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臺灣民眾來說,麗娜輪除了外觀誘人外,大家也對她的內裝非常好奇。事實上,

麗娜輪的內裝在外銷到日本前,在澳洲的Incat就已經裝配完成。從2007年到日本、

接著被轉售來臺灣的這5年多之間,應該沒有太大的改變。畢竟麗娜輪一開始就設計

為快速運送旅客的高速船,所以船內的設計就以航空客艙為設計基調,到底麗娜輪的

內裝如何呢?請跟筆者登船,深入走進麗娜輪的內部空間。

Blog028.JPG  

麗娜輪是一艘外型扁平的高速渡輪,當Incat船廠設計她時,基礎的設計觀念與

民用航空業有其相似之處。麗娜輪全船分為四個樓層,在這一張船艙配置圖中,

可以看到客艙主要分佈於三樓與四樓、一樓與二樓則是車輛的裝載貨艙。這張

船艙空間配置圖有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她應該是麗娜輪在日本服役時就製作、

到了臺灣之後因為艙內配置並沒有修改、所以就只針對過去日文、英文對照的

部分以貼紙進行修改,在三樓的艙區配置圖中,還可以看到原本以日文撰寫的

「乘降口」位置。也因為麗娜輪來到臺灣後並沒有大幅度修改艙區,讓大家能

得以看到她最初設計的原始風貌。

 

Blog018.JPG

 

在臺灣,麗娜輪因為沒有對應的旅客大樓,所以旅客必須要從一樓銜接登船梯進入,

一上船,映入眼簾的就是裝載車輛的貨艙區域。筆者在之前查詢麗娜輪在日本服役的

相關資料時,一直不是很瞭解實際營運時到底如何裝載車輛,只知道麗娜輪可以裝載

350輛小車、或者是同時裝載約190輛小汽車再加上33輛的大型車輛。實際登船後,

其實就可以猜想得到實際上的裝載情形。麗娜輪的一樓艙區,船艙裡面已有事先設計

的車道,車輛停靠時只要停進對應的寬度應該就能固定車輛位置。其中靠近右舷側,

有5條長達90公尺的車道,相信這5條車道就是可以放置大型車輛的車道。以現有

國內甲類大客車最多12公尺的尺寸來看,這5條車道至少應該可以放入30輛遊覽車

沒問題。然而以實際載客數來算,以每輛遊覽車載30名遊客來算,麗娜輪放入25輛

遊覽車應該就已逼近載客上限,所以其實因應花東地區的遊客需求,應該非常足夠。

靠近左舷位置則有一條可以上下一二樓的聯絡車道,由於裝卸車輛時不會有來回車輛

的需求,所以看起來聯絡車道一條即足夠。

 

 

Blog019.JPG

Blog020.JPG  

過去筆者看到麗娜輪在日本示範裝卸作業時,可以看到她都是以車頭朝向船尾開口

的方式停放車輛、便於車輛能快速下船。裝載時,大型車輛很簡單,應該就是直接

倒車進入船艙內,但小型車輛呢?實際進入之後才發現,原來這種Ro-Ro型的船舶

其實都有成熟的車道技術,在車輛艙區的船艏位置有一個迴轉車道,可以讓車輛駛

入後快速地調頭,讓車輛裝載時能以快速下船的方向為考量。當然,麗娜輪在日本

營運時,她有完善的港口設施配合,不僅乘客設施很完善、擅長利用海運裝載車輛

四處跑得日本國內渡輪業對於裝載船隻也是駕輕就熟,相對於設施缺乏的臺灣,設

施的好壞當然直接就影響裝載的效率。

 

Blog043  

由於原本設計的登船口是位於三樓,所以麗娜輪只有在左舷和右舷個配置了一座小型

電扶梯供旅客上下,而且原始設計時,兩側的電扶梯還設計是一上一下,只能給車輛

駕駛使用。到了臺灣,這兩座電扶梯變成旅客上下船隻時唯二的進出通道,所以效率

上也相對受到些許影響。未來麗娜輪開始裝載車輛後,因涉及到車輛動線與人流動線

的問題,旅客裝載的課題更需要被留意。

 

