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iac-poster-wide.jpg

 

  2018年看的最后一部电视剧是艾玛史东跟乔纳希尔主演的Netflix的原创影集《狂想》。美剧我看得不多,是这一年来才开始接触的,之前一直非常无法理解美剧的换季(seasons) 制度,因为我觉得故事本来就是有始有终的,但是美剧经常不断续订,导致好看的影集就必须一直继续拍下去,直到拍到最后品质变差了才能完结。当然也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美剧,但是一部剧要拖到10几季(相当于6~8年)才能完结我觉得实在太拖了,这是我一直不太喜欢看美剧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我是在看完这部电视剧之后才知道原来美剧还有一种类型叫「有限影集」(Limited series),意思是一季就完结或是续集是没有任何连贯性的剧集,《狂想》就属于这个类型,所以看完之后至少不用苦等第二季(目前也尚未有续集的消息)。

 

5687804.jpg-r_1280_720-f_jpg-q_x-xxyxx.jpg

 

  看《狂想》的过程很有意思,虽然我觉得不至于说好看到穷追不舍的程度,但是看的过程很像在玩拼图或是解谜一样,每看一集我们就会对主角的过去和内心更了解多一些,也会冒出更多好奇的地方。虽然《狂想》的题材是偏向科幻和心理的类型,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懂,但撑过第一集之后其实故事就变得非常简单,与其说是脑洞大更不如说这是一部很会玩的美剧,剧情真的完全神展开!Maniac(疯子)这个片名其实不只是在指主角,更是在指这部剧本身吧!(笑)

 

  《狂想》并没有明确的背景设定,但是我们可以假设它的时代背景是来自于一个跟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非常相似的平行宇宙,这个平行宇宙看似来自未来,但却是一个很有「复古」感的未来。比如说NPB实验的介绍影片就非常明显是80年代的影像风格,而且在《狂想》的世界中,日本变成了世界强国(就像美国之于我们的现实世界一样),NPB这个公司本身就来自日本,主要的幕后大佬也都是日本人,《狂想》透过很多这种「大部分很像真实世界,但是又有一些地方不同」的矛盾点来强调人的心理就跟这个虚构的平行宇宙一样充满矛盾。

 

maniac-netflix-2-filmz.jpg

 

「也许这是偶然,也或许这是必然,这只发生变异的阿米巴原虫成为了地球所有生命的祖先,这些生命转而让地球充满氧气,为各种形式的生命铺路,出现了更多灵魂、更多连结、从而有了更多新世界向外开枝散叶⋯⋯ 当这些大自然的力量会合时,无论是天体碰撞或是生物结合,都展现了我们亲密关系的无限潜力,这个事实也延展到人的内心。」-ep1

 

  第一集稍微有点艰涩难懂,乍看之下《狂想》好像是一个很复杂的烧脑故事,但事实上越到后面其实故事也就变得越简单。简单来说,《狂想》是一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心理创伤的故事。故事中的世界似乎想要根除一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试图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例如NPB的药物实验就是在试图取代人去找心理医师咨商的行为,「只要透过吃药,不需与任何人沟通就能消除心理创伤以及忧郁」是这项药物实验的宗旨,所有的受试者也被禁止互相交流。

 

  这项药物实验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服用A药物,受试者服药后会重新体验到心里最深层、痛苦的心理创伤,也就是把痛苦从潜意识中挖出来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服用B药物,B药物的作用是显示出人对这个创伤所建立的防卫机制以及各种盲点,《狂想》花了最大的篇幅在描写这个阶段,也是整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第三阶段是服用C药物,C药物的功能是让受试者能够与它们的心理创伤「对峙」并成功克服创伤。简单来说,这项药物实验想要透过显示→寻找弱点→对峙攻击这三个阶段去克服人的心理创伤。

 

maniac-1-1024x683.jpg

 

