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总监, 您好。

我是一个因没有传统广告公司背景而被拒之门外的年轻人,写信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最后一次逆袭的可能。

我94年生,目前在互联网/电商行业从事文案工作两年,做过2个失败的互联网产品、经营过4个自媒体公众号、跟过6个项目的品牌规划、服务过10个品类的线上店铺。成绩不辉煌,但也算学到了一些本事。

最近,我陷入了极大的痛苦当中。

原因一是广告过滤下的程序化营销使我丧失了创作的乐趣;原因二是广告圈数据攀比、奖项掺水的现象使我望而生畏!

我今年24岁,青春澎湃给谁看?

从IT圈跳到广告圈,我自认为是优势而不是劣势。电商现在已经不是tb小卖家能随便玩得动的广袤蓝海了,当我在后台看到奢侈品牌、进口品牌、设计师品牌的搜索量急剧攀升,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崛起为广告行业带来了新一波高潮!

但是,广告圈浮躁依旧的原因,我有一些思考:

a. 渠道媒体的喧宾夺主

号称广告投放界的「两微一抖」,比你还了解自己的「千人千面」……有多少媒介凭著平台优势,不仅玩转著消费者的眼球,还越界勾引著甲方的投资?当然,一些媒介的内容产出并不比广告agency差,但是术业有专攻,广告agency本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品牌打造系统生态,却抵不过自媒体一篇10w+的流量炸弹来得夺人眼球!这喧宾夺主的态势就是所谓互联网时代的百家争鸣么?

b. 电商服务的暗度陈仓

在我从业的两年间,见过无数中小企业视电子商务如泰山般伟岸,又如鸿毛般轻易。他们认为自己产品一旦搬上舞台,就会吸引线上消费者驻足购买,然后躺著发大财!本著这样的心态找到苏杭的电商团队,煎饼果子套餐般复制粘贴,推车逛超市般土匪打包,最后听生意参谋的话该砸就砸!想赚1000万?先投500万!简单粗暴,没有中间广告商赚差价!我震惊了,程序化营销真的有利于品牌长足发展吗?

c. local4A的两极竞争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有多少local公司的创意人挂著「4A纯正血统」的标签,在重大比稿前却屡屡受挫?生存不易,所以我更佩服那些不被大环境所征服的广告人浪荡不羁的心。local阿康为了创意而冒险说服甲方,4A阿康为了甲方而安心说服创意,local比4A多了一分骨气,4A比local多了一份底气,竞争之下,谁看中输赢,谁就输了。广告这个圈,守得住的底线才叫信仰。

d. 金主爸爸的以小博大

《临近下班,老板突然叫我去办公室》一版制作费不足1000块的微信刷屏H5,除了给甲方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还有少劳多得的侥幸!按照al帝国的演算法,这样的流量配比可不科学啊!难道会引起电商、广告行业间的互掐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甲方爸爸应该笑开了花:你们掐吧,谁预算少我听谁的!你们怎么搞的,这次怎么没有10w+的曝光?转化呢,我要的是转化率!

面对四面楚歌的态势,广告圈已经不是凭借好创意存活的时代了,广告人也不安分到以跳槽甲方为终点了!

那我为何还要一心执念,奔赴黄泉?

因为我年轻!

尽管现在80后掌控一切,00后来势汹汹,一个像乙方一个像甲方,作为中间的90后,只能尴尬却不失礼貌地微笑。

我们受80后领导,故而会思考 「老板是傻B要不要告诉他?」、「跟老板打游戏到底该不该赢?」我们服务于00后,故而会讨论 「陈独秀还代表文化人吗?」、「如何像ikun们一样替自家明星讨好路人?」我们的人生探索,在夹缝中出真知……

我们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方向,因为我们的同龄人正在抛弃我们,我们要追赶;我们没有时间认清自己的位置,因为只有屈从大势才能得到认可,我们要体面;我们没有时间承认内心的孤独,因为有鸡汤要消化,有潮流要追随。

因为我年轻,所以有感受。除了感受,我还有一些无奈。

本科毕业,帝都漂泊,能力支撑不起野心,机遇支付不起生活。

我不是一个愤青,崇尚「存在即合理」,但不否认我是一个功利的人。我追名,但不逐利,我渴望的成功是在广告圈有拍案叫绝的作品,有风声鹤唳的地位。我爸从小对我的独立教育,致使我不会受到物质层面的诱惑,放开了「钱」,格局自然就打开了不少,看来我很适合当一个「广告艺术家」啊~

亲爱的总监,看到这里您是否对我有一丢丢认可?

如果有,请直接退出页面联系我;

如果没有,请接著往下看!

