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说,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本质的区别不在于商品的流通方式,而在于信息的流通方式。市场经济的信息流通是自下而上,计划经济是自上而下。如果按照题主的假设,那么信息的流通方式则没有区别,也无所谓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但是人类日常行为还是带有一定的随机性,例如,早上你想喝粥还是吃煎饼,你是无法像1+1=2这样准确预知的。如果按照完全计划经济,早饭分配给你一个煎饼,但是煎饼做好后,当天你感冒了,想喝粥,怎么办?无偏差的精确预知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就像讨论1+1=3一样。所以在不可能成立的假设条件下讨论没什么意义。

不。因为世界并非平滑,亦非线性。

温度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每降低一度,就要消耗几何倍级的能量,速度在接近光速时,每增加0.00001%就要无数恒星的能量

要精确获得粒子的位置,就无法精确得知它的速度,反过来亦然。反映到宏观就是百密必有一疏。

就像股市一样,预测本身就会影响结果,……

所以,越精细的计划,需要能量越大,甚至大于可预期收益。

是的。

倘若研发出了可以取代商人的人工智慧。那么由这种人工智慧构成的商业网路自然可以取代现有的商人构成的商品经济商业网路。

完全的计划经济,完全的不可行。

一部分的计划还是可以有的,但是要取代市场,没戏。

因为人生活在一个混沌系统之中,比如早餐需要什么,很可能被微不足道的其他因素所左右,比如昨晚做了个梦/早上阳光太好/偶然听到了什么声音...etc...诸如此类。须对此类需求作出准确预测,你需要计算的量,最低限度也是整个地球!光有生物圈或者人类社会圈的可怜数据量是远远不够的,天晓得万里之外的某个风暴是否会因为连锁反应影响到人的心情呢?

那么假设人类的科技极大的发达之后呢?一样,人的科技越发达,影响力越远,可能会影响人类选择的因素就越多,到时候说不定遥远的某个星系的某颗碎石块都能影响到人的早餐了呢。计算能力,以及其相关能耗的发展,跟不上整个混沌系统的膨胀速度。按照这个推理下去,到最后只有把整个宇宙都纳入到计算之中,才能解决一个微不足道的早餐问题。

很眼熟对么,这就是上帝视角,只有全知全能,超越整个宇宙的存在,才有可能作出「完全的计划」。

但是我们人类既不是超人也不是上帝,所以还是放弃这种「高大上」的幻想吧————不是计算/预测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人类世界上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预测」这种事情啊。

以可以预见的技术进步,完全的完美的计划经济总不可行。

比如一件新产品投入生产,要决定生产多少,你就得有数据,但要有数据,你得先投入市场,我们可以给这里的产品加上一个量度,新颖性,我们很轻松就能发现,哪怕同一种产品,也常是新颖的,更不用说新产品。

近似的计划经济则是可行的,但其实各企业内部一般就有分析调查市场的部门,没有必要求诸政府,官僚的权力已经太大了。

做事情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1、全球化形势下,只搜集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的需求信息意义并不大;要想达成全面规划经济的目标,需要建设一个覆盖全球的经济信息系统。而支撑这样一个容量的全球统一的信息系统当前在技术上并不可行。

2、其次,假定技术上这样的信息技术可行,建设一个题主设想的信息系统也是耗资巨大的。而通过基于这个系统的计划经济所能获得的收益未必超过此项成本。

3、生产者在安排生产计划的时候一方面需要掌握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其他生产者的信息。生产者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是不愿意公布自己的信息的。即使生产者愿意分享自己的信息,构建一个同样的生产者信息系统,成本又要大大增加。

计划经济除了信息搜集成本高的缺陷之外还有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缺乏竞争、缺乏激励。没有竞争和激励人就会懈怠,不会改进,不会创新,经济发展就大大放慢。题主的信息系统设想无法解决计划经济面临的困境。


当技术进步到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能够记录并准确预测,实时汇总分析时,完全的计划经济就可行了吗? -- 是的

但这个前提,特别是「准确预测」这个前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完全没有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任务接近于预测人的动机和目的 -- 在最前沿的人工智慧离真正的「智能」还有十万八千里的时候,你这是要直接搞个Matrix啊!

