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台湾民众来说,丽娜轮除了外观诱人外,大家也对她的内装非常好奇。事实上,

丽娜轮的内装在外销到日本前,在澳洲的Incat就已经装配完成。从2007年到日本、

接著被转售来台湾的这5年多之间,应该没有太大的改变。毕竟丽娜轮一开始就设计

为快速运送旅客的高速船,所以船内的设计就以航空客舱为设计基调,到底丽娜轮的

内装如何呢?请跟笔者登船,深入走进丽娜轮的内部空间。

Blog028.JPG  

丽娜轮是一艘外型扁平的高速渡轮,当Incat船厂设计她时,基础的设计观念与

民用航空业有其相似之处。丽娜轮全船分为四个楼层,在这一张船舱配置图中,

可以看到客舱主要分布于三楼与四楼、一楼与二楼则是车辆的装载货舱。这张

船舱空间配置图有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她应该是丽娜轮在日本服役时就制作、

到了台湾之后因为舱内配置并没有修改、所以就只针对过去日文、英文对照的

部分以贴纸进行修改,在三楼的舱区配置图中,还可以看到原本以日文撰写的

「乘降口」位置。也因为丽娜轮来到台湾后并没有大幅度修改舱区,让大家能

得以看到她最初设计的原始风貌。

 

Blog018.JPG

 

在台湾,丽娜轮因为没有对应的旅客大楼,所以旅客必须要从一楼衔接登船梯进入,

一上船,映入眼帘的就是装载车辆的货舱区域。笔者在之前查询丽娜轮在日本服役的

相关资料时,一直不是很了解实际营运时到底如何装载车辆,只知道丽娜轮可以装载

350辆小车、或者是同时装载约190辆小汽车再加上33辆的大型车辆。实际登船后,

其实就可以猜想得到实际上的装载情形。丽娜轮的一楼舱区,船舱里面已有事先设计

的车道,车辆停靠时只要停进对应的宽度应该就能固定车辆位置。其中靠近右舷侧,

有5条长达90公尺的车道,相信这5条车道就是可以放置大型车辆的车道。以现有

国内甲类大客车最多12公尺的尺寸来看,这5条车道至少应该可以放入30辆游览车

没问题。然而以实际载客数来算,以每辆游览车载30名游客来算,丽娜轮放入25辆

游览车应该就已逼近载客上限,所以其实因应花东地区的游客需求,应该非常足够。

靠近左舷位置则有一条可以上下一二楼的联络车道,由于装卸车辆时不会有来回车辆

的需求,所以看起来联络车道一条即足够。

 

 

Blog019.JPG

Blog020.JPG  

过去笔者看到丽娜轮在日本示范装卸作业时,可以看到她都是以车头朝向船尾开口

的方式停放车辆、便于车辆能快速下船。装载时,大型车辆很简单,应该就是直接

倒车进入船舱内,但小型车辆呢?实际进入之后才发现,原来这种Ro-Ro型的船舶

其实都有成熟的车道技术,在车辆舱区的船艏位置有一个回转车道,可以让车辆驶

入后快速地调头,让车辆装载时能以快速下船的方向为考量。当然,丽娜轮在日本

营运时,她有完善的港口设施配合,不仅乘客设施很完善、擅长利用海运装载车辆

四处跑得日本国内渡轮业对于装载船只也是驾轻就熟,相对于设施缺乏的台湾,设

施的好坏当然直接就影响装载的效率。

 

Blog043  

由于原本设计的登船口是位于三楼,所以丽娜轮只有在左舷和右舷个配置了一座小型

电扶梯供旅客上下,而且原始设计时,两侧的电扶梯还设计是一上一下,只能给车辆

驾驶使用。到了台湾,这两座电扶梯变成旅客上下船只时唯二的进出通道,所以效率

上也相对受到些许影响。未来丽娜轮开始装载车辆后,因涉及到车辆动线与人流动线

的问题,旅客装载的课题更需要被留意。

 

