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后世多被成为奸雄,在汉末,则被说成是国贼。原因,不外乎是他架空汉献帝,操控朝政,后世朝代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就以曹操惊醒臣子。然而大家没有发现的是,在刘备去世后,季汉政权的诸葛亮,所行之事和曹操几乎一样。

  先说说曹操和诸葛亮的共同点:

  大权独揽:曹操在朝堂上独断专权,满朝文武大多是他曹家的谋士武将,全都以他马首是瞻。诸葛亮在季汉一样也是大权独揽,剥离皇权,朝堂之上,放眼望去,大多是他诸葛亮的门生故吏。

  兵权在握:曹操手握兵权,讨天下不臣,以征战粉饰自己掌握兵权。诸葛亮又何尝不是裹挟圣意,兴兵北伐?

  皇帝年幼:曹操曾以汉献帝年幼,不能理政为由,独揽朝纲。诸葛亮也一样以刘禅年幼为由,代行皇权。

  为什么立志匡扶大汉的诸葛亮,会做出和曹操一样的事情来?原因,迫不得已。刘备去世时,季汉已经有了分裂危机,西川士族举兵叛乱,国舅吴懿拥兵自重,甚至连马超也有了不安迹象。如果没有一个威望和实力都足够的人,那么季汉政权分分钟都有可能四分五裂。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哪怕明知道这样做是权臣之举,也必须去做,否则季汉政权就会毁于一旦,为了先主基业,他必须如此。

  其次,刘禅为人暗弱,内心只打算偏安一隅,如果没有一个强硬派看着刘禅,刘禅迟早要沉迷享乐,偏安一隅。而在诸葛亮死后,原本还算老实的刘禅立刻忘了一切教导,贪图享乐,亲近宦官,这也坐实了刘禅烂泥扶不上墙的本质。季汉垮塌,很大原因不是在于姜维主要战场失利,而是在于刘禅的不战而降。

  最后,若不能伐魏,蜀国迟早被魏国所灭,诸葛亮虽然独揽兵权,兴兵北伐。但是却对魏国造成了沉重打击。后世常有人根据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功而返就断章取义,说诸葛亮伐魏空耗民财。实际上,蜀国反而是三国中,货币拥有稳定流通价值的。而魏国反而被蜀国打的国力亏空,以至于经济濒临崩溃。

  此时两国经济对比是非常明显的,三国志对季汉记载为: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 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由此可见季汉之富足。而同时期的魏国却被诸葛亮打的惨兮兮的,三国志对魏国记载为: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岁有数千万斛,以充兵戎之用。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

  由此可见,诸葛亮行权臣之事,形如曹操,非是因为私心,乃是舍去千古名声,一心为公罢了。若非诸葛亮在,则季汉早已四分五裂。到时不仅不可能将魏国打的筋疲力尽,刘禅也不可能安享晚年,更不能发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心声。若是这样,恐怕他早就被西川豪强害了性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