Blog021.JPG  

麗娜輪的旅客區域分為三個艙等,經濟、商務與頭等艙,其中經濟艙分為A到I共9個

艙區,商務艙被分為BR、BL等2個艙區,頭等艙則分為ER、EL、LR、LL等4個艙區。

可以看到各艙區被採取了緊密配置的狀態,中間還保留有一些公共空間提供旅客使用。

Blog030.JPG

Blog032.JPG

Blog034.JPG  

經濟艙區採取緊密配置的方式,依據官方網站的資料,經濟艙共配置有568個

座位,其中A~I等9個經濟艙座位的區域共有518個座位,前段的A、E、F艙區

各有39~40個座位,兩側中間段的B、C、G、H艙區為69個座位,位於後段的

D與I區為62個座位。這些區域都是以類似Boieng 747客機的經濟艙配置方式,

A~D、F~I的艙區都是以3-3-4的配置方式,其中4排座都位於靠近左舷或右舷

位置,位於船中線的E艙區則是以3-4-3的配置方式。為了方便旅客能容易分辨

艙區,每一個區域都有同一個色調、相離艙區色調會有所差異。

Blog031.JPG  

另外50個經濟艙座位,則是配置於最前段的OS區與OC區,在麗娜輪最初設計時,

這兩個艙位應該是提供經濟艙旅客可以短暫休憩的地方。不過畢竟這個艙區有很好

的視野和景觀,所以也應該被列為可售票的艙位之中。其中配置於第一排、具有小

餐桌小咖啡椅的OC艙具有6張3人座、2張2人座,共計22個座位;配置於第二排、

以皮質沙發設計、適合親朋好友的軟沙發區共計28個座位。

Blog033.JPG

 

Blog035.JPG  

經濟艙的大部分座位都有簡易餐桌、可以讓旅客在飲食或放置物品時使用。筆者

個人親身體驗,桌子的高度大約和太魯閣號列車扶手拉出來的高度相近,如果和

高鐵列車、普悠瑪號列車或民航機餐桌的高度相比相對要低一些。如果不想在座

位上、左右兩舷舷側也有簡單的座位區域方便民眾可以輕鬆的走動和休息。

Blog036.JPG

 

Blog038.JPG  

商務艙區主要配置在三樓的船艉位置,分成隔離的左舷側與右舷側兩艙區,兩艙區

並不相連,以2座一組的方式配置,每一個艙區有56個座位、全船共計有112座位

的商務艙。座椅形式和經濟艙的類似,只不過在扶手與座椅材質改得更舒適。商務

艙最特別的地方是,她座位的配置並不是面向船艏、而是面向船艉,同時窗戶部分

也沒有側窗、只有船艉的窗戶。在這個隔離空間中,有專屬的聯絡走道可以往外面

的觀海平臺、也與經濟艙嘈雜的環境彼此隔離,算是很安靜的舒適空間。

Blog037.JPG  

麗娜輪還有8座無障礙的輪椅空間可使用,其中2座的輪椅區位於商務艙艙區。其實

船上各艙區的空間相對於各類型公共運輸都較為寬敞與舒適,船上三樓區域也特別

重視無障礙環境,在各艙區的連結處多半都能夠無障礙地推行輪椅或嬰兒車,不過

船上依舊設計了無障礙的設備,也配置了對應的無障礙廁所,其實也對國內的藍色

公路帶起不錯的示範。

Blog025.JPG  

Blog024.JPG

麗娜輪在日本服務時,當時的東日本渡輪公司非常主打Natchan Rera的「頭等艙」,

當然,首航就一定要前往這個當時最主打的艙區嘗試看看。頭等艙位於麗娜輪的四樓,

具有與經濟艙、商務艙完全被隔離的環境,這個設計邏輯也非常類似早期Boeing 747

設計時的概念,也就是透過樓層和經濟艙與商務艙的旅客在空間上隔離開來。頭等艙

配置有94個座位,分為前後ER、LR、EL、LL等4個艙區,其中靠近船艏位置的ER與

EL艙區為雙座位配置,每個區域各有18個位置;靠近船身中段的LR和LL艙區則採取

1-2-1、或1-2的座位配置方式,每個艙區共有29個座位。頭等艙區分為兩側,兩側

中央是頭等艙區專用的洗手間與公共區域。 

Blog041

Blog040.JPG  

相較於經濟艙與商務艙,頭等艙座椅的配置設備就真的相對豐富得多。頭等艙區

除了每隔一段座位(大約3~4排)就有一座公共電視外,每個雙座、或每個單座

都配置有一臺個人液晶電視,看起來液晶電視還保留當時配置到日本時的設備。

座位椅背可以透過機械結構傾斜約30度、腳靠則是由電力驅動的方式伸起,加上

可以拉出前面的腳靠,整個座位可以組合成一個傾斜的舒適座椅。每一個座位都

配置有一張個人的小桌子,也有可調整的個人LED燈,在雙人座位的螢幕前面,

還有一張可以放置兩瓶水的小桌面可以使用。筆者個人認為,麗娜輪在頭等艙區

的設計算是兼顧雙人和單人搭乘的需求,比起航空業其實相對更貼近乘客。

Blog026.JPG

除了頭等艙區舒適的座位外,每一側的頭等艙區的後方也配置舒適的休閒區,包含

有3對雙沙發座位、5個單人座位以及1個可坐7~8人的沙發區,也就是可再容納約

17~18名旅客在此悠閒地休息。休閒區也是位於4樓的隔離層,沙發用了和頭等艙

座位一樣的米白色沙發,大面明亮的窗戶,就算不想在座位上休息,也能在休閒區

輕鬆地享受航程。

Blog039.JPG  

筆者一進入麗娜輪,就有留意到船上播放的宣傳片似乎很眼熟。這部片子是東日本

渡輪公司所製作的Natchan Rera廣告片,看來日本當時除了製作日文、英文等

語言外,也製作有中文版本(英文字幕),這一個截圖可以看到Natchan Rera

在日本時是標榜能以36節航速(時速67公里)來營運的高速船舶。

 

