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吕秀莲与陈菊,当时都与卢修一在土城仁教所进修。
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吕秀莲与陈菊,当时都与卢修一在土城仁教所进修。    图片:范巽绿/提供
卢修一精彩的57年生命岁月里,27岁之前,是个党国教育洗脑下的样板,忠党爱国。他留学欧洲,7年,从头认识台湾。他被捕入狱,3年,彻底扭转他对国民党的误认。他立委从政,9年,是选民的新寄望…。本文摘自《卢修一与他的时代》的影像纪念专辑新书。新书将于5月10日问世。

天生反骨  但在狱中广结善缘

土城看守所内的「仁爱教育实验所」,简称「仁教所」,是专门囚禁政治犯的黑牢,以「仁爱」之美名,行法西斯思想灌输之实。在这里接受「感化」的,虽然都是依同样的「动员戡乱时期惩治叛乱条例」审判而来的政治犯,但其中包括了台独份子、匪谍、统派等异议人士,各路人马加起来足以画成一个政治光谱。美丽岛事件中的受刑人吕秀莲、陈菊,当时正好也在这里「进修」。

每位来到这里「学习」的受刑人,依照其教育程度被分为四级,分班上课。卢修一因具博士学位及教授身份,被单独编在「研究组」。每天他都要和所有受刑人过著千篇一律的生活,五点起床、早点名、升旗、唱国歌……从八点到下午六点,上足八堂课,主要是思想教育,也附带排了一些工艺、体育课,及周会、训导等活动。

以卢修一天生反骨、热爱自由的个性,照理说,被强制约束在这样的环境、作息里,应该很快就发生扞格不顺的冲突;但出人意表地,他各方面居然都能合乎所方的要求,而且和长官、训导及政治立场不同的受刑人,都处得很好。甚至有些「同学」,后来都成为他一生的朋友。

从意兴风发的大学系主任沦为阶下因,在跌宕的际遇里,卢修一之所以有心平气和的定力,除了来自他深沈的处世智慧,最重要,还有他和太太之间相互的鼓励与郑重的约定。

感训心得  写成了狱中沉思录

宣判之后,有一次陈郁秀到看守所探视卢修一时,他很凝重地告诉她,出狱之后,他还是会搞政治,而她才三十三岁,有很好的工作,要不要考虑和他离婚?陈郁秀想都没想过这样的问题。当下很清楚地告诉他:「我不会离婚。一个丈夫够多了。」

这个答案让卢修一如释重负。他对陈郁秀说:「如果不好好过日子,我们两个都会痛不欲生。所以我们要尽量让生活正常。你在外面教书、照顾孩子;我在里面读书、练毛笔字、锻炼身体,彼此加油打气,都要好好活著!只要平安、各自安份过生活,我们就赢了!」

从小到大,卢修一体会过各种忍耐的滋味。来到仁教所,他更把「忍耐」当作一种学习。对于所方规定的、每日都要纪录的「感训心得」,卢修一就以感性的文采写一些生活中的体悟来交差,三年下来,竟也成就一本完整的生活纪录--《狱中沈思录》。

书一忍字  感念爱妻自我提醒

但忍耐再忍耐,卢修一毕竟还是有忍不下的情绪,那就是对家人深深的亏欠感。每个礼拜天,家人都风雨无阻地来探视卢修一。母亲上午先带佳德来,太太则在下午教完钢琴课后,带佳慧佳君来。年幼天真的孩子不知大人世界的苦恼,总能在看守所内的草地上、水池边玩得不亦乐乎,也算对家庭生活有一点补偿。三岁多的佳德很喜欢在牢里和爸爸一起睡午觉、玩耍,有一次很认真地对爸爸说:「为什么每个礼拜都是我们来你家玩,你都不到我家玩呢?」卢修一一听红了眼眶,佳德还继续要求:「爸爸,我请你来我家玩啦!拜托!」

日子难过但一天一天熬过。一九八六年的三月,卢修一在仁教所接受的感化教育期满且成绩合格,准予结训。照理说,应该是满心欢喜地迎接出狱后的新生活。但卢修一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在出狱之前一度焦虑难安,因为他知道,重返社会后,顶著在仁教所「感化」过的经历,想再谋职及社交,都有相当的难度。为了加强自己,同时也提醒家人,卢修一自书一个大大的「忍」字送给太太,其实更是作为自我的提醒。

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吕秀莲与陈菊,当时都与卢修一在土城仁教所进修。
一九八四年台湾人权促进会成立时,制作的「释放所有政治犯」人权海报,卢修一在海报下右下角与陈菊并列。   图片:邱万兴/提供
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吕秀莲与陈菊,当时都与卢修一在土城仁教所进修。
卢修一于土城仁教所学员证,他被编入研究班,编号为1A001。    图片:白鹭鸶文教基金会/提供
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吕秀莲与陈菊,当时都与卢修一在土城仁教所进修。
一九八六年的二月,卢修一在仁教所出狱前,给爱妻写的「忍」字书法。   图片:白鹭鸶文教基金会/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