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2日讯(记者 佘颖)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公布了经审批后,2019年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29项竞赛活动获得资格。

  记者注意到,在全部29项竞赛中,学科类为13项,数学奥赛、物理奥赛、生物奥赛、化学奥赛、信息学奥赛全部获批。传统的语数外三大项中,数学、英语各有两项大赛入选,作文有三项大赛入选。

  据教育部介绍,获批的竞赛活动组织主体(主办方)必须是在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必须有法人资格,必须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一律不得收费,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成本。

  此前,教育部曾将32项拟同意2019年度举办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收到一些来信情况反映。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写作学会申请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高中生创新作文大赛”、中国篮协申请举办的“肯德基三人篮球赛”以及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申请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S)”等3项竞赛活动,存在承办方违规办赛、竞赛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主办方年检不合格等问题,不符合《管理办法(试行)》有关条款的规定,因此取消了上述3项竞赛活动,最终向社会正式公布了29项竞赛活动名单。

  教育部还强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规范管理中小学生竞赛的责任单位,除本次认定的29项全国性竞赛,以及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由教育部按规定举办的竞赛之外,其他全国性竞赛均不合规,严禁在辖区内落地实施,特别要注重加强对变相竞赛的查处力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需加强调研巡查,畅通社会举报监督途径,一旦发现全国性竞赛活动存在擅自扩大竞赛范围、强迫或诱导学生参赛、收费等行为,要及时进行查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