Blog045  

麗娜輪的各類型空間都具備高度人性化,包含女性的盥洗室也一樣。她最初交付給予

東日本渡輪公司時,雖然當時的Natchan Rera在津輕海峽上的行駛時間從240分減少

到105分,不過東日本渡輪公司也有設計相對晚一點的夜間航班,航行時間略為拉長至

120~150分之間。考量到日本民眾的使用習慣,因此船上的內裝也要比飛機更為貼心,

這一點光是從女性盥洗室就看得出來。可以看到女性的盥洗室不只是有基礎的設施、還

設計有梳妝區可以使用,大家可以看到梳妝臺還有小型的洗手檯可以使用,這一點對於

需要梳妝的女性其實是非常便利的設施,也可以看到麗娜輪在日本最初設計時的貼心。

 

Blog027.JPG

Blog044

麗娜輪的中心地帶具有簡單的簡餐吧臺設施,上圖是服務位於四樓、服務頭等艙的

吧臺,下圖則是位於三樓、服務商務艙與經濟艙的吧臺區。目前麗娜輪在臺灣因為

僅行駛在蘇花之間的航路上,所以船公司提供的服務非常有限,僅止於提供簡單的

水或飲料。不過就船上的設施與空間來看,麗娜輪在日本時可能曾經可以提供比較

複雜的餐點、甚至有機會比照民航機一般提供簡餐、點心與酒類等。當然,服務的

完整性都是要等到營運順暢之後纔有可能討論,照目前仍然是屬於試水溫的階段,

考量到後勤的便利性、餐點的鮮度與目前一天僅有兩班的服務能量,頂多大概就是

以包裝類的點心還算是可以增加服務之處,其他的就還要再看市場情形來進展。

Blog029.JPG  

在三樓的中央區的吧臺一旁,還有一處供經濟艙與商務艙旅客使用的用餐休閒區,

這個區域其實也是對稱的兩個區塊,每個區塊配置有6張三人座、以及2張六人座的

餐桌椅設施,每個區塊最多能提供36人同時用餐。大家可以注意到她的桌椅並非

是一般規則的長方形或圓形,而是優雅的水滴形,這種不規則的排列方式,筆者

特別仔細地觀察,發現休閒區內大部分的座位都不是按照標準的方向配置,通常

都會與船的行進角度有一些差別。麗娜輪本身已經是很穩定的船舶,但是畢竟在

海上行駛還是會有搖晃的問題,因此在休閒區域中的桌椅就不是用標準的形式來

配置,四週保留的窗戶也比較小塊、看不到太多外在的景色,看來這裡如果真的

有暈船的問題,到了這裡也許能用另外一種方式緩解暈船的不適...

Blog042

 

當然,麗娜輪來到臺灣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不過其實雖然不同,因為臺灣的船

公司並沒有對她做太大幅度的修改,所以還是看得到許多原始生產的證明。麗娜輪

的三樓旅客服務設施之中,也包含了在吧臺區旁邊的賣店,不過在首航日登船時,

賣店並沒有提供服務,裡面也僅放置了簡單的商品。不過,各位讀者可以注意到,

麗娜輪的玻璃上面有活潑的字樣和圖案,這些圖樣筆者相信應該是澳大利亞Incat

造船廠一開始生產與裝配時,跟隨一起上船的南太平洋風情。

 

Blog046  

另外在三樓中央走道區域中,有另外一個地方是把麗娜輪兩側的彩繪帶上船的空間,

依據以前筆者收集的資料顯示,這個地方在日本時是設計為小朋友的遊戲區。但可能

因為Natchan Rera在日本實際提供服務的時間並不長,因此當東日本渡輪公司終止

服務時,這個區域的設施也跟隨拆除,因此在日本交船時已經沒有原本的設施樣貌,

因而成為一塊饒富趣味的公共空間。

 

整體來說,筆者個人認為麗娜輪的搭乘體驗是非常特別的,一來她目前航行的航路是

相當特殊、可以欣賞蘇花邊海岸風光的近岸航路,二來是麗娜輪提供了另一種完全不

同的藍色公路體驗。更快速、更舒適、搭配可以載車與載人的雙重優勢,相當值得一

起來親身體驗!

 

近日知道麗娜輪的蘇花航線已通過了2013年9月8日以後的航權申請,目前在旅行社

的訂購網頁中也有看到9月8日後能訂位的資訊。看來麗娜輪將會面臨到冬季的太平洋

風浪挑戰,如果有機會,筆者將再為大家親身體驗東北季風挑戰下的蘇花航線!

(本系列完)

 

本文照片拍攝於2013.08.08@花蓮港與蘇澳港

本次航程承蒙華岡集團 Tammy Lee 小姐大力協助,特此致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