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来畅销书

更快乐:哈佛最受欢迎的一堂课(修订版)1i6dk4x96

Happier: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 

  

更快乐:哈佛最受欢迎的一堂课(修订版)

  • 作者:塔尔.班夏哈
  • 原文作者:Tal Ben-Shahar
  • 译者:谭家瑜
  • 出版社:天下杂志
  •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10日
  •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2414644
  • 装订:平装

  •  

    ★《纽约时报》畅销书
    ★ 全球售出24国版权
    ★ 《纽约时报》、CBS、CNN、BBC、CCTV等媒体横跨三大洲热烈报导

      不论经济是上是下,不论处在人生甚么阶段,
      快乐,都不再遥不可及。

      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塔尔.班夏哈,用幸福旋风温暖全球!

      作者班夏哈在哈佛大学所开设的「正向心理学」课程,从原本只有6人选修,三年后选修人数多达855人,成为哈佛选修人数最多的一门课。

      他的「正向心理学」与「领导心理学」课程,也超越哈佛的王牌经济学课,获选为哈佛最受欢迎课程!
    顶尖国际企业可口可乐、英特尔、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等,也请班夏哈为中高阶经理人上快乐学!

      这门课至今每学期选修人数超过1400人,是哈佛学生总数的1/4,
      数以千计的哈佛学生证实,只要用对方法,不论你是只想未来的拚命三郎、永远活在过去的虚无主义者,
      还是只在乎眼前的享乐主义者,都可以透过本书的引导,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快乐指数。

      本书作者融合在正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心得,以及传统智慧的思想,帮助读者了解快乐的本质,并且透过一套轻松易学的方法,让大家能够活得更快乐、更满足。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先讨论快乐是什么,以及能让生活快乐的元素;第二部谈的是如何在教育、职场以及感情上应用快乐;最后,作者提出七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班夏哈引导人们学会如何更幸福快乐的方法:

      .学会成功前,先学会失败。
      .慢慢减少该做的事,多换一点时间做想做的事。
      .善用眼前的快乐资源,让快乐良性循环。

      现在开始,让幸福快乐摸得著!

    作者简介

    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

      哈佛大学哲学与心理学博士。他在哈佛开设的「正向心理学」与「领导心理学」的课程分别获选「最受欢迎课程」的第一与第三名,每学期选修人数高达1,400人,超过学生总数的25%。许多学生向学校反应,这两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一生」。班夏哈的教学及思想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争相报导,包括《波士顿环球报》、《纽约时报》,以及CNN、CBS、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译者简介

    谭家瑜

      生于台北,长于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系毕业,曾任职于《天下》、《远见》杂志,目前正职为家庭主妇,育有一女一子,副业为翻译,译作三十本,爱好绘画、缝纫、园艺和简朴生活。

    名人推荐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郑伯埙
      知名作家、文化观察者 蔡诗萍
      肯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朱平
      卡内基训练总经理 黑立言

    快乐推荐

      「如果今年你要读一本终身受用、改变自己,重新找回人生的意义、快乐的书,《更快乐》就是你的选择之一。」

    ─ 朱平 肯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期望大家能透过这本书的启发,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快乐。」             

    ─ 黑立言 卡内基训练总经理

      「当代人虽比前人富裕,却没有比前人快乐。然而什么是快乐?快乐要如何获致?如何自助人助?在在都值得探讨,也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重要问题。」

    ─郑伯埙 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详细资料

    • 丛书系列:心灵成长
    • 规格:平装 / 240页 / 25K / 普级 / 单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湾

    目录

    推荐序  快乐没有捷径  朱平
    推荐序  你快乐吗?  黑立言  
    导  读  呼应时代发展的新显学  郑伯埙
    前  言  探索问题中的问题

    第一部  理论篇
      第 一 章  快乐是什么?
      第 二 章  兼顾现在与未来
      第 三 章  快乐的定义
      第 四 章  快乐是终极货币
      第 五 章  设定目标

    第二部  应用篇
      第 六 章  教育上的快乐
      第 七 章  职场上的快乐
      第 八 章  感情上的快乐

    第三部  思想篇
      第 九 章  利己与利人
      第 十 章  快乐推进器  
      第十一章  超越短暂的快感
      第十二章  让自己发光
      第十三章  善用想像力
      第十四章  放慢脚步
      第十五章  快乐革命

    结  语  活在当下

    推荐序1

    你快乐吗?

