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再普通不过的餐具

能盛汤、盛菜、盛饭

集很多容器功能于一身

占据餐桌主导地位也算实至名归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张

早在新石器时代

祖先就发现了碗的优势

造出了陶碗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2张

东汉以后,瓷器盛行

陶碗变成瓷碗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3张

到了唐代

吃饭越来越讲心情

捧着好看的碗

食欲自然旺盛

比如

下面这个碗

堪称“国宝级”

出土于何家村窖藏

是一只精美绝伦的

金碗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4张

这只碗的腹部

刻着双层仰莲纹饰

仰莲的纹饰中

又錾刻了

各种纹饰与珍奇异兽

鸳鸯、鹦鹉、鹿

栩栩如生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5张

碗中藏着三个字

九两三

墨书的字迹

记录了金碗的重量

然而,专家表示

考古学家专门对金碗进行过重新称量

它的实际重量

应该是:九两半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6张

您知道吗

这只出土的金碗

有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

在何家村的窖藏中

一个窖打开

里面有两个瓮

可以说

这两个瓮能够支撑起一个博物馆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7张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8张

何家村窖藏

应该发生在唐(朝)泾原兵变时期

这个窖藏的主人

是租庸使刘震

兵变时

刘震将这些东西装好

准备逃走

结果守城门的(士兵)不敢放行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9张

他只好回到家中

将其埋了起来

唐兵很快收复了长安

叛变的刘震被处决

刘震被被处决后

这个埋藏在地下的窖藏

就成了一个谜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0张

今天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国宝

实属不易

这只碗展现了

唐代金银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堪称“世界顶级”

到了宋代

出现了

汝、哥、官、钧、定

五大名窑

制瓷技术达到巅峰

烧制的每一只碗

都是“国宝级”艺术品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1张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2张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3张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4张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收藏于故宫的

定窑白釉莲花纹折腰碗

碗上雕刻着莲花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5张

您是否能联想出这样的画面

宋代人手里捧着这只碗

里面盛着水

水波晃动

碗底刻画的鸭子和莲叶

就像活的一样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6张

这些碗,虽然每一只的年纪都已过千岁

可如今看上去依然赏心悦目,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貌美

声音也非常动人

这种在古陶瓷上叫青白釉

将青白釉烧成这样↓

叫作影青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7张

“薄如纸 明如镜 声如磐”

说的就是它

达到这种境界要归功于淘炼技术

瓷胎淘炼得很干净时

敲起来的声音就像“磬”一样动听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18张

这只汝窑大碗

在全世界只有两只

一只收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一只在英国

这只碗不但造型规矩

没有一点瑕疵

釉色也十分罕见

是汝窑最典型的

天青釉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4张

湖光中透出的青色

温润、内敛非常养眼

反映了宋瓷的最高水准

一碗一筷

是餐桌上的标配

这才叫名副其实的「捧着金饭碗」【半文艺术传媒】 新闻 第20张

看似普通的餐具

却是中国劳动人民千年智慧的传承

它凝结了世世代代中国工匠

对精湛技艺的追求

和对中华文化的敬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