Blog021.JPG  

丽娜轮的旅客区域分为三个舱等,经济、商务与头等舱,其中经济舱分为A到I共9个

舱区,商务舱被分为BR、BL等2个舱区,头等舱则分为ER、EL、LR、LL等4个舱区。

可以看到各舱区被采取了紧密配置的状态,中间还保留有一些公共空间提供旅客使用。

Blog030.JPG

Blog032.JPG

Blog034.JPG  

经济舱区采取紧密配置的方式,依据官方网站的资料,经济舱共配置有568个

座位,其中A~I等9个经济舱座位的区域共有518个座位,前段的A、E、F舱区

各有39~40个座位,两侧中间段的B、C、G、H舱区为69个座位,位于后段的

D与I区为62个座位。这些区域都是以类似Boieng 747客机的经济舱配置方式,

A~D、F~I的舱区都是以3-3-4的配置方式,其中4排座都位于靠近左舷或右舷

位置,位于船中线的E舱区则是以3-4-3的配置方式。为了方便旅客能容易分辨

舱区,每一个区域都有同一个色调、相离舱区色调会有所差异。

Blog031.JPG  

另外50个经济舱座位,则是配置于最前段的OS区与OC区,在丽娜轮最初设计时,

这两个舱位应该是提供经济舱旅客可以短暂休憩的地方。不过毕竟这个舱区有很好

的视野和景观,所以也应该被列为可售票的舱位之中。其中配置于第一排、具有小

餐桌小咖啡椅的OC舱具有6张3人座、2张2人座,共计22个座位;配置于第二排、

以皮质沙发设计、适合亲朋好友的软沙发区共计28个座位。

Blog033.JPG

 

Blog035.JPG  

经济舱的大部分座位都有简易餐桌、可以让旅客在饮食或放置物品时使用。笔者

个人亲身体验,桌子的高度大约和太鲁阁号列车扶手拉出来的高度相近,如果和

高铁列车、普悠玛号列车或民航机餐桌的高度相比相对要低一些。如果不想在座

位上、左右两舷舷侧也有简单的座位区域方便民众可以轻松的走动和休息。

Blog036.JPG

 

Blog038.JPG  

商务舱区主要配置在三楼的船艉位置,分成隔离的左舷侧与右舷侧两舱区,两舱区

并不相连,以2座一组的方式配置,每一个舱区有56个座位、全船共计有112座位

的商务舱。座椅形式和经济舱的类似,只不过在扶手与座椅材质改得更舒适。商务

舱最特别的地方是,她座位的配置并不是面向船艏、而是面向船艉,同时窗户部分

也没有侧窗、只有船艉的窗户。在这个隔离空间中,有专属的联络走道可以往外面

的观海平台、也与经济舱嘈杂的环境彼此隔离,算是很安静的舒适空间。

Blog037.JPG  

丽娜轮还有8座无障碍的轮椅空间可使用,其中2座的轮椅区位于商务舱舱区。其实

船上各舱区的空间相对于各类型公共运输都较为宽敞与舒适,船上三楼区域也特别

重视无障碍环境,在各舱区的连结处多半都能够无障碍地推行轮椅或婴儿车,不过

船上依旧设计了无障碍的设备,也配置了对应的无障碍厕所,其实也对国内的蓝色

公路带起不错的示范。

Blog025.JPG  

Blog024.JPG

丽娜轮在日本服务时,当时的东日本渡轮公司非常主打Natchan Rera的「头等舱」,

当然,首航就一定要前往这个当时最主打的舱区尝试看看。头等舱位于丽娜轮的四楼,

具有与经济舱、商务舱完全被隔离的环境,这个设计逻辑也非常类似早期Boeing 747

设计时的概念,也就是透过楼层和经济舱与商务舱的旅客在空间上隔离开来。头等舱

配置有94个座位,分为前后ER、LR、EL、LL等4个舱区,其中靠近船艏位置的ER与

EL舱区为双座位配置,每个区域各有18个位置;靠近船身中段的LR和LL舱区则采取

1-2-1、或1-2的座位配置方式,每个舱区共有29个座位。头等舱区分为两侧,两侧

中央是头等舱区专用的洗手间与公共区域。 

Blog041

Blog040.JPG  

相较于经济舱与商务舱,头等舱座椅的配置设备就真的相对丰富得多。头等舱区

除了每隔一段座位(大约3~4排)就有一座公共电视外,每个双座、或每个单座

都配置有一台个人液晶电视,看起来液晶电视还保留当时配置到日本时的设备。

座位椅背可以透过机械结构倾斜约30度、脚靠则是由电力驱动的方式伸起,加上

可以拉出前面的脚靠,整个座位可以组合成一个倾斜的舒适座椅。每一个座位都

配置有一张个人的小桌子,也有可调整的个人LED灯,在双人座位的萤幕前面,

还有一张可以放置两瓶水的小桌面可以使用。笔者个人认为,丽娜轮在头等舱区

的设计算是兼顾双人和单人搭乘的需求,比起航空业其实相对更贴近乘客。

Blog026.JPG

除了头等舱区舒适的座位外,每一侧的头等舱区的后方也配置舒适的休闲区,包含

有3对双沙发座位、5个单人座位以及1个可坐7~8人的沙发区,也就是可再容纳约

17~18名旅客在此悠闲地休息。休闲区也是位于4楼的隔离层,沙发用了和头等舱

座位一样的米白色沙发,大面明亮的窗户,就算不想在座位上休息,也能在休闲区

轻松地享受航程。

Blog039.JPG  

笔者一进入丽娜轮,就有留意到船上播放的宣传片似乎很眼熟。这部片子是东日本

渡轮公司所制作的Natchan Rera广告片,看来日本当时除了制作日文、英文等

语言外,也制作有中文版本(英文字幕),这一个截图可以看到Natchan Rera

在日本时是标榜能以36节航速(时速67公里)来营运的高速船舶。

 

