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为何在台湾大选中交锋?

丁咚 文

白宫在17日向国会说明,将向台湾出售高达18亿余美元的武器。这笔包括两艘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扫雷舰、「毒刺」导弹、反装甲、反坦克导弹和其他装备在内的武器交易,是美国自2011年来的首次,选择在台湾大选的敏感时刻提出对台军售案,美国的意图昭然,就是以这种方式向台湾大选表明姿态,并与中国大陆竞争对台影响力,以促进台湾大选更有利于己方。

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期冀台海关系保持大局稳定,是美国公开的政策立场,美国行政当局一般也会对台湾大选的双方候选人采取不偏不倚的立场,除非一方的施政纲领明显偏离于其战略意图。就此次台湾大选而言,国民党先后两个候选人以及民进党的蔡英文,两岸政策总体上都与美方的期待相一致。

因此,两人当选都不会对两岸关系以及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利益带来重大影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强化,促使美国作出更有利于蔡英文的外交选择。民进党骨子里的「台独」基因,对美国处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平衡意义。

中国新一代军事、国防、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巨大变化,是台湾在时隔四年后决定打破与中国大陆的默契,重新恢复对台军售的一个重要背景。中国军事现代化、军事能力的迅速提升和更加雄心勃勃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改变亚太战略格局的重要趋势,美国在此间的传统影响力事实上受到挑战。中国最高领导人曾明确提出「亚洲人的亚洲观」,其言下之意是警告美国勿在亚洲指手画脚。

在这一情况下,美国强化在亚太的战略存在成为一个紧迫的需求——美国的力量从未离开过亚洲,只不过由于中国改变了亚太的力量平衡,因此有必要增强力量,以实现新的平衡而已。而台湾自冷战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亚太政策的一个重要棋子,对美国在亚洲的整体政策和战略利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这是美国对台新的军售案的第一个驱动因素。

在相同背景下,台湾自身的安全需求也产生了重要变化,多年来在美国辅助下艰难维持的台海两岸的力量平衡,由于中国军事现代化和武器升级、军事能力提升而变得脆弱,为了维持两岸「不独不统」的现状,美国也需要根据对台湾的安全承诺以及倚重台湾对其实现亚太政策重要作用的期许,弥补台湾的军事安全缺口,构建台海军事实力新的平衡。

「次冷战」是美国决意强化台湾军事力量另一个关键背景。2015年以来,次冷战成为中美关系的不可遏止的趋势。笔者已多次对此进行论述。以亚太为核心,中美在政治、外交、安全、军事、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进行了非战争形式的对抗和博弈,遏制中国日益增长和明确的民族主义以及与其相应的对外政策,是美国未来政策选择的首选目标。在这一情势下,美国今年以来明显强化了在亚洲的军事行动,包括派遣舰机在南海巡航,并与日本达成新的安全共识,积极推动遏制中国的亚太体系等。强化台湾军事力量是其重要步骤之一。因此,它不仅不会削弱,未来还会根据需要得到加强。中美以亚太为核心的地缘斗争将对台海关系带来无可避免的影响。

与中国的整体对外政策调整相应的是,其对台方针也出现了「急统」的趋势,中国最高领导人连续实现了与中国国民党现任主席和中华民国政府现任「总统」的历史性会谈,这些情形不无大陆试图影响台湾大选的因素。而从台湾方面看,国民党面临政制改革以来最为严峻的选情,根据多项民调,它很有可能在此次大选中惨败,也正是在这一情况下,台湾现任当局呼应大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配合大陆实现的两场高峰会谈。

这两者的结合就对美国极力维系的台湾「现状」构成了重大威胁。因此,美国对台军售案,可说是对这一趋势的明确警告,是对大陆挺国民党政策的反制,也是对台湾国民党的牵制。也正因如此,中国大陆反弹较之以往更为强烈,罕见地除了「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对」以外,采取了实际行动——对出售武器和装备给台湾的相关美国公司进行制裁,但囿于中国实力,又有所克制。

从上述意义来说,中美在台湾大选中的交锋是生死之战,前途之战。

作者:丁咚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