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现场

  2019年4月11日至12日,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召开。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一流博物馆馆长或代表,以及国内50余位博物馆馆长或代表,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的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深入研讨,达成《国博共识》。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阿曼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签署了合作协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博士做论坛开幕式主旨发言和论坛总结发言,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主持。

  11日下午和12日全天,嘉宾和代表们分别就“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藏品与展览交流”、“智慧博物馆建设”、“展览的多样性呈现”三个分议题交流碰撞,分享卓见。

  论坛嘉宾发言掠影

  论坛嘉宾现场交流

  秉持平等协商、互利互信的原则,经充分征询参会各方修改意见并修改后,与会各方达成了弘扬“丝路精神”的《国博共识》成果文件。根据《国博共识》,参会各方在加强世界博物馆的高层对话、开展藏品征集、保护、研究领域合作、开展数字化领域的合作、加强展览领域合作等四个领域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未来开展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

  与会各方签署《国博共识》

  两天的交流研讨不仅加深了参会的各博物馆之间的友谊,而且促成了多项实质性的合作意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与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阿曼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签署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阿曼国家博物馆关于出版的协议》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备忘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分别与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阿曼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论坛总结发言中说,本次论坛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更有温度。参会各方至少在增进人类相互理解方面承担的重要使命,进一步联合举办展览的必要性,推动科技应用的重要性,强化人员交流与培养的紧迫性和拓展合作空间的可能性等五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国博共识》和三项合作协议等成果性文件签署标志着本次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各国博物馆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圆满闭幕后,与会嘉宾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展览

  (本文配图摄影:余冠辰 范立)

  【相关链接】

  《国博共识》

  北京,2019)

  值此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召开之际,基于平等、协商、互利、互信原则,我们愿意签署《国博共识》。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守护和传承。博物馆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维系世界和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博物馆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有利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增进世界人民福祉。

  我们认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并愿以此为基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坦诚沟通、务实合作,切实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共同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守相关国际规则,秉持平等互利原则,开展合作。

  一、努力加强世界博物馆的高层对话,推动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互访交流,共享先进经验。

  二、努力在藏品征集、保护、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策划联合考古,共同提升文物科技保护水平。

  三、努力开展数字化领域的合作,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智慧博物馆建设。

  四、努力在举办展览方面相互支持,共同策划联合办展和国际巡展,让多元文明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所有参会国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将致力于更广泛地发扬“丝路精神”,通过博物馆合作为世界繁荣与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