`

`

`

我认为:对女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一是知识,二是见识。copy base的我,厚积薄发是个必需的过程。我想谈谈作为copy的几点思考。

潮流总是「治愈」-「扎心」-「治愈」的循环往复

年前鸡汤盛行,「史上最感人」层峦叠起,无论医药界、银行界、IT界,不管是文章、视频还是campaign,就好像一群陌生人在漫天大雪里聚集,每人拿根木柴等待被点燃,而唯一的火种寄托在钻木取火的人身上。年后扎心成堆,乐评出书、地铁霸屏、快闪出没,好像成千上万句话中总有一句能戳碎你的玻璃心,再看看右上角成千上万的点赞,算了,还是不碎了吧!好像我也不是一个人……

所以「治愈」和「扎心」的意义何在?孤独感被冲淡后,还是孤独感。

靠文案能引来流量么?

仔细研究一些kol,宣发质量堪忧,粉丝却只增不减,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群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现在交付品牌方的曝光、互动、转化都是量化的结果,量化导致程序化,程序化导致形式化,渠道可控,质量难控。渐渐地,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成了一种工具,富有说服力的文字成了一种操守。

既然客户只在乎流量,那我的文字只能沦为演员,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表现。

电商使文案变得很不艺术

使用了2年tb的生意参谋,我开始对自己的文字生厌。当有一天兴奋地发现流量转化翻番,才知道是甲方投入了更大的资金,获取了更高的流量配比。营销在站内似乎黯然失色,我不需要去洞察市场,因为有精准的消费者大量涌入;我不需要去劝服购买,因为主动权都掌握在平台和消费者手里……

程序化营销毫无艺术可言,我想逃脱这种认知的阴霾。

现在身处互联网和广告圈的交界处,创意似乎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被动的文案和设计让有情怀的人变得麻木。

亲爱的总监,看到这里您是否对我有一丢丢同情?

如果有,请直接退出页面联系我;

如果没有,请再接著往下看!

`

`

`

我还想扯扯我的梦想,因为这是我最宝贵的东西。

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野心!在广告圈从业5-10年后,我希望成立自己的公司,取名叫djgc。

我公司里只要100个年轻人,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思想和激情。年轻人在这个社会上意味著什么?除了消费力、生命力外,更重要的是创造力。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不懂妥协,不解安逸,也无所畏惧,我不会给员工设限,你有多大能耐,我给你多大舞台。

之前面试一家local广告公司,不久后收到面试失败的邮件。我回复询问原因,hr说到他们选择了另一位竞争者——新晋妈妈,因为服务方是母婴品牌。我十分费解,我代表的才是品牌方的潜在客户群,难道比起维稳,品牌不应该去不断实现新群体的突破么?我打算去找相关数据反驳对方的观点,却意外发现二孩政策下,准妈妈更多是70、80后的回潮,而年轻人的生育期却在不断推迟。

习惯了拿数据搭建逻辑思维的我,竟被数据打脸……

所以,我希望公司的年轻人不只有无畏的胆量和热情,更懂得如何利用数据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构造自己的认知世界——这是比工作经验更宝贵、却无法写在一纸简历上的闪光点!

公司的业务互为闭环,做到真正的为甲方提供一整套完美的升级方案。越是大咖的品牌,越有执行阿米巴模式的能力,也就越能提供多方资源的缺口。我的公司大力提倡小组之间竞争一个业务,并可随时打散,灵活重组。

希望公司能有抵御不可抗力的资本。这个资本一体现在人,二体现在发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是我喜欢的年轻人,我便放手给你足够的权利去试错,也有足够的耐心去包容。薪资体系是公司平稳发展的基础,我会给每个年轻人的跑分排名,以此来对应他们的薪资。

我想未来提供一切条件让年轻人带著品牌玩,让品牌带著广告人玩,让广告人带著消费者玩。

把我因年轻受到的堵,在未来移开。

亲爱的总监,看到这里您是否对我有一丢丢喜欢?

如果有,请直接退出页面联系我;

如果没有,我……

`

`

`

我心怀侥幸,文章发出后可以顺利被您看到。

在近5个月内,我给7位奥美在职hr投过共24封简历,内容涉及广告、电商、敌情,还有占卜……

文案作为我职业规划金字塔的第一层,懂数据、爱设计、会PS/PPT/PR等软体是我区别于普通文案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逻辑清晰、善于表达是我金字塔第二层,13场比赛、近20场路演成就了我开挂的大学生涯;

虽然创业是我最终攀赴的金字塔顶,但丝毫不影响我为奥美保留的10年忠诚!

我渴望知识和见识的双重成长。奥美最新的整合战略、电商突破都让我心头一震,这不就是我今后创业模式的印证么?不谋而合的企业理念,强烈而又深刻地吸引著我,这是第一:我爱你的才华。

作为广告界一霸,奥美的品牌资产是说服大客户作业的最好理由。我深知好客户、好团队、好资源才能促成一个好作品,这是第二:我爱你的颜。

其余,就看自己的能耐了。

我不怕能走的路越来越少,

就怕进取的心越来越小!

您会联系我的,对么?

祝您今日份开心~

2018年4月28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