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职场上浸淫了多年,没当「白骨精」,却成「老油条」,无责任、无气力、无感动、无作为,有的慢慢被「边缘化」,成为单位里可有可无的「大闲人」。其实,当个「大闲人」也并不总是坏事,就看你怎么把握了。当然罗,能避免被「边缘化」,肯定是最好的了。这个时候,就得学会「职业化」,淬炼点职场的江湖气了,保证不吃亏。

虽然没有人口头称道,我自己也惊喜地感受到了二十年来的些许变化,或者说是「长大了」吧。这确实应该归功于每日身在职场的苦心修行。

比如,我习惯把办公室尽量打扫得干净清爽点,任何文件和杂物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自己呆著也舒爽;隔段时间把自己的皮鞋上上油、擦擦亮,每天早上出门前把并不黑长的头发打湿梳一下,将衣领上的几粒头皮屑用手掸一掸;我变得有同理心了,开始留心和宽容身边亲人、朋友、领导和同事们的小脾气、小偏好;我不再冲动,遇事静思,谋定后动,告别了毛毛躁躁;我更加开朗,也更容易与人相处;说起肯定别人的话,也不再脸红心跳,而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酒桌上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称兄道弟,逢场作戏那一套,咱也不陌生了。这些或大或小的习惯与改观,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愈发细致、平和、温雅,表面上看大概可以算做「职业病」的延展。而深思之后发现,这些职场生存的基本素养,是身在职场长期用心刻苦修炼的成果。

职场中久而久之的「修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生活,培塑了自己独立独特的性格。所幸的是这些改变并不像我此前所担心那样:我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多么的「圆滑」和「世故」,我只是更加地入世了,更清醒和通透地识透了人性,不再一味地排斥当今这种世风日下、小人当道的外部环境和人情的现实冷酷。相反,我还在工作中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在生活中多了一份淡定与平和。 我恍然觉得,保持内心的「特立独行」与随俗入世不矛盾,自己也可以保持年少眷恋的那一份「纯善」,也可以坚守内心的价值观,也可以有自己的审美和爱好,它们与现实职场规则并无大的冲突,全在于你怎么认识和把控了。

如何成为一个「职业」的人?我感到,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提升自我。

培养自己的职业化技能,或者说个人价值,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事。

老板或者说主要领导是否愿意栽培提携你,取决于你在单位的不可替代性。这个可以说是永恒的。你的这种不可替代性如果说是「独一无二」的,那当然是最好的了。比如,机关就是个「办文、办事、办会」的地方,办文是比较核心的。如果你不像别人那么有眼色、会来事、马屁功好,是否可以思考一下练强笔头功,进而把它作为接近领导、搞好关系、晋职提升的跳板呢?!多学习,多思考,多练笔,机关公文写好了,那真的是非常稳妥了,属于维度系数有一点,不是任何人能替代,而领导搞政绩工程必须的。对于普通人来讲,就是一个有难度的契机。就看你舍不舍得下这个苦功,否则,都是空谈。

有人可能会说,我好像啥特长没有,怎么弄呢?我说,喝酒你会不会,如果别人喝半斤,你能喝一斤多,也是难得的强项,说不定下次领导出去应酬就会想到你了;打杂跑腿会不会,领导交待你一,你能想当三,甚至五、十,出其意料,下次他不就将自己的「私事」交给你办了吗,你不也就「贴」上来了吗?!日本不是有个人洗马桶,干净得能将里面的水舀起来喝,后来人家就发达起来了。为什么嘛,人家动脑筋、下功夫了。

对人观事的理性心态和独特视角很重要。

职业化的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职业的基本态度。个人职业乃至事业能否成功,在乎你的智力条件,更在乎你的行为态度和努力程度。基本态度决定日常的行为,日常行为决定自身的行为习惯。要想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必须从树立自己良好的职业态度开始。什么样的职业心态决定你采取什么样的职业行为。要想成为成功的职业人,你需要具备的职业心态主要包括: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心态、双赢的心态、包容的心态、自信的心态、给予的心态、学习的心态、敬业的心态、服从的心态、竞争的心态,等等。

另外,还要克服思维上的局限性,摒弃那种「非好即坏」的单一认识,以积极的心态正面面对一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许多事情都是好坏、利弊参杂,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的。此时,就要学会清醒、冷静、包容、淡定。有些事情不是你能选择的,比如你的同事,更比如你的上司。不要尝试去评判上司,他能混到他的位置,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只是你还没有发现,或者限于认知水平你还无法发现。你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职业化,对事不对人。上班时互相合作不使绊子,下班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大家都有同等的权利,如果处的了就处,处不了就走,来去自由嘛。

养成请示汇报、对上负责的好习惯。

在职场,大事小事多请示汇报,绝对没有错。在这个问题上,宁可做过,不可错过。否则,错过一次,你就要肠子都悔青了。请示上司意见,有三个好处:一是体现了你对上司的尊重,没有越权行事;二是明清责任,将来如果万一出了问题,责任不在你,因为你已经请示过了;三是增进交流与感情,你经常在领导面前出现,至少混了个「脸熟」,领导不会连你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吧(这样的事情真有!)。不要怕上司嫌你烦,无法决定时请示,完成任务时汇报,他会乐意指点你的。而且,当你完成了一项你很擅长的任务或者很费工耗时的任务,去交差时,顺口问一下上司对这份成果(不是对你)的评价,让他给点意见,正面负面都行。累计几次,上司对你的能力就有「印象」了。当然了,你如果事无巨细都要请示,那人家也会嫌烦。但是在必要的时候请示和汇报还是要保证的。

如果你对上司某些做法有意见有想法,可以在单独沟通的时候,用委婉的方式,或者说上司可以接受的方式提出来,对事不对人,他听就听,不听就将之吞到你肚子里去。千万不要将你的意见口无遮拦地到处去讲,那就坏事了,哪一天传到领导耳里去,你就「玩完了」。同时,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越级告状。试想等你当上司了,你的手下胆敢越过你,直接向你的领导打小报告,你弄死他的心都有。这不是上访,这是在「玩火」。

最后,我还想强调的是,必须培养自己独特的吸引人的职业化气场。

个人气场是指一个人由内到外折射出的精神力量,因品质性格、言行举止而形成的个人魅力,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素。一个人有气场,就是指这个人的能量能够扩散并感染周围的人,他能很好地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有气场的人是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这种气场包含有几种特质,我理了理:沉稳,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都不惊慌,镇定自若,处置有度;细心,善于于表象平常中察出端倪,说话做事周到妥帖;大度,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斤斤计较;诚信,有大聪明,不搞小聪明;担当,遇事不怕不躲,检讨过失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坚韧,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屡败屡战。如何培塑这种气场呢?我感到,可从转换思维、练强本事、树立信心著手开始,腹有读书气自华。接著,做尽量多的事儿,接触尽量多的人,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什么事儿都经过了,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然后,经常以「身陷死生之地」的情景来考量事情、厉练提高,逼一逼自己,用压力释放出自己巨大的潜力,实现「不能」到「我能」的转变。

边缘化是危机也是机遇和挑战,战胜它,才能在职场崭露头角。站起来,击败它!一切努力过后,还是不幸被它击垮,那就享受它!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