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現場

  2019年4月11日至12日,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召開。來自五大洲24個國家的40餘位國際一流博物館館長或代表,以及國內50餘位博物館館長或代表,圍繞“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的功能與使命”的主題,開展了爲期兩天的深入研討,達成《國博共識》。此外,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美國弗吉尼亞美術館、阿曼國家博物館、列支敦士登國家博物館簽署了合作協議。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博士做論壇開幕式主旨發言和論壇總結髮言,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主持。

  11日下午和12日全天,嘉賓和代表們分別就“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藏品與展覽交流”、“智慧博物館建設”、“展覽的多樣性呈現”三個分議題交流碰撞,分享卓見。

  論壇嘉賓發言掠影

  論壇嘉賓現場交流

  秉持平等協商、互利互信的原則,經充分徵詢參會各方修改意見並修改後,與會各方達成了弘揚“絲路精神”的《國博共識》成果文件。根據《國博共識》,參會各方在加強世界博物館的高層對話、開展藏品徵集、保護、研究領域合作、開展數字化領域的合作、加強展覽領域合作等四個領域達成的重要共識,爲未來開展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據和保障。

  與會各方簽署《國博共識》

  兩天的交流研討不僅加深了參會的各博物館之間的友誼,而且促成了多項實質性的合作意向。中國國家博物館分別與美國弗吉尼亞美術館、阿曼國家博物館、列支敦士登國家博物館簽署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美國弗吉尼亞美術館合作框架協議》、《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阿曼國家博物館關於出版的協議》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列支敦士登國家博物館建立合作關係備忘錄》。

  中國國家博物館分別與美國弗吉尼亞美術館、阿曼國家博物館、列支敦士登國家博物館簽署合作協議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論壇總結髮言中說,本次論壇既有深度,也有廣度,更有溫度。參會各方至少在增進人類相互理解方面承擔的重要使命,進一步聯合舉辦展覽的必要性,推動科技應用的重要性,強化人員交流與培養的緊迫性和拓展合作空間的可能性等五個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國博共識》和三項合作協議等成果性文件簽署標誌着本次論壇取得了豐碩成果。希望各國博物館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求大同、存小異,促進文明交流互鑑,推動全球博物館事業共同發展,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圓滿閉幕後,與會嘉賓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在展出的展覽

  (本文配圖攝影:餘冠辰 範立)

  【相關鏈接】

  《國博共識》

  北京,2019)

  值此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召開之際,基於平等、協商、互利、互信原則,我們願意簽署《國博共識》。

  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有共享的寶貴財富,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守護和傳承。博物館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維繫世界和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國博物館之間的對話與合作有利於世界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民心相通,增進世界人民福祉。

  我們認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並願以此爲基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坦誠溝通、務實合作,切實推動全球博物館事業共同發展,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我們尊重文化多樣性,遵守相關國際規則,秉持平等互利原則,開展合作。

  一、努力加強世界博物館的高層對話,推動專業技術人員定期互訪交流,共享先進經驗。

  二、努力在藏品徵集、保護、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策劃聯合考古,共同提升文物科技保護水平。

  三、努力開展數字化領域的合作,推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智慧博物館建設。

  四、努力在舉辦展覽方面相互支持,共同策劃聯合辦展和國際巡展,讓多元文明成果惠及世界人民。

  所有參會國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將致力於更廣泛地發揚“絲路精神”,通過博物館合作爲世界繁榮與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