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署预告修正标示规定,未来只有已开放进口的5种类食品可以宣称「非基因改造」。(示意照/翻摄自Pixabay) 汇流新闻网记者陈钧凯/台北报导 标榜「非基因改造」的食品,不少人感觉吃起来较安心,但业者不能再任意宣称了。食药署今(14)日预告修正标示规定,有鉴于国内迄今仅开放黄豆、米玉、棉花、甜菜与油菜等5个种类,却出现没开放基改食品原料进口的产品也满街标示…

▲食药署预告修正标示规定,未来只有已开放进口的5种类食品可以宣称「非基因改造」。(示意照/翻摄自Pixabay)

汇流新闻网记者陈钧凯/台北报导

标榜「非基因改造」的食品,不少人感觉吃起来较安心,但业者不能再任意宣称了。食药署今(14)日预告修正标示规定,有鉴于国内迄今仅开放黄豆、米玉、棉花、甜菜与油菜等5个种类,却出现没开放基改食品原料进口的产品也满街标示「非基因改造」造成误解,将限缩仅容许这5类产品可标示非基改。

食药署一口气预告修正「包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食品添加物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散装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应遵行事项」及「直接供应饮食场所之食品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标示规定」草案,预定109年7月1日实施(以产品制造日期为准)。

食药署食品组科长李婉媜表示,这次之所以要修正标示规定,主要就是考量到国际上有些可种植或作为食品原料使用的基因改造食品原料,明明国内根本没开放进口,却有业者在其产品标示上大力宣称「非基因改造」,易造成消费者误解,以为其他没标示者就是基改食品,甚至误会国内市场已核准其他基因改造食品贩售。

新的标示规定便针对自愿宣称「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的标示对象进行限缩,由食品所含非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其并存在有国际上已审核通过可种植或作为食品原料使用属基因改造者,修正为其并存在有国内已查验登记为食品原料使用属基因改造者,以避免消费者混淆。

李婉媜说,意即未来可宣称「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的产品,仅限于国内已开放进口的种类,而目前就只有黄豆、米玉、棉花、甜菜与油菜5个种类。

食药署指出,未来不论食品或食品添加物要标示「非基因改造」或「不是基因改造」字样,皆应符合新规定,否则以标示不实可罚4万元以上、400万元以下罚锾。且违规包装产品通知限期回收改正,改正前不得继续贩卖;届期未遵行规定者,没入销毁之。

照片来源:翻摄自Pixabay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