欧文:「我有个计划,我们一起到某个地方,我们在车上,开得非常快。有人在追我们,我不知道他们是谁,有点像在逃亡,然后我就只是笑了。我脸上挂著巨大的笑容,笑到嘴巴都痛了,就我们两个人互相照顾彼此⋯⋯这太蠢了。」

安妮:「我不觉得这听起来很蠢。」

 

  科幻加上心理这两种题材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说到这两种题材好像就很容易联想到科技控制人脑啊、复制人啦、反乌托邦啦这一类复杂严肃的剧情。《狂想》剧情其实很微观,这不是一个大架构、大世界观的故事,相反的,其实《狂想》非常聚焦在主角心理状态的描写,科幻只是一个包装手法罢了。欧文在家里被视为患有精神分裂的疯子,在家里没有任何地位的他被要求帮哥哥做假证,因此他也陷入了两难的焦虑之中,安妮的心理创伤则是在几年前因为开玩笑恶整妹妹,因而发生了严重车祸,妹妹也因此去世。

 

  虽然这项药物实验一直试图减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但随著故事发展,我们却发现这项实验其实就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James跟他母亲之间的关系导致了这场实验的诞生。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亲密关系,因此我们才能够拥有不同的情感,也因此让我们拥有心理创伤,而这样复杂而深层的情感关系又怎么可能是可以透过药物来解决的呢?因此到后面实验也变得越来越不受控制,最后只能失败收场。

 

Maniac-Netflix-review-Emma-Stone.jpg

 

  前面有提到《狂想》花了最多的篇幅在描写B药物的实验阶段,10集里面大概有一半都停在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欧文跟安妮会化身成不同的身分进到各种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例如80年代的夫妇、中世纪的精灵等等。我觉得中间这五集是《狂想》最疯也最有意思的部份,当欧文跟安妮进入到不同的身分,化身成别的角色之后,他们的心理创伤仍然如影随形地跟著他们,欧文不断成为为了家人而牺牲的角色,安妮经历过的车祸也不断以各种形式出现在B阶段中,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角色的「盲点」藏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是这部剧最有趣的地方。

 

  安妮因为一直很内疚,甚至服用了A药物不断梦见那场车祸来思念妹妹,或者说她一直透过这种有点自虐的方式当作赎罪吧?其实她必须做的是好好跟妹妹道别,并继续她自己的人生,但是安妮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创伤中走不出来。欧文一直被家人认定有精神分裂,事实上到底什么叫「正常人」?其实根本没有绝对的正常人,欧文只是不想作假证,而不被家人接受而已,这样看来,指著监控视频否认性侵的哥哥反倒不是更疯吗?

 

maniac1.jpg

 

  艾玛史东在访谈时提到这是一部关于「联系」的作品,其实比起去找心理咨商或是吃药,交朋友其实才是最能够让心理创伤早点痊愈的方法。因为借由亲密关系造成的创伤,也必须由建立新的亲密关系来修复吧?就像在这场实验中,欧文和安妮总是默默地走到了一起,这个结果没有人能够分析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属于他们之间的缘分。最后的结局看似温馨,安妮带著欧文从精神病院逃出来,两人在车子里疯狂大笑,就像欧文描述的那样。但是他们笑完之后脸上却出现了微妙的神情(这点应该是在致敬《毕业生》的结局),究竟他们真的成功逃脱了吗?又或是这不过是其中一个阶段的实验所产生出来的梦?导演在最后留下了一个悬念,但我觉得结局应该是偏向后者。

 

  《狂想》真的没有想像中那么复杂,因为它最后回到了「爱」这个主题上。我们因为爱而受伤也因为爱而痊愈,在整个故事中,正是因为安妮跟欧文相遇了,才互相帮助对方克服了自己的心理创伤。所以被认为是怪咖、是疯子也好,不要害怕建立新的关系,因为爱就是一切创伤的良药。

--------------------------------

2019.01.12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