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都畢業兩年多了,現在來寫寫畢業工作的那些事吧。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當審計助理,從實習到離職歷經了兩年零四個月。個人覺得外審的工作過於枯燥,不停地詢問和查看原始資料,不停地製作審計底稿,猶如機器人一樣,處理著機械式的工作。審計助理的進入門檻較低,大多數都是剛畢業的、沒什麼工作經驗的學生去工作。實際上,審計助理的工作可替代性太高,一項工作,對於工作一兩年的人能做,對於培訓一兩個月的新人也可以做,所以事務所的人員流動性較高,有你沒你都可以正常運作。很多事務所也都把自己定位為培訓學校了,不停的接收新人,培訓新人,畢竟新人的工資低,臟活累活都好使喚,能節省蠻高的人工成本。

我的第二份工作也就是現在的工作,在一家物流集團做審計主管,並不是大家理解中主管的意思,而是一般的項目,自己獨立開展;大一些的項目,兩三個人一起做。內審的工作流程一般是:從項目的審計計劃,到審計通知書,再到實施審計的過程,然後編寫審計問題確認書,最後製作審計報告。

在內審項目的一整套工作中,我都是慢慢適應,慢慢獨立的。其實前面的那些工作和外審的都差不多,但到了製作審計報告的時候,我就很頭疼了。畢竟外審的時候,審計報告基本都有固定的模板,不需要自己發揮,而內審的審計報告是沒有模板的,要按照自己對項目的理解和管理層的需求進行製作。對於長期沒有寫文章的我來說,每次到了寫審計報告的時候,都感到格外痛苦和煎熬,內審的審計報告是給老闆看的,每個字每組詞每句話都要慎重。

部門一位高級經理和我說過,每次的審計報告,你都當做是自己製作的產品,這家公司可以使用,換家公司稍微修改還是可以使用,不要將自己的產品的使用範圍限制住,要做成模板;另外這個產品雖然現在可能沒有被老闆重視或者落實,但是以後老闆想起來或者以後的人想到,都可以作為參考這份審計報告來執行。

現在,我沒事就會看看內部審計相關的資料和文章,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我剛跳槽到內審的時候,我們部長(PS:內審工作十年,現已跳槽到四大做諮詢師)推薦我看一本書,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寫了很多關於編寫企業審計報告的方向,從框架到細節,從整體到局部,環環相扣。在企業中,內部審計的審計報告是相當重要的,它能體現你開展項目時的工作思路,也是你能提供給老闆的可利用的有效價值,展現你個人的才能。

另外,還想說說現在的我的工作瓶頸吧。當時大學快要畢業的時候,就不想在繼續讀書了,覺得會計審計這條路讀再多都沒有考個CPA證書有用,這其中有個人原因也有家庭原因,根本就沒有考慮繼續讀研究生。但現在的我發現,當時的想法是不對的,很多大型優秀的企業招聘門檻就是985/211院校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作為一個二本院校畢業的本科生,在篩選簡歷環節就會被PASS掉,雖然我在學校還是蠻優秀的,現在還再考CPA證書,並已通過了幾門,但感覺個人優勢還是不大,學歷已成為我的硬傷,如果有機會,我想我會晉陞一下我的學歷。

在這裡,我只寫了一些大方向,並沒有寫什麼細節的工作,只是希望能給大家指引一個方向。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提問,我會將自己知道的和經歷的,都告訴大家。

歲月如此安好,願你我他都好。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