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元以后,宫廷首先从源头控制茶饮文化,当朝设立生产皇室专用贡茶,并派遣官员监督制作。当有了好茶后,他们还需采用煎茶这类特别方法泡制。

当时唐朝盛行煎茶法,陆羽曾在《茶经》中记载煎茶,团饼茶需经过灸、碾、罗等工序做成细微茶末,然后用特别器皿煎煮,水煮开后,初沸加盐、二沸投茶末、并加以环搅、三沸停止加热,然后分给大家饮用…简言之,就是把提前做好的茶饼捣碎、精挑细选认真煎煮。

到了宋代,在喝茶这门生活艺术上,反倒比唐朝更加复杂多元,爱「点茶」。

宋朝太祖赵匡胤爱喝茶,宫廷有饮茶风尚,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常百姓也都爱喝茶,皇帝经常赏赐茶叶给官员和百姓。他们以茶待客、以茶相赠、以茶祭祀,饮茶习俗已渗透到两宋生活的方方面面。

宋代蔡襄《茶录》曾提到,「点茶法」即将茶饼经炙烤、碾磨碾成细末,置茶盏中调成膏状物,再以沸水点冲使之产生泡沫,需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佳。点茶是宋代饮茶的主要方式,此法传到日本后演变成了抹茶道

宋代将饮茶推向了高潮,但在大宋灭亡后,蒙古族入住中原建立元朝,马背上的民族自然是对点茶这样复杂的喝茶方法不习惯的,况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民族也喝不惯中原的茶点,因此抹茶逐渐失传,而日本却将其发展出了新的高度。

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遗憾啊。

我是萃花小姐姐,一个热爱历史、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女子,欢迎关注,点赞,分享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