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背景

在例行的月度管理會議上,董事長發現部門公司財務部提交的應收款數據與業務部提交的數據存在巨大差異,而且本年的應收款的回款也不是很好,要求審計部對應收款進行專項審計,重點關注應收款真實情況、回款差的主要原因。

(2)審計過程

根據這一情況,審計部初步擬定的應收款審計方案如下:

1、檢查應收款是否按照合同節點進行確認,查找業務部與財務部的應收款的差異;

2、檢查逾期未收回應收款的原因,是否存在沒有及時對賬,導致過訴訟時效的應收款;

3、檢查應收款壞賬計提的準確性,檢查壞賬核銷的審批合規性,檢查實物抵充應收款的合理性;

4、檢查財務收款準確性,檢查收取商業承兌匯票的審批合規性。

在檢查一筆壞賬核銷時,發現已經打了官司,但客戶名下沒有任何資產,無法追回款項。審計人員進一步調查該客戶的基本信息,發現該客戶是本年度第一次合作,按照信用管控的要求本來應該是先收款再發貨,竟然也給予了賒銷賬期和賒銷額,而且賒銷額巨大。

公司是有強大的信息系統,對客戶的信用管理是特別嚴密,有授權要求,業務部門必須走OA流程,經層層審批,由集團董事長審批後,財務才能最終調整。

而本年度的信用管理並沒有上OA流程,而是打包走了一個子公司內部溝通流程,而這個流程只需子公司總經理審批即可,成功避開了OA審批流程。財務根據這一審批流程對全部的客戶的信用額度進行了批量調整。這樣,本來就不應該延期的客戶都延遲半年支付,而不應該授予賒銷額度的客戶給予了賒銷額度。

如果沒有對壞賬的原因進行分析,審計人員也不可能發現,都沒想到子公司會這麼操作。

(3)經驗與教訓

我們審計人員需要掌握集團的授權政策,有必要時,列印一份授權表備用。在內控完善的企業,很有可能會通過紙質線下審批流程或者替代的審批流程來規避監管。常見的比如業務招待費,有些部門就通過費用報銷流程來規避。

當你看到某正常流程消失,採用線下流程或者替代流程時,你需要與原審批流程進行比對,說不定就存在不可告人的秘密。財務數據的異常,很多原因都是前段的異常操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