      逢年过节,遇到久没见面的亲朋好友总不免俗的都会问候:「最近好吗?」含蓄客套一点的会回应:「还好,还可以,过得去……」积极一点会说:「很好!好极了!……」但是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你快乐吗?」

      谈到快乐,就不得不提到美国在开国之初,他们的建国领袖在独立宣言里写道:「……下述真理不证自明: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赐,拥有无可转让之权利,包含生命权、自由权与追寻快乐的权利。」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让后代子孙能追求快乐这件事,重要到连抛头颅、洒热血、家破人亡都值得,怪不得美国后来成为一个令全球许多人向往的国家。

      接下来的问题就很重要了:什么是快乐?快乐可以学习吗?

      很高兴本书作者班夏哈教授告诉我们:绝对可以!这位作者是哈佛大学心理系的知名教授,他的「正向心理学」这门课是学校目前最受欢迎的课,美国最顶尖的大学生都排队要听他的课。很高兴的是:我们不用排队,也不需要付一年超过百万台币的学费,就能透过这本书来了解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卡内基训练□的创办人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曾被媒体问到:「你一生当中所学到最大的教训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我们都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选择正确的思想,心中满怀平安、勇敢、健康与希望,人生就会幸福快乐。期望大家能透过这本书的启发,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快乐。

    黑立言
    (本文作者为卡内基训练□总经理)

    推荐序2

    快乐没有捷径

      我是个生意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在工作上找不到意义、乐趣,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快乐。我也始终相信,有快乐的员工,才会有快乐的顾客,也才会有快乐的企业、快乐的社会。如果这是对的,为什么「生意人」不把如何提供一个有意义、有乐趣的工作,当成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呢?

      我非常喜欢作者以「Happier」为书名,而不是一般的Happiness。Happier是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最重要的观念。正向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快乐的人为什么会快乐,以及如何让人更快乐的科学。

      记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在网路上看到一段班夏哈在哈佛大学的课程录影。《更快乐》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于作者能将正向心理学的学术研究,用简单且易懂的方式,让一群从小就在「你赢我输」的竞争游戏规则中长大的天之骄子,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的「终极货币」。

      在台湾,我受到好友David Wagner所启发,开始推广「悦日人」的人生哲学。「悦日人」哲学希望每个人、每一天都能有意识地让每个跟自己接触的人(尤其是陌生人),因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行动而感到快乐,成为自己与别人的「快乐制造机」(好友吴金津)、「快乐推进器」。

      赛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真实的快乐》(Authentic Happiness)对我而言是个启蒙。发现正向心理学,在追寻人生快乐中,等于是找到了一个学术理论基础。二○○六年,我的教练陈郁敏正好是赛利格曼的学生,介绍我许多有关正向心理学的概念,也尝试著把正向心理学导入企业的终极目标——如何让每个人更快乐一点,如何利用「悦日人」来改变世界。

      因此,我认为班夏哈的《更快乐》这本书,是每个企业领导人、经理人必读的经典书。我强力推荐对正向心理学有兴趣的企业老板、经理人、教练,用心地读完这本书,然后努力建立一个工作环境,让你的员工从事「能做、想做、有意义也有乐趣的工作」。

      我们都有一个迷思,以为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很重要。其实真正的快乐不是做喜欢的工作,而是做能发挥自己长项(Strengths)的事。因此找出自己的长项,比找到喜欢的工作更重要。当你懂得运用自己的长项,从事一个有意义、有使命感的志业时,就会找到乐趣与快乐。班夏哈在课堂中也一再提醒学生,工作态度比工作本身更能创造乐趣;快乐没有捷径,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点点滴滴逐步堆积」。

