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个好东西,能检验出一切东西的成色,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三年的,三十年的,三百年和三千年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总有人说土鸡蛋比洋鸡蛋更有营养,但具体哪里更好又说不上来。实际上,笼养鸡吃的是鸡饲料,且足量供应。放养的土鸡,一般吃的是谷物,并且给的也不多,让它们自己去扒食吃。从食物上看,不管是质还是量,饲料鸡比放养鸡吃的要好。

因为笼养鸡吃的更科学更优质,所以有专家认为,洋鸡蛋的营养价值不比土鸡蛋差。搅过鸡蛋的人有经验,土鸡蛋的颜色更鲜黄,洋鸡蛋的颜色要淡一些。蛋黄的黄色怎么来的?主要有几种成分,分别是叶黄素、玉米黄素以及B族维生素。大部分鸡饲料里,都会添加这些物质。那为什么洋鸡蛋的蛋黄颜色反而更浅呢?当然是因为消化吸收的问题。照常理推断,应该是土鸡生长的周期更长,土鸡放养,活动量也更大,这使得土鸡的生命力更旺盛,消化吸收更好。杀鸡的时候,也有类似经验,洋鸡一抹脖子放血,基本上就不能动了。你给土鸡放血的时候,它挣扎的厉害,一个没拿住,扑哧扎著翅膀跑了,你逮都逮不到。

人与动物其实没有太大的不同。小孩子因为积食容易生病。现在不少性早熟的孩子,6岁的女孩乳房发育,8岁的女孩来月经,10岁的男孩长胡须,这样的新闻已经不少。有些人可能以为早熟是件好事,实际上特别危害健康。至少有六大危害,一是不长身高,二是容易长胖,三是内分泌紊乱,四是脾气暴躁,五是容易生病,六是寿命缩短。为什么会性早熟呢,主要是吃了太多荤腥肉食,不但难以消化,而且这些食物有不少的激素、毒素残留。体内郁积多了,就有不小的危害。所以要少吃。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成年人也是一样,吃得多、吃得好,不如吃的少、消化好。提高消化吸收率,一是适当少吃,减少积食和消化不良的情况。消化不良,不仅仅是打嗝放屁腹胀等症状,消化不良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已经有新闻报道,中国有三亿人消化不良,基本上可以断定,一切慢病的形成,都伴有或轻或重的消化不良。中医说得胃气者生,中医养生提倡要先养脾胃,原因正在于此。

二是要细嚼慢咽。咀嚼的作用,不仅仅是用牙齿将食物磨碎,更重要的是,咀嚼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信号,会刺激身体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不光包括胃酸,还包括胰液和胆汁。从我们的面部一直到颈部,都布满了胆经及其分支,每一个咀嚼动作,都会联动胆经,刺激胆汁分泌。细嚼慢咽不但将食物磨得更碎,还会有更多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从食物中提取更多的营养成分。

提升消化吸收率的第三点,就是敲胆经。蟒蛇可以生吞非常大的动物,都不用嚼的,靠什么来消化呢,主要就是蛇胆的胆汁。人的胆汁同样非常重要,中医有句话,叫做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这句话的意思是,五脏六腑要工作,都必须依靠胆和胆汁,从食物中提取出营养能量。生理学发现,胆汁并不是胆囊分泌的,而是肝脏分泌的。胆囊只是储存胆汁。胆囊切除的人,容易有消化不良的问题,并可能产生胰腺炎等并发症,但大体上还是能够消化食物。也就是说,胆囊切除的人,也是可以敲胆经的。

敲胆经怎么敲呢?既要有效果,又要简单易操作,有中医总结出方法,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效果。胆经,全名叫足少阳胆经。人体的十二正经其实很好记忆。足三阳,走向是从头走足,分别是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走向是从足走腹,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手三阳,走向是从手走头,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手三阴,走向是从脏走手,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是阳经,所以在表在外。敲胆经,可以敲大腿外侧裤缝的地方,从髋骨处开始,敲4个点,顺著敲,两腿同时敲,每天敲5分钟,不但可以排除寒气,还能提高提升消化吸收。

进补吃保健品好不好呢?这个其实无需探讨,因为保健品若是没有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吃呢?有些营养专家,是典型的双标。鸡吃高营养的饲料就很好,人吃营养保健品就不好。有这样的道理吗?身体虚弱的人,本身是缺营养的,即便消化吸收能力差一点,保健品的营养吸收率不高,但还是起到了补益作用啊!虚不受补,说的是消化吸收需要能量,而滋补性食物大多难以消化,人吃食物,食物也在吃人,所以虚弱的时候大补,对人体很有害。

但是天然的保健品,都是提取的营养精华,不会消耗太多身体的自有能量。那些营养的浓度,也不会高到超出人体的限度,反而受成本的影响,浓度可能会比较低。保健品真正让大家不满的地方,是虚假夸大宣传,性价比不高,学院派营养专家们为保清誉,自然不愿意沾上这些东西。我是赞成吃保健品的,如果你的饮食不够好,用保健品补充点营养,好处绝对大于坏处。但前提是你得有钱买稍微好一点的,贵的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便宜的东西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另外,你还得有一个心理准备,不要想快速见到明显的效果。至于用营养来治病,也并非不可以,不过那是资深临床营养师的专业,不是你随便买点保健品就能治病的。

身体虚弱的人,除了按照上述方法进补之外,还应该多休息。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病因寒起,寒极生热,热极复寒,病因寒重!读懂身体内的寒热变化》,给大家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从寒热这个角度看,疾病的起因就是寒气。这寒气不光有外面的寒气,也有身体自己产生的寒气。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此谚语很好的说明了身体内外的寒热问题。不管是哪个季节,夜越深寒气相对越重,少量的寒气,也会给身体带来变化,所以要早睡。老人一般都懂得这个道理。早睡,睡够,自然醒,是修复身体必不可少的环节。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