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065字,阅读需3分钟

所谓“义父子”关系,当代社会不算多见的一种情况,所以很多人或许不太明白的一点是:让别人当义子,是要人家心甘情愿的,如果强迫恐怕不但自己要倒霉,自己的靠山也可能倒霉。

说起这种“义父子”关系,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比较著名的或许是隋朝靠山王杨林跟他的“十三太保”,这些都是杨林精挑细选、重点培养,甚至可能还许诺过让义子出国深造的。

杨林之所敢于让别人给自己当义子,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身份显赫,拥有对太保的生杀大权。更关键的是他背后的靠山是大隋,就算他弄死了秦琼的爸爸秦彝,大隋也会通过施加强大的压力,让秦彝的家属承认“有一些不理性的言行,绿林中的炒作严重超出我们的预期。对大隋和靠山王带来了不良影响”,进而给大隋和杨林道歉。

而在杨林认下的义子中,当然有些人是乐意的,比如大太保罗方、二太保薛亮,自愿替杨林押送花石纲,侥幸从程咬金的板斧下逃生,算是豁出命来替义父办事;但也有人其实打根儿上就不乐意,比如十三太保秦琼秦叔宝。

当年秦琼见到杨林的时候正是为了营救程咬金,只好对杨林一味地逢迎,但因为与杨林有杀父之仇,不愿意给杨林当义子的。没想到秦琼刚表态拒绝,杨林就二目圆睁喝道:“胡说,孤继你为子,有何耻辱于你?如若不从,左右看刀!”

这从杨林角度看,或许是他们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认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亲密关系,甚至觉得这就是古代“师徒如父子”的翻版。但秦琼显然不这么认为,当时虽然表面答应,但是一有机会还是要反出山东,走马取金堤、大破长蛇阵、挥鐗倒铜旗,处处与杨林作对。

最后杨林死在罗成的回马枪下,在一旁助阵的正是秦琼。

杨林的错误在于,他认为秦琼是愿意管自己叫爸爸的,至于人家是因为真的愿意,还是因为他施加的压力而假意应承,显然缺乏一个起码的判断。

但杨林的问题还不止于此,他之所以敢于逼着别人叫爸爸,无非是因为他是靠山王,觉得大隋可以替他撑腰。但他没想到一旦大隋觉得受到了危险,有可能直接把他推到前线上,然后再说他“存在与下属认义父子关系等与军事工作无关的行为,以及指导下属作战训练过程中,方式方法欠妥等情况”,最后当罗成的枪刺向他时,大隋并没有保住他。

但大隋并没有意识到,杨林死了之后秦琼他们不会停手,隋炀帝杨广死了之后秦琼他们也不会停手。之所以这样,或许在于秦琼他们意识到,杨林逼着别人喊爸爸固然不对,但是那个纵容杨林、逼着受害者家属道歉的背后靠山也不是个玩意儿。

逼着别人喊爸爸的完了,纵容这种行为的人下场恐怕也不会太好,这是隋唐的事儿留给我们的一个警示吧。

PS:《说唐》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 佘友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