      正如作者所预言,我也相信正向心理学所提倡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目标,势必将引发一场宁静的「快乐革命」,让更多的学校、企业开始重视正向心理学。因为正向心理学是个经过不断实验、研究的行为科学,而不是经由宗教、心灵疗愈、潜能开发、自我成长训练营或灵修大师(Guru)所启发的信仰。
        如果你真心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快乐一点」,光看这本书是不够的。也要用心地做每章文末所附的练习题,才能开始养成新的习惯,参加「快乐革命」。追求快乐不是你争我夺的「零和游戏」,而是一场「非零和游戏」(nonzero sum game)或「正和游戏」(positive sum game )。当我们帮助别人得到快乐时,也会找到自己的快乐。

      如果二○○八年,你要读一本终身受用、改变自己,重新找回人生的意义、快乐的书,《更快乐》就是你的选择之一。

    朱平
    (本文作者为悦日人.涟漪人.生意人、肯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前言

    探索问题中的问题

      我们活著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快乐;大家的生活虽不尽相同,目标却一致。

    ─《安妮的日记》作者安妮(Anne Frank)

      二○○二年是我在哈佛大学讲授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第一年,当时有八位学生选修,两人退选。在每星期的课堂上,我们都会探讨一道课题:如何帮助自己和别人──包括个人、群体和社会──活得更快乐?我认为这才是「问题中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也阅读期刊论文,试验某些概念,分享个人故事,体验挫折和喜悦的滋味。学年结束时,大家终于比较了解心理学能教我们运用哪些方法活得更快乐、更满足。

      次年,这门课以演讲形式对外开放,而最早鼓励我并引介我进入这个教学领域的前辈,是我的恩师史东(Philip Stone),他也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学执教正向心理学的教授。后来修课学生多达三百八十人,学校举行期末评鉴时,二○%以上的学生表示:「这门课能改善个人生活品质。」我第三度开课那年,又有八百五十五名学生注册,是哈佛大学选修人数最多的科目。

      一百多年前,詹姆斯(William James)为美国心理学奠定了根基,我始终奉行他的理论,一再提醒自己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经验中寻求真理的现金价值(cash-value)」。我为学生寻找的现金价值,不是存在于有形货币或时下常见的成就和荣誉中,而是蕴藏在我所谓的终极货币里。终极货币即是所有目标最后抵达的终点:快乐。

      现代人的心灵革命

      修这门课的学生不仅要探讨「快乐生活」理论,还必须在阅读学术论文和学习相关研究之余应用所学。他们努力克服恐惧,省察个人长处,撰写书面报告,为每个星期和未来十年立下雄心万丈的目标,并且勇于冒险地寻找自己的伸展圈(stretch zone),也就是介于舒适圈(comfort zone)和恐慌圈(panic zone)之间的安全中介区。

      私底下,我总是无法为自己找到这个安全中介区,个性内向害羞的我第一年在只有六名学生的班级授课时,觉得相当舒适自在,第二年却要面对将近四百位学生,只好尽力施展教学能耐。到了第三年,学生人数增加至前一年的两倍多,我也一脚踩进真正的恐慌圈。当我看到学生家长、一群老先生老太太,加上媒体也开始出现在教室里,更是感到惶恐不安。

      自从《哈佛深红报》(Harvard Crimson)及《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相继报导这堂课大受欢迎的盛况后,许多问题便排山倒海而来。大家逐渐意识到我们正面临某种革命,却又不知道原因何在。你如何解释哈佛大学及其他校园对正向心理学的需求日益殷切的现象?中小学及成人团体为何对「快乐学」愈来愈感兴趣?因为现代人比较郁闷吗?跟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方式或西方人的生活型态有关系吗?

