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造出高性能國產晶元,不解決這個問題很難做出「中國芯」?湖北青年郭仕亮百家號05-10 11:26關注中興通訊遭到美國政府下達7年封殺令,令億萬國人感到憤怒。但冷靜下來,卻反映出我國在半導體領域基礎薄弱情形:技術落後國外很多年,企業研發資金投入不足,半導體人才嚴重缺乏······中國半導體產業要振興,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要解決,那就是人才,我們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人心齊,泰山移」,有了人才,其他技術與資金方面的東西都會一步一步地迎刃而解。?但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人才缺口相當大,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顯示,目前我國集成電路從業人員總數不足30萬人,而承擔高端科研技術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要知道,世界知名的半導體公司中國臺灣臺積電的員工就達到4、5萬人,有人測算,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人才缺口達到40萬,而國內在這方面的底層教育基礎還不是很多。?當前國內中高端半導體人才基本上是在原來的無線電系基礎上來的,他們大多是搞電路應用的,這些技術人才對於晶元集成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對於晶元製程工藝、晶元材料研發、晶元設備等方面不是很瞭解,這就導致一個現象,就是在晶元設計方面,我們的人才儲備還是有一定的基礎,晶元設計能力不輸於國際廠商,但是在關鍵晶元製造領域非常薄弱,對半導體上下游都很熟悉的高技術人才非常少。一個很熟悉的例子:華為海思可以研發設計出不輸於高通驍龍800系列的手機晶元,但也只能去臺灣找臺積電流片,晶元製造的事情交給臺積電去做,萬一哪天台積電和三星都不願意接華為的單了,那就只能繼續採購高通、聯發科的晶元了。?在以前,搞集成電路不如搞計算機軟體的,這是不爭的事實,搞集成電路的大多待在工廠一線部分,企業也是不願意重金投入晶元方面的設計研發;而搞計算機的軟體,去互聯網敲代碼,一月工資2萬不是難事,但在電子工業領域,真心難過。不過,好在近年來,半導體產業投入持續加大,很多畢業生願意投入進來。人才對於半導體產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以前國家很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在這方面喫過大虧。還記得「漢芯一號」造假事件嗎?那個叫陳進的人以前在摩托羅拉呆過一段時間,回國搖身一變成了國產晶元的「專家」。這個人不到兩年事件就轟動地搞出了「漢芯一號」,連當時的英特爾的工程師都驚訝,怎麼可能在毫無產業基礎的背景下,中國人就這麼快造出晶元了,國外工程師非常懷疑。但事實確實這樣,這個海歸就是一騙子:在研製過程中完全弄虛作假,騙取了國家上億元的經費。這個人從美國採購摩托羅拉的晶元,打磨掉原來的晶元標識,然後噴上漢字,對外說這是「中國芯」。唉,如果那時候我們國內有很多懂行的晶元高端技術人才,也不至於被這個海歸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