当技术进步到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能够记录并实时汇总分析时,完全的计划经济就可行了吗?

这个问题隐含了一个结论:完全的计划经济是不可行的,至少在目前是不可行的。

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定义,

1. 什么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根据题主的问题,可以这样描述计划经济:生产与消费完全通过一个中心的指令进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沟通,因此是一个中心节点的放射状结构。为了进行对比,我们这样描述市场经济:生产与消费不依据任何指令,完全由需求信息驱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一个网状结构。

2. 什么叫可行?

我猜测题主所说的「可行」是指:

生产方:没有任何浪费。这实在是一个过于苛刻的条件,这里先把它弱化一下:「浪费在一个可接受的程度上」。(此处浪费定义为没有被消费的产品)

消费方:任何愿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这也未免过于理想化,这里也把它弱化一下:「愿望能够以一个可接受的代价得到满足」

回答问题:可行!

例子也很好找。基于目的楼层选择的电梯系统就是完全计划经济的典范。目的层群控方案蒂森克虏伯电梯目的楼层选择控制系统(DSC)这种在上电梯前先选择目的楼层的方案,相比于目前多见的先呼叫电梯,进电梯后再选择楼层要更加有效率。

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完全的计划经济在什么条件下可行。

最关键的是: 生产能力(包括使产品到达消费者的运输能力)与计算能力相匹配。需求与生产能力相匹配。比如如下因素的某些组合:

1. 系统规模有限

2. 生产能力过于低下3. 计算能力超级强悍4. 生产能力超过需求5. 满足需求的成本过高

在电梯这个例子里,计算能力就是超级强悍到可以「记录并实时汇总分析」 (当然也是因为系统规模有限)。而乘坐电梯的需求在多数情况下还是与电梯能力相匹配的。如果需求超过了电梯的能力,无论什么方案都是一个下场。

在小范围、生产能力低下、短缺经济的时代,完全的计划经济本身也是可行的,根本不需要「记录并实时汇总分析」,因为在短缺经济的情况下,满足需求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换句话说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有钱买也没有卖甚至没有生产的。

但是当生产能力超过计算能力之后,完全的计划就行不通了。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也是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计划经济不可行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那么再来看一下计划经济的对立面-市场经济是否能表现更好呢。

其实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充满了计划的,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本身就是计划,生产者安排生产的整个内部系统也都是基于计划的。

市场经济规则下网状的信息交换被认为是优于计划经济的重要因素,但实质上不过是因为集中计算能力不足而发展出来的分散式计算而已。但是这种网状的信息交换本身也是有著根深蒂固的缺陷的。比较著名的有啤酒游戏_百度百科牛鞭效应(市场营销中现象)其实那个啤酒游戏里没完全考虑消费者在其中的影响,我在这补充一下,消费者实际上也不会像游戏里一样老老实实的只在一家零售店预约的。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会到处到不同的零售商处询问是否有货,这样1份实际的需求就被多家零售商识别为潜在的需求了,这样也会放大需求。所以,市场经济对于"记录并实时汇总分析"的需求,其实一点都不亚于计划经济。可是到了所有需求都能被准确追踪、所有竞争对手的博弈都能被分析、并且据此安排生产的程度,那还能叫市场经济吗?

完全可以…………

不是说定死了你以后每天吃什么穿什么才叫计划经济,只要经济主体运行是以计划为手段就行

比如一款新产品,刚生产时确实不知道具体需要多少,那可以政府绍介、确定第一批有使用意愿的人数、试生产、减掉反悔不要的追加第二批有使用意愿的、再生产…………

只不过是没有货币情况下的预售、没有市场情况下的市场反馈和调整…………为什么不行?????只要经济主体以市场为手段运行就叫完全的市场经济,同理以计划为手段运行就叫完全的计划经济,而不是非得完美!!
你是想说过去、现在、未来都搞清楚了,我们现在可以做计划了吧!

一句话足以表达所有:世界,尤其是互联网最为发达中国,它的经济运作,越来越像一个大型即时即略游戏,而且大数据将赋予管理者一双上帝之眼,用来确保这个世界的的永续运作。


准确预测没戏。只举一例:怎么知道明天早饭我吃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