      事实上,「快乐学」不是西半球及后现代特有的产物,世界各地的人一直都在寻找快乐的秘诀。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成立一座学院的目的,便是为了研究这个课题,他的得意门生亚里斯多德后来也创办一所与之相庭抗礼的书院,推广自创的快乐理论。生存年代比他们早一个多世纪的孔子,曾经周游列国传授修身养性之道。任何伟大的宗教或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都在探讨今生或来世的快乐问题。近几年,坊间更充斥著某些自助达人的著作,那些达人的足迹也遍布世界各地──从印度到印第安纳州,从耶路撒冷到吉达港──的会议中心。

      虽然人们对快乐生活的喜好和研究不受时空限制,我们却可以透过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来说明大众对正向心理学的需求日渐升高的原因。今日美国人的忧郁症罹患率已较一九六○年代增加了十倍,患者初次发作的平均年龄为一四.五岁,一九六○年代则为二一.五岁。一份针对美国多所大学进行的研究透露,将近四五%的大学生「因出现严重忧郁症而造成学习障碍」。其他国家亦步上美国后尘,例如一九五七年有五二%的英国人表示他们非常快乐,二○○五年时,尽管英国人的财富在过去五十年内增加了三倍,但只有三六%的英国人表示他们很快乐。随著中国大陆经济快速成长,带有焦虑和忧郁症状的成人与儿童也急遽增加,中共卫生部宣称:「我国儿童与青年的心理卫生水平确实教人担忧。」

      物质繁荣的程度不断推升的同时,心情郁卒的程度亦随之提高。我们这一代的人──包括大部分西方国家和愈来愈多东方国家的人民──虽比前人富裕,却没有因此活得更快乐。正向心理学泰斗米哈里问了个答案复杂的简单问题:「我们既然这么富有,为何却快乐不起来?」

      一般人只要认为「先得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才能享受快乐充实的生活」,就会轻易为自己活得不快乐找借口。然而现代人早已满足各项基本生活需要,再挖不出任何不满现状的正当理由,于是愈来愈多人渴望解决「财富似乎只为人们带来不快乐」的吊诡现象,并以正向心理学做为求助对象。
    为什么需要正向心理学?

      正向心理学泛指「研究人类最佳心理运作状态的学问」,一九九八年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会会长赛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此之前,「快乐」或「提升生活品质」这类课题的研究,多半是由大众心理学(pop psychology)担纲。许多自助讲习会和自助书籍也应运而生,那些讲习会和出版品固然饶富趣味,但内容贫乏者也不在少数,它们常提供保证有效的五个简单快乐步骤、三个成功秘技、四个找到理想情人的妙招,而这些步骤、秘技和妙招往往是空头支票,不敌时间的考验,「自助」一词遂成为人人嘲讽的话柄。

      另一方面,学术界虽有内容扎实、言之有物的论述和研究,却无法与大众分享这些成果。我认为正向心理学扮演了衔接学术象牙塔和市井大街的桥梁角色,能将严肃的学术研究和有趣的自助运动结合起来,这也正是本书企图达到的目标。

      大量自助书籍为读者提供了过多无法履行的承诺,因为其中只有少数提议经得起科学方法的验证。反过来说,一些刊登于学术期刊、从发想到出版一路过关斩将的概念,内涵就比自助书籍丰富太多了。这些论述的作者通常比较不会夸大其词,只为少数读者提出项目较少但比较可行的承诺。不过,由于正向心理学成为学院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正向心理学家无论在书籍、演讲或网路上提供意见,有时候听起来也和自助达人给的忠告不分轩轾。事实上,正向心理学虽然与大众心理学一样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内涵却迥异于后者。

      美国已故最高法院大法官何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说:「我不想为看似简单的复杂现象耗费心神,而乐意为复杂现象背后的简单义理奉献生命。」何姆斯喜爱经由探索、研究、深思、努力尝试之后发现的简单道理,而不欣赏毫无根据的陈腔滥调,以及脱口而出的武断结论。正向心理学家深入钻研表象,得出浅显的概念、实用的理论、简单的技巧与可行的原则,不是件轻松的工作。达文西早就比何姆斯更有先见之明地指出:「简单是复杂的极致。」
    本书的用途

