诸如
此类都告诉我们:应该要懂的分享、乐于助人、团体至上。

那究竟是为何,人类文明朝向这样的方向发展?为什么我们选择和平,选择更多
美好,选择美丽的乌托邦?

---------------------------------------------------------------------------------------------------------------------------------

(三)人类,这奥妙的物种

打开电视,新闻上的爱心人士无私善行、大方助人,称助人为快乐之本; 
打开电脑,TED 演讲中最新颖的观念告诉我们应该学会包容、接纳他人; 
打开脸书,看见女人们捍卫自身的社会权益、共同发声,对抗性别歧视;
打开大门,从路上简单的发票桶,到慈善团体志工义工们卖命努力的付出; 
一切只为了朝向人类定义的「美好」而前进。

不论是道德规范,或者人们口中的博爱,我们的世界的种种高大尚向往著更多包容
的社会,向往更多的无私; 期盼世人的团结,尽可能降低所有不幸与灾难,然而再
理性、再聪明的人将也深信不疑,这就是最好的发展选择。

可是,为什么?

如果人类再自私一些,不是得到最多、更能存活吗?不必为烦恼的任何关系之间的
羁绊,不必为别人而活,只需顾虑自己的最大利益,所谓适者生存,弱肉强食。

究竟为何人类就跳脱这个自然规律呢?我苦思冥想,终于找出了一种猜想,至少
目前看来是最合情合理的答案,
为了更好的生存

经济学之父 亚当.斯密在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念,

所有的自私利己,才是互惠利他的本质。所谓:「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
并非酿酒师,也不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回到生物学。工蜂遇见盗蜜者时,会不惜生命用毒次攻击敌人; 雄性红背蜘蛛交配
之后心甘情愿地被雌性蜘蛛吃掉; 土拨鼠遇见敌人时会发出警讯引诱敌人远离族群;
这些看似伟大的节操背后其实存在著相同道理:
为了让群体继续存活、为了将繁殖
的后代保留自身的
基因,牠们都是为了在未来获得一定的回报,而做出施惠行为。

或许我们会如此「有爱」,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并传宗接代。当人们愿意团结一致,
愿意在对方求助时伸出援手,我们的社会变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世世代代才学会
分享、一同享受美好事物,我们才得以更好的存活。
人之所以有道德规范并且向往
多元包容的社会,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使得基因
传承、为了活下去。
换句话说,人类归根结底还是败给了基因,使得社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

(四)远大的谋略,自私的基因

你或许会反驳:「不对!我善行是发自内心,我是真心为人著想!」
「你是说,我是为了基因而爱自己的孩子吗!?」
「胡扯!我可是一心一意的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好吧,其实你说得也没有错。
我们或许真的是出自于真心,但这个「真心」,也是「利己行为」的副产品。
所谓真心,可能是无意识的状态下所进行,善良的背后说白了,或许是为自身长远
利益,因为善良,社会变得美好,因为社会变得美好,进而达到基因复制的目的。
当然,我们感觉不到、也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基因操控著。人类的所作所为,不论
是善或者那些伟大事迹,只不过是为了下一盘更大的棋,一盘更长、更远的棋; 只
不过是为了更好地活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