Blog045  

丽娜轮的各类型空间都具备高度人性化,包含女性的盥洗室也一样。她最初交付给予

东日本渡轮公司时,虽然当时的Natchan Rera在津轻海峡上的行驶时间从240分减少

到105分,不过东日本渡轮公司也有设计相对晚一点的夜间航班,航行时间略为拉长至

120~150分之间。考量到日本民众的使用习惯,因此船上的内装也要比飞机更为贴心,

这一点光是从女性盥洗室就看得出来。可以看到女性的盥洗室不只是有基础的设施、还

设计有梳妆区可以使用,大家可以看到梳妆台还有小型的洗手台可以使用,这一点对于

需要梳妆的女性其实是非常便利的设施,也可以看到丽娜轮在日本最初设计时的贴心。

 

Blog027.JPG

Blog044

丽娜轮的中心地带具有简单的简餐吧台设施,上图是服务位于四楼、服务头等舱的

吧台,下图则是位于三楼、服务商务舱与经济舱的吧台区。目前丽娜轮在台湾因为

仅行驶在苏花之间的航路上,所以船公司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仅止于提供简单的

水或饮料。不过就船上的设施与空间来看,丽娜轮在日本时可能曾经可以提供比较

复杂的餐点、甚至有机会比照民航机一般提供简餐、点心与酒类等。当然,服务的

完整性都是要等到营运顺畅之后才有可能讨论,照目前仍然是属于试水温的阶段,

考量到后勤的便利性、餐点的鲜度与目前一天仅有两班的服务能量,顶多大概就是

以包装类的点心还算是可以增加服务之处,其他的就还要再看市场情形来进展。

Blog029.JPG  

在三楼的中央区的吧台一旁,还有一处供经济舱与商务舱旅客使用的用餐休闲区,

这个区域其实也是对称的两个区块,每个区块配置有6张三人座、以及2张六人座的

餐桌椅设施,每个区块最多能提供36人同时用餐。大家可以注意到她的桌椅并非

是一般规则的长方形或圆形,而是优雅的水滴形,这种不规则的排列方式,笔者

特别仔细地观察,发现休闲区内大部分的座位都不是按照标准的方向配置,通常

都会与船的行进角度有一些差别。丽娜轮本身已经是很稳定的船舶,但是毕竟在

海上行驶还是会有摇晃的问题,因此在休闲区域中的桌椅就不是用标准的形式来

配置,四周保留的窗户也比较小块、看不到太多外在的景色,看来这里如果真的

有晕船的问题,到了这里也许能用另外一种方式缓解晕船的不适...

Blog042

 

当然,丽娜轮来到台湾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不过其实虽然不同,因为台湾的船

公司并没有对她做太大幅度的修改,所以还是看得到许多原始生产的证明。丽娜轮

的三楼旅客服务设施之中,也包含了在吧台区旁边的卖店,不过在首航日登船时,

卖店并没有提供服务,里面也仅放置了简单的商品。不过,各位读者可以注意到,

丽娜轮的玻璃上面有活泼的字样和图案,这些图样笔者相信应该是澳大利亚Incat

造船厂一开始生产与装配时,跟随一起上船的南太平洋风情。

 

Blog046  

另外在三楼中央走道区域中,有另外一个地方是把丽娜轮两侧的彩绘带上船的空间,

依据以前笔者收集的资料显示,这个地方在日本时是设计为小朋友的游戏区。但可能

因为Natchan Rera在日本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当东日本渡轮公司终止

服务时,这个区域的设施也跟随拆除,因此在日本交船时已经没有原本的设施样貌,

因而成为一块饶富趣味的公共空间。

 

整体来说,笔者个人认为丽娜轮的搭乘体验是非常特别的,一来她目前航行的航路是

相当特殊、可以欣赏苏花边海岸风光的近岸航路,二来是丽娜轮提供了另一种完全不

同的蓝色公路体验。更快速、更舒适、搭配可以载车与载人的双重优势,相当值得一

起来亲身体验!

 

近日知道丽娜轮的苏花航线已通过了2013年9月8日以后的航权申请,目前在旅行社

的订购网页中也有看到9月8日后能订位的资讯。看来丽娜轮将会面临到冬季的太平洋

风浪挑战,如果有机会,笔者将再为大家亲身体验东北季风挑战下的苏花航线!

(本系列完)

 

本文照片拍摄于2013.08.08@花莲港与苏澳港

本次航程承蒙华冈集团 Tammy Lee 小姐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