      为了撷取快乐生活的精华,许多正向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及哲学家曾经付出大量时间与心血,试图了解复杂现象背后的简单原理。本书叙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若能善加利用,将有助于读者活得更快乐、更满足。我知道这些概念确实有效,因为我就是受惠者。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快乐的本质,期使读者拥有更快乐的人生。不过,仅仅阅读本书或其他相关书籍,不可能做到这点。我认为要让自己发生有意义的改变,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希望这本书真能影响你的生活,就得把它当一本练习簿,而且做练习时一定要思考与行动并进。

      漫不经心地浏览书中文字是不够的,必须深入思考,所以本书前后穿插了一些「日常练习」单元,让你有机会暂停几分钟,提醒自己消化一下刚读过的东西,并检视自己的想法。如果少了这些单元,不动一动脑筋,你可能觉得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很抽象,然后过目即忘。此外,每章结尾还附有一些引导你展开思考与行动的练习,协助你更进一步应用书中言论。有些练习会比其他练习更能引起你的共鸣,例如你可能觉得写日记比冥想容易。先做你觉得最自在的练习,等到这些练习发挥效用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若有任何练习让你觉得不舒服,就直接跳到下一个。所有练习都是以心理学家提供的最佳辅导技巧为蓝本,投入这些练习的时间愈多,愈有可能从中受益。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理论篇(一到五章)讨论快乐是什么,以及快乐生活的要素;应用篇(六到八章)谈到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在教育、职场和感情上;思想篇包含七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针对快乐的本质,以及快乐在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提出一些观点。第一章首先回顾我如何展开追求快乐的过程,第二章强调立即满足欲望,以及无限期延后满足欲望,都无法得到快乐,我们常见的快乐模式──享乐主义者只为眼前的享乐而活,拚命三郎为了达到某个未来目标而延后满足──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因为这些模式忽略大家的一项基本需求:兼顾现在和未来的利益。

      第三章说明我们需要追求生活意义和乐趣,拥有使命感和正面情绪经验,才能活得开心。第四章提到我们应该把快乐(不是名利)视为终极货币,来评量我们的生活品质,文中还探讨物质财富与快乐的关系,同时追究一个问题:许多家财万贯的人为何陷入情绪破产的危机?第五章谈到与「设定目标」这个主题有关的心理学研究。

      第六章将快乐理论应用在教育方面,除了抛出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爱上学的问题,也提到教育者──包括家长和老师──能运用某些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快乐、有效地学习,接著介绍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溺水模式和做爱模式。第七章首先质疑大家常有的一个假设:工作成就高的人必定得不到心灵满足感,然后谈论如何找到兼具意义和乐趣,又能发挥个人所长的工作。第八章探讨快乐生活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感情,同时叙述「无条件的爱」真正的意义、为什么这种爱是婚姻幸福的要件,以及它如何增进其他生活层面的乐趣和意义。

      第九章讨论快乐、利己和利他之间的关系。第十章介绍「快乐推进器」的概念,快乐推进器是指既有乐趣又有意义,且能影响我们整体快乐程度的短期活动。第十一章反驳「人类的快乐程度取决于无法改变的遗传基因或童年经验」的论调。第十二章举出几个克服某些心理障碍的方法,期使大家挣脱我们加诸于己身、阻碍我们享受幸福人生的内在限制。第十三章提出一个假想实验,促使我们善用想像力,为「问题中的问题」寻找一些答案。第十四章说明如果我们想在愈来愈少的时间之内塞进愈来愈多的活动,可能阻碍我们追求快乐。

      最后一章的主题是快乐革命。我相信社会上如果有足够的人了解快乐的本质,把快乐看成终极货币,我们即将目睹整个社会充满快乐与善行。

    ※本文摘自:天下杂志出版《更快乐》前言内容 

    立即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