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到”应当与“渠成”齐头并进,最重要的仍然在于福特自己的心,是否系于中国市场。

  正因为希望作别昨日,所以福特这个百年汽车世家抛出福特2.0战略,准备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重新来过。

  在华缺少新车?从2018年12月提出的50款新车的2025战略,到今年公布的未来三年30款新车的攻势……管理团队缺少懂中国市场的人?从“懂中国懂海外懂福特”的陈安宁出任掌门人,到最强营销汽车人杨嵩执掌NDSD……福特的发力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一切对自我的重新塑形都少不了疼痛和阻滞,当第一季度长安福特累计销量同比滑落71.8%的数据还在旁侧时,整个业界都会发出疑问:福特2.0战略能不能换来业绩2.0?

  追根溯源,还是要从福特为什么在华转跌去探寻。

  渠道波折、销量崩盘、人事剧变……福特如今在华局面,其原因众说纷纭,或曰前任全球掌门人马克·菲尔兹久疏燃油车、竭力智能化;或曰质量下降,口碑滑坡;或曰“1515”规划之后长安福特再无重磅新车、坐失三年良机;又或曰过度追求业绩以致压迫渠道、生态不良;更甚至有云“马丁脸美感不佳”者。

  体现在销量层面,从巅峰2016年的94.4万辆跌到2018年的37.8万辆;利润方面,2018年长安福特业绩不佳,导致福特亚太亏损17.6亿美元。

  然则深探肯綮,却在于福特未能真正重视和敬畏中国市场,进而造成整个福特在华体系出现全方位弊病,从顶层战略设计、产品更新换代到脆弱的渠道能力再到动荡的人事团队,在步入下行通道的中国市场上,一退再退,几无可退。

  因此,为什么福特在华缺少爆款明星车型?福克斯也从当年的高位跌落?为什么会出现质量滑坡诸如断轴事件?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全面的体系问题。

  亚太区的总体强势、全球总部对中国的不够重视,导致福特全球布局颇为倚重亚太区高管。较之福特亚太区的大权在握、长安福特的实际业务操作,福特中国能够针对本土市场把控的环节少之又少,研发、制造、质量、市场、售后……几乎都是空白,故而出现新车后续乏力、质量滑坡、渠道生态恶化。也就是说,那些表面上解释福特崩盘的原因,其实根源都在于福特初心——未能将中国市场放在应有的关键位置。

  作为对比,同样是美国车企的通用汽车2013年将通用中国从通用国际运营部独立出来,避开了福特中国本地化进程无法充分放手的弊端。从高管本土化到技术投放,通用远远好于福特,才能在产品并没有显著优势的前提下,甩开福特,成为仅次于大众的另一巨头。

  如今福特步通用后尘,正是切中了肯綮。对福特颇为熟悉、在构建国际化体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陈安宁把控战略端,雷厉风行、精于营销却又熟悉整个体系的杨嵩执掌执行端,应该说福特找到了“能够触及的人选”中最合适者。那么,福特是否在中国便“前程无忧”了呢?

  仅仅到了这一步,还不能构成复苏的充分条件。在后续资源投放、授权福特中国等关键层面,福特全球仍然需要对中国寄予更多信任,将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权限充分授予适合的掌舵者,才能确保50款新车都是“有效冲量或树立品牌的产品”,而不是仅仅停留为纸面的数字;才能确保福特中国独立于福特亚太之外真正拥有自主权限,而非只有总部和设计能够把控。

  福特,这家缔造了汽车产业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伟大车企,与最伟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未能碰撞出应有的火花,着实令业界遗憾。而今迈步从头越,却不是三步两跨便能抵达理想的彼岸,这一条漫漫征程需要福特砥砺前行、拾级而上。

  能否在中国复苏?Impossible Mission般的难度,也恰是验证福特雄心、实力,以及是否真心重视中国市场的最佳试金石。

  THE END

  文:石劼

  剪辑:李思佳 魏青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