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长选举投票,直到25日凌晨开票结束,柯文哲宣布胜选(AP)

2018年11月24日台北市长选举投票,直到25日凌晨开票结束,柯文哲宣布胜选(AP)

虽然,「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是政治里冷酷的现实,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应该要还丁守中与所有台北市民,一个公道。当选台北市议员后,就不断的要求台北市选委会,对去年那埸选举给出交待!

去年台北市长选举,结果非常接近,我认为很可能因为投票时间拉长,导致「站得住条款」,许多长辈无法久站,投不了票,让柯文哲因此当选。

当然,柯市长的支持者也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年轻族群通常比较忙,还要上班、出游,更没有时间排队投票,投票时间拉长反而对柯文哲不利。

公说公有理,究竟真相为何?答案很简单,只要台北市选委会统计「各年龄层的投票率」并与四年前相比,就可以一目了然,知道是那些人的投票行为受到影响。

20181213-丁守中于国民党中央党部发表重新计票结果谈话。(蔡亲杰摄)
丁守中以三千票之差败选,提起选举无效诉讼,将在下月宣判。(蔡亲杰摄)

因此,罗智强一就任议台北市议员,就发函请台北市选委会提供资料,没想到,选委会居然以「投票行为采无记名之方法为之,无法得知各年龄之投票情形」回复,这真的是有点欺负人了。

「无记名」是指投票给谁,领票当然是有记名的,不然选举人名册上面的章,是盖假的?

于是我又向选委会发函,这次特别提醒,中选会105年度委托办理「选举人性别投票统计改良之研究」案,就提供了选举人名册,进行去识别化,分年龄、分性别之投票率分析。

也就是说,分年龄之投票率统计早有前例,函中也强调,如果选委会目前没有这项资料,就请主动统计回复。

眼看无可推拖,选委会的回复非常直接,「本会并无各项分年龄之选举人数相关资料,敬请谅察」,白话翻译就是,不是不能做,是我不想做。

议员质询的权力到此告一段落,但我相信台北市民真正好奇的是,为什么台北市选委会,拒绝做这样的统计?

面对史无前例的选务疏失,投票时间大幅延宕,难道选委会不该研究,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吗?从宪法对公民选举权的保障,乃至于学术角度,检讨去年选务疏失,是否可能改变选举结果,都有其意义。

20181124-九合一选举下午16时结束,仍有部分投开票所尚未消化完投票民众。图为台北市松山区三民里的投票所,截至晚间6时仍有民众在排队。(李承祐摄)
九合一选举下午四时结束,仍有部分投开票所尚未消化完投票民众。图为台北市松山区三民里的投票所,截至晚间6时仍有民众在排队。(李承祐摄)

台北市选委会主委是由台北市副市长担任,我们只能猜测,选委会拒绝做分年龄投票率分析,是要保护柯文哲的利益。

如果年长者的投票率没有下降,相信不用罗智强要,柯市府主动就会统计,还自己清白了。今天柯市府不愿做这样的研究,不就是心知肚明,研究结果只会证明柯文哲的当选,就是靠陈英钤阻碍长辈投票来的,毫无正当性可言。

身为议员,我索取这样的资料,并不是要翻盘选举的结果,而是长辈的选举权利有没有受到伤害,总应该要有个是非黑白。

我相信柯文哲不见得知道这件事,但如果这篇文章让柯文哲知道了,柯应该要下令选委会,主动研究公布。

柯文哲常常自比雍正,但只要投票率的统计一天没有出来,柯文哲就永远要跟雍正一样,背负「得位不正」的质疑。

*作者为台北市议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