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網站最近報道,去年下半年以來,面對中國經濟增長壓力增大、中美貿易談判各種不確定性,國際資本市場唱衰人民幣的雜音不斷,傳統金融大國——英國卻看好人民幣的「錢途」,悶聲發大財。

去年底,倫敦人民幣交易量超過英鎊對歐元交易量。英格蘭銀行數據顯示,去年10月人民幣日均交易額達到730億美元,這凸顯了英國作為中國以外全球最大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地位。

▲第九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於2017年12月16日在北京閉幕。雙方在能源、金融等領域達成72項合作成果。圖為與會代表合影。(來源:中新社)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超過36%的人民幣交易發生在英國,法國和新加坡的交易均在6%左右。人民幣交易在倫敦如此活躍和迅猛,一個重要原因是中英經貿往來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大大提升。據英國財政部數據顯示,目前英國已是歐洲人民幣支付業務發展最快的市場。2018年前8個月,中英兩國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實際收付總額為2500億元,與前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50%,在貨物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超過20%。

無獨有偶,另一家媒體也對英國在人民幣交易中的貢獻大加讚賞。近日,香港《南華早報》的文章稱,就倫敦和香港而言,這兩座城市正越來越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窗口。兩地又恰好位於「一帶一路」的兩端中國與倫敦的金融關係越牢固,雙方商務和貿易關係獲得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儘管外界近一年來一直唱衰中國經濟,但2018年人民幣的國際化卻在穩健中提速。

據中國央行公佈的統計數據,2018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5.11萬億元,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2.66萬億元。截至2018年12月,海外投資者一共擁有1.5萬億人民幣債券,其中約四成是2018年的新增投資。

另一方面,在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中國已和數十個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把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越來越多的國家和跨國企業把人民幣作為結算和支付手段。

增加人民幣在本國金融市場的份額,對不少國家而言,紅利是顯而易見的。以英國為例,倫敦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在人民幣離岸交易中領先,不僅有利於維護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還會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英國原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曾預計,主宰人民幣離岸市場可能會給英國帶來數十億英鎊的稅收。這對身陷漫長而混亂的「脫歐」過程的英國而言,格外有意義。英國央行一項報告顯示,去年倫敦人民幣兌美元交易量首次超過英鎊兌歐元的交易量,一定程度上幫助抵消了「脫歐」過程中英鎊交易量的下滑,有助於鞏固倫敦作為全球最大外匯交易中心的地位。

如何保持其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專家給支了招。

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認為,憑藉倫敦金融城在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方面的人力資源優勢,我們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的許多領域發揮作用,包括綠色金融、諮詢顧問、法律法規以及外匯等。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近日發表的文章認為,倫敦有很大機會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資金,可以為中國提供國際投資者所要求的商業活力和透明度

開放金融市場與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大行動。倫敦作為獨佔鰲頭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需要把握機遇、順勢而為。可預期的是,有綜合國力和龐大外匯儲備作為支撐,人民幣幣值穩定性在不斷增強,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明朗、空間巨大。

「兩頭在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是中國金融創新最前沿的孵化器,有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也是「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從現實和長遠看,它更是中國和相關國家共同的歷史性機遇。

對英國而言,「脫歐」讓其意識到應該更大膽地擁抱各種機遇,「一帶一路」倡議恰恰是完美的機遇,使其能夠利用現有優勢,與各方攜手共同為世界造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