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再普通不過的餐具

能盛湯、盛菜、盛飯

集很多容器功能於一身

佔據餐桌主導地位也算實至名歸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張

早在新石器時代

祖先就發現了碗的優勢

造出了陶碗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2張

東漢以後,瓷器盛行

陶碗變成瓷碗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3張

到了唐代

喫飯越來越講心情

捧着好看的碗

食慾自然旺盛

比如

下面這個碗

堪稱“國寶級”

出土於何家村窖藏

是一隻精美絕倫的

金碗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4張

這只碗的腹部

刻着雙層仰蓮紋飾

仰蓮的紋飾中

又鏨刻了

各種紋飾與珍奇異獸

鴛鴦、鸚鵡、鹿

栩栩如生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5張

碗中藏着三個字

九兩三

墨書的字跡

記錄了金碗的重量

然而,專家表示

考古學家專門對金碗進行過重新稱量

它的實際重量

應該是:九兩半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6張

您知道嗎

這只出土的金碗

有一段非常傳奇的故事

在何家村的窖藏中

一個窖打開

裡面有兩個甕

可以說

這兩個甕能夠支撐起一個博物館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7張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8張

何家村窖藏

應該發生在唐(朝)涇原兵變時期

這個窖藏的主人

是租庸使劉震

兵變時

劉震將這些東西裝好

準備逃走

結果守城門的(士兵)不敢放行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9張

他只好回到家中

將其埋了起來

唐兵很快收復了長安

叛變的劉震被處決

劉震被被處決後

這個埋藏在地下的窖藏

就成了一個謎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0張

今天我們能看到這樣的國寶

實屬不易

這只碗展現了

唐代金銀器工藝的高超水平

堪稱“世界頂級”

到了宋代

出現了

汝、哥、官、鈞、定

五大名窯

制瓷技術達到巔峯

燒制的每一隻碗

都是“國寶級”藝術品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1張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2張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3張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4張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收藏於故宮的

定窯白釉蓮花紋折腰碗

碗上雕刻着蓮花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5張

您是否能聯想出這樣的畫面

宋代人手裡捧着這只碗

裡面盛着水

水波晃動

碗底刻畫的鴨子和蓮葉

就像活的一樣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6張

這些碗,雖然每一隻的年紀都已過千歲

可如今看上去依然賞心悅目,令人嘆為觀止

除了貌美

聲音也非常動人

這種在古陶瓷上叫青白釉

將青白釉燒成這樣↓

叫作影青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7張

“薄如紙 明如鏡 聲如磐”

說的就是它

達到這種境界要歸功於淘煉技術

瓷胎淘煉得很乾凈時

敲起來的聲音就像“磬”一樣動聽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18張

這只汝窯大碗

在全世界只有兩只

一隻收藏於

北京故宮博物院

另一隻在英國

這只碗不但造型規矩

沒有一點瑕疵

釉色也十分罕見

是汝窯最典型的

天青釉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4張

湖光中透出的青色

溫潤、內斂非常養眼

反映了宋瓷的最高水準

一碗一筷

是餐桌上的標配

這才叫名副其實的「捧着金飯碗」【半文藝術傳媒】 新聞 第20張

看似普通的餐具

卻是中國勞動人民千年智慧的傳承

它凝結了世世代代中國工匠

對精湛技藝的追求

和對中華文化的敬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