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车型配备的HUD和中端车型还有TB上的HUD存在这很大的差异。

宾士宝马等高端车使用的HUD能在汽车前风挡玻璃上显示彩色行车及导航信息,但是体积太大,价格昂贵,前风挡玻璃还是特制的。一般用户用不起。纳智捷,标致雪铁龙,马自达等的中端车型使用的HUD,小巧有些时尚科技感,但显示内容单一,只有时速这样的基本信息,觉得有点鸡肋。TB上卖的HUD,价格虽然便宜,但是缺点很多,强光下图像不清楚,需要贴膜;夜晚太亮,阻碍视线。倒影在车辆前风挡玻璃上,图像重影,影响观察。Navdy的HUD产品看著很酷,通用性好,虽然有些功能如手势控制对行车安全性还有待评估,但我们从中看出了车用HUD发展的新方向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诉,车用HUD要具备哪些特点,才算是真正的车用HUD呢?


所有在驾驶中有明显存在感的HUD,都不是好HUD。

HUD的设计初衷是减少注意力的分散,让驾驶者可以更集中于路况,然而现在绝大多数HUD实际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

有多少功能是加分项,清晰但不争夺眼球才是及格线。这对于汽车并不容易,合理的环境光评估就是需要几年积淀的硬技术,可惜的是愿意在这个不受市场关注的指标上投入研发资源的厂家几乎没有。


感觉车萝卜在车载HUD上,想得太多,跑到邪路上了。这并不是一个有巨大空间的风口,也许,车萝卜今后会走上技术授权,或者直接与主机厂整合的路子发展。

一、车萝卜的近况

浏览了下,知乎里面大多数帖子,但凡超过200个字的,大部分都是软贴。2019年下半年以来,几乎没有新帖子。自家官网上面的新闻已经不知所云。感觉这个产品,和以前搞得很多网球拍感测器一样,属于一时的风,吹过去了无痕。

因为疫情,在家无聊,老想买个什么来装备下车车。浏览了下车萝卜的产品线。总共两代,2018年号称要出第三代,估计碰到了比较大的困难。车萝卜把尊享版作为自己的旗舰产品,使用dlp投射,所有的功能都堆上,相当于一台安装在车里的手机。然后出了一个青春版,在尊享版的硬体基础上,把硬体作为一个显示器,投射用户手机的内容,是不能独立运作的。在第二代的时候,使用tft投射,增加了一款精英版,依然是可以独立运作,但是取消了尊享版的很多华而不实的内容。目前,相继推出了一些更加低端的百元级产品,放弃了点阵显示,已经泯然众人。

二、车载HUD需要展示什么内容?

我们看到了很多花里胡哨的车载HUD显示方案,在车萝卜的文案和软文中,多次提到了战斗机的HUD方案。但是,两者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作为战斗机,周身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感测器,空速、雷达、IR等等,需要太多的信息展示给飞行员,使用hud,用图形化的数据,降低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把精力集中到AA/AG等任务上来。而车载呢?哪些信息需要驾驶员同时掌握呢?关于这个内容,奥迪在自己的HUD中给出了答案:导航信息、驾驶员辅助。即:导航地图、发动机转速、时速、油量、水温以及警告信息等等。大繁至简!

我相信车萝卜肯定做了比较完善的调研的。主机厂也是作了比较深入的调研的。可是为什么车萝卜的旗舰产品提供了非常繁复的信息,把一块小小的hud屏幕,变成了车辆内的核心。我记得有一个帖子说得好,HUD显示微信内容,的确可以提高边开车边聊天的安全性,但是,这是不是本身就提高了大多数人驾驶的风险呢?我感觉这个和互联网企业发展模式有关,如果只是做一个工具类的产品,凭什么拿到投资,凭什么讲故事呢?

类似的问题出现在车载大屏幕上。我也写了帖子分析。

汽车需要大屏幕吗? - 风清扬的回答 - 知乎 汽车需要大屏幕吗?

三、车载HUD好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我感觉,首先是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OBD读取汽车的数据,看起来容易,实际上难度很大。本身这些数据是加密的,每个主机厂都有自己的规范。作为后装设备,适配起来难度比较大的。

第二,需要提高数据显示的稳定性和流畅性。车载的设备,都是需要长期使用的,更新的周期,按照年来计算。这是跟手机最大的区别。如果一个设备过上一两年就卡顿得厉害,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出现在以前常见的中控导航上。安装两三年,更新了地图,就卡顿到无法使用。必须花几千块进行更新。

第三,也是HUD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图像显示在无限远处,这样子才能保证眼睛不会反复变焦,而变得疲劳。这一点,主机厂的设备都可以达到。我试驾AUDI E-TRON时候,感觉数据悬浮在画面,实在太舒服了。而车萝卜呢?第一代可是实现等效1米的远处,第二代可以扩展到两米。

第四,能否实现风挡投射?很遗憾,目前绝大部分都做不到。需要贴一张膜,或者自带投射屏去消除重影。第一代车萝卜的投射屏,边缘使用了不适当的切割,导致投射光线的扭曲,是被诟病的问题之一。只有主机厂自己开发的设备,部分才能做到直接风挡投射。车萝卜提出的第三代,也涉及了风挡投射,但需要与主机厂开展输入的前期合作。

四、车载HUD是不是新的风口?

