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影响者,复其首也。」

蔡元培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

胡适说:「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李克强总理也曾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严复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54年出生至1879年自英国回国服务,属于青年探索学习时期。第二阶段从1879年至1900年,严复除了短期在福州船政学堂教书外(1879-1880),主要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席。也是在这个时期,严复经历了宦海浮沉,投身翻译事业,终而跃居中国知识界的""第一流之人物"",可谓严复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三阶段从1900年至1921年,他在京沪等地从事各种文教工作,至晚年退隐家乡。

严译八大名著

严复所翻译过的西方著作众多。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是他于1897年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天演论》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原著对英国的影响。当时正值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有识之士们都害怕自己被国家淘汰。然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如同一记当头棒喝,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一些青年甚至因读此书而发奋立志,如胡洪骍读了《天演论》后就改名适之,后干脆直接叫「胡适」了。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严复更是潜心翻译西方的社会科学著作,又先后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已权界论》和《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耶芳斯的《名学浅说》等,它们与《天演论》一起,被称之为「严译八大名著」。其中又以《天演论》、《原富》、《法意》和《名学》最著名,影响最大。严复的这些译著,比较系统地向中国知识界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世界观、方法论、政治制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新成就,从而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广泛的影响和启蒙作用,开辟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翻译理论——信、达、雅

严复是启蒙思想家,又通晓英语和西方各国国情,翻译的这些著作都是经过他精心选择的,差不多每一本都是西方资产阶级早期思想学说的奠基之作,有著明确的政治目的。同时,他又是一位古文家,这些译著都是用桐城古文翻译的,加上他精心的技术处理和特殊的文章风格,使他的译著文笔优美,语言古雅,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得到文学界的一致公认。胡适认为,「严复译的书……在原文本有文学的价值,他的译本在古文学史也应该占一个很高的地位。」。

严复在翻译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他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里所说的「信」,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著,要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精神。所谓「达」,指达旨,即译文既能保持原著风貌,又适合中国的阅读习惯,通顺畅达。所谓「雅」,谓译著语言要驯雅,既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严复还强调,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尽管就连严复都说这三点是译文之大难事,很少有人能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但此说一出,立即得到翻译界的一致公认,并将它奉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时至今日,信、达、雅依然是大多数译者心中所追求的目标。

版权声明: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