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造出高性能国产晶元,不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做出「中国芯」?湖北青年郭仕亮百家号05-10 11:26关注中兴通讯遭到美国政府下达7年封杀令,令亿万国人感到愤怒。但冷静下来,却反映出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基础薄弱情形:技术落后国外很多年,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半导体人才严重缺乏······中国半导体产业要振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人才,我们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人心齐,泰山移」,有了人才,其他技术与资金方面的东西都会一步一步地迎刃而解。?但现实是非常残酷的,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人才缺口相当大,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而承担高端科研技术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要知道,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公司中国台湾台积电的员工就达到4、5万人,有人测算,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人才缺口达到40万,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底层教育基础还不是很多。?当前国内中高端半导体人才基本上是在原来的无线电系基础上来的,他们大多是搞电路应用的,这些技术人才对于晶元集成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晶元制程工艺、晶元材料研发、晶元设备等方面不是很了解,这就导致一个现象,就是在晶元设计方面,我们的人才储备还是有一定的基础,晶元设计能力不输于国际厂商,但是在关键晶元制造领域非常薄弱,对半导体上下游都很熟悉的高技术人才非常少。一个很熟悉的例子:华为海思可以研发设计出不输于高通骁龙800系列的手机晶元,但也只能去台湾找台积电流片,晶元制造的事情交给台积电去做,万一哪天台积电和三星都不愿意接华为的单了,那就只能继续采购高通、联发科的晶元了。?在以前,搞集成电路不如搞计算机软体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搞集成电路的大多待在工厂一线部分,企业也是不愿意重金投入晶元方面的设计研发;而搞计算机的软体,去互联网敲代码,一月工资2万不是难事,但在电子工业领域,真心难过。不过,好在近年来,半导体产业投入持续加大,很多毕业生愿意投入进来。人才对于半导体产业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以前国家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在这方面吃过大亏。还记得「汉芯一号」造假事件吗?那个叫陈进的人以前在摩托罗拉呆过一段时间,回国摇身一变成了国产晶元的「专家」。这个人不到两年事件就轰动地搞出了「汉芯一号」,连当时的英特尔的工程师都惊讶,怎么可能在毫无产业基础的背景下,中国人就这么快造出晶元了,国外工程师非常怀疑。但事实确实这样,这个海归就是一骗子:在研制过程中完全弄虚作假,骗取了国家上亿元的经费。这个人从美国采购摩托罗拉的晶元,打磨掉原来的晶元标识,然后喷上汉字,对外说这是「中国芯」。唉,如果那时候我们国内有很多懂行的晶元高端技术人才,也不至于被这个海归耍。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