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金融系终身职教授陈志武,1962年出生在湖南农家,父母耕作于茶陵田园间,未曾受过任何启蒙教育。幼年的黄金学习期,陈志武又遭逢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成了众人口中的「失落的一代」。即便如此,他仍找机会埋首苦读,并在因缘际会之下录取耶鲁大学的金融研究所。虽然口袋只剩几十美元,陈志武仍毅然决然地搭上前往美国的班机,开始了在美求学之路。

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加上西方的学术训练,陈志武一反传统上东方父母不跟小孩谈钱的习惯;他反而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及早为孩子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念。

本身有2位女儿的陈志武,当她们各自是14岁和12岁时,陈志武就已经开始教导她们正确的财富观念,同时,为了增加女儿们的学习兴趣,他不会死板的上「财务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女儿们最感兴趣的部分,用互动的问答方式进行机会教育;有时他会故意表达出不同的意见,进一步刺激女儿思考,让女儿去挑战他所提出的质问,循循善诱女儿自我思辨的能力,而不是盲从权威。

譬如小女儿陈笛12岁时,对成为富翁很有兴趣,陈志武并不像传统读书人,会训斥女儿要努力读书,不要去想赚钱,他的想法是:该如何教女儿赚合乎道德的钱?

有一次陈笛和陈志武讨论,想将糖果连锁店开在全国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旁边,还要把糖果包装设计得很可爱,吸引小朋友购买。陈志武一方面觉得女儿很有生意头脑,却也为她不择手段想赚钱的部分感到担忧。

为了让女儿了解赚钱不能不择手段,陈志武向女儿说明赚钱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让别人受益,自己也赚钱,另一种则是损人利己。」陈志武解释,在学校旁边卖糖果,利用小朋友上下学途中、在父母没有看顾的情况下,吸引他们买糖,小朋友无所节制的吃糖,不但会蛀牙还会长胖,虽然可以赚钱,但赚的却不是良心钱。

「妳已经知道多吃糖不是好事,连妈妈都禁止妳饭前吃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自己都不愿做或知道不该做的事,就不要施加于人。」陈志武向女儿解释。

而像美国的零售业巨擘沃尔玛公司(Wal-Mart)就透过天天平价,帮助全美上万个家庭省钱,因为它帮助了这么多的人,所以得到回报,变成了亿万富翁。

看借钱之道》借贷可带来产出,但要量力而为

「陈笛,这次金融危机(编按:指2008年金融海啸)还在恶化,你们同学也受到影响,可能有些父母失去工作,也有些父母交不起住房贷款,把自己的房子交给了银行。」陈志武趁著这个机会向女儿解释,过去很多年,许多不该借钱、没能力还钱的人,却因为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任意放款,导致今日债台高筑,甚至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亲眼目睹金融危机杀伤力的女儿也颇有感触,「借钱花显然不好,量入为出才对,根据自己收入多少,决定花多少钱,这才能培养个人的责任感。」陈笛说。

陈志武进一步以反问来诱导女儿深思,他说:「但是,妳怎么定义收入?个人可以花的收入,不能只包括过去和今天的收入,也该包括你未来的收入……只要借的钱没有超出你未来的收入预期,那么,就没有违背量入为出的原则,妳还是在自食其力。」

听到父亲的挑战,陈笛显然有不同意见,她回答:「你怎么知道未来收入预期可靠呢?在你借钱后,如果预期无法实现,怎么办呢?」

陈志武再回问,「妳是不是说,不管怎样,妳将来都反对借贷?」

陈笛回答:「这得看钱的用途,如果借钱做纯粹的、没有产出的消费,像花钱买奢侈衣服、消费品,那就不应该,是浪费。但是,如果是借钱投资、办企业,那样,花钱能带来产出,借钱花也行。所以,关键看用途是什么,是消费、还是投资。」

透过父女之间一来一往的尖锐对话,陈志武让女儿更深刻了解金融危机的本质,也对于钱与债的用途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陈志武向女儿说,财富本来就来自于社会,最后也应用之于社会,美国史上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JohnRockefeller),「是第一个大规模出钱支持公益事业的富翁,是他开始了将财富跟社会公益挂勾的传统。」

洛克菲勒靠著炼油,赚到了相当于今天3,100多亿美元的财富,他最后拿这些钱成立了基金会,但是他的基金会不支持穷人救济或是其他消费性的项目,而是大量投入医学和教育,成立了医学中心、黑人女子学院、芝加哥大学等机构。

为何不直接救济穷人?陈志武以洛克菲勒曾说过的一句话来解释:「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给他一根拐杖。你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就抢走了他的命运。」

对于父亲的提点,陈笛听完也颇有收获,她得到结论,「我反对直接给人钱……宁可提供奖学金、捐钱办学、办医院,但不要直接给钱。前者会鼓励人去学本领,后者完全相反。」

看学习之道》找到著迷事物,各种管道皆可学

有一次, 女儿问陈志武: 「戴尔(Michael Dell,戴尔电脑创办人)在1985年、也就是大二时就退学不读书了,好像盖兹(Bill Gates,微软创办人)以及他的搭档保罗艾伦(PaulAllen)也没念完大学,就退学办公司了,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没上几天学。妈妈不是说读书很重要,否则不会有出息吗?但,他们为什么都那么成功?都是亿万富翁呢?」

陈志武解释,由于现在许多小孩都不晓得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因此藉著接受小学、中学、大学这一系列的规范化教育,一面学习,一面可以去厘清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而「像戴尔、盖兹、艾伦,他们从小就对电脑著迷,中学时,就把电脑技术的各方面了解很透,他们去当地大学旁听电脑课、去电脑房实习,在进入大学前已经把大学相关内容学透了……课堂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自学看书,或以其他方式学习,也是可行的。」

陈志武指出,华人社会习惯于「唯有读书高」,所以总要小孩一路拿学位,最好拿到博士或更高。但是,更重要的是,大人应该要了解自己的小孩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才不会白白浪费小孩的天赋与青春年华。

陈志武也提醒孩子们,在人的收入水准足够高之后,生活的意义更多在于成就感,特别是超出常规的成就感,就是所谓的「乐在其中」,而不只是最后赚多少钱。

他期许女儿能够朝此路迈进,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而能找到赚钱外的人生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