通过前面的梳理,我认为,车载HUD适合由主机厂来配套。因为它是提升汽车驾驶体验的重要设备,但是,其特点的充分发挥,建立在与主机的高度融合上。其能够显示的内容非常有限,但是对于显示效果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车萝卜一类的厂商,严格按照车规标准,更好地品质去做这类产品,价格会让人望而生畏。

兼容厂商如车萝卜设计的哪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会干扰视线、分散精力,存在巨大的潜在法律风险。

因此,我感觉这个功能虽有比较大的潜力,但对于兼容厂商来说,不是一个风口。


HUD
- 抬头数字显示仪(又叫平视显示系统)。可以把驾驶过程中所需的重要信息,映射在玻璃上,使驾驶员不必低头就能看清重要的信息。目前主流的 HUD 大多采用后装形式,前装 HUD 主要出现在一些高端车型上。

前装HUD

后装HUD(悬挂式)

后装HUD(仪表台式)

值得注意的是:

市场上的很多「伪HUD」,利用看似「神秘」的 OBD,
挖掘和投射出来很多实际上用户并不care的车辆相关信息。

回头说什么样的HUD才算是真正的HUD。对于用户来说HUD具备2点主要的优势:打破了驾驶过程中以中控台为视觉中心的习惯,可以让用户视线不离开路面;避免了用户视觉焦点远近切换的问题。

目前的HUD都是以导航为核心基础(因为HUD在),同时满足娱乐和通信等需求,包括:

导航;

行车记录仪;

车况:车速、公里数、油耗、油量、故障信息(连接OBD);

通信:电话、信息、微信(蓝牙连接手机);

娱乐:音频、电台;

其他服务拓展:天气、空气、限号(蓝牙连接手机);

随著行车记录仪、语音识别功能的普及,以及手势识别,甚至目前大热的AR和VR技术的逐渐成熟,HUD 未来可想像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车载HUD的存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将信息投射到前风挡上,减少驾驶员低头频率,提高行驶安全性。二是减少驾驶员的视觉焦点的变化,也是从安全方面去考虑。目前HUD发展存在的问题有:1.散热与布置目前HUD主要有悬挂式和底座式两种。悬挂式将机器悬挂在遮阳板处,遮阳板基本没用了,也可以后期改装遮阳板,不过成本会较高。其次,悬挂式靠近驾驶员头部,在发生车祸时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而且悬挂式的投影信息基本水平于人眼视线,容易造成影像重叠,不利于安全性。但悬挂式的有点也很明显,周围环境温度不高,利于散热与布置。底座式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布置在仪表台上,受光照影响,周围温度过高,仪器布置受空间影响,但成像略低于人眼视线。目前HUD的散热问题主要靠增加散热金属材料,风扇散热来解决。2.成像距离一般的HUD成像距离大概1-2.5米这样,AR-HUD可以做到2-7米。但考虑到人眼的视觉焦点,成像最佳距离大概是18-20米,日立现在推广的他们的Super AR-HUD宣称可以将成像距离扩大到20米。3.光源的选择目前HUD光源主要有LCD(液晶显示),TI的DLP(数字光处理),激光,LCOS(硅基液晶)。AR-HUD一般采用的是DLP技术。激光,LCOS成本较高,量产很难实现。4.呈现信息的选择

在我看来,HUD只是用来信息显示,信息的来源可能来自OBD,智能驾驶模块,车载互联模块等等,然后将信息整合,通过HUD呈现在驾驶员面前。那么在这么多功能中,选取哪些信息显示出来,也是个问题。HUD要的不是杂乱的各种信息的堆叠,而是化繁为简。

未来的HUD可能还会集成行车记录仪,WIFI热点等功能,加入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控制方法,在V2X技术成熟后,HUD将更加有趣。(第一次发这么长回答,大佬勿笑)
HUD汽车风挡的革命(1)HUD汽车风挡的革命(2)这两篇文章是我整理的关于HUD的原理和应用。HUD现在分为2种:1.汽车自带HUD;2.HUD外设;对于第1点,宝马除了入门级的X1外其他系列都标配或选配了,汽车屏幕做了特殊处理,除了显示车速、道路限速等信息外,还增加了雷达功能,能够识别路上的行人,帮助更好的安全驾驶。法国标致汽车逐渐也增加了HUD功能,不过其显示设备是单独的,司机视线移动较大,不利于安全驾驶。

对于第2点,淘宝卖的很多HUD设备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HUD,有重影或是色彩较多,影响视线。司机看起来也比较费劲,需要不停地切换视线,影响行车安全。

不管是汽车自带HUD,还是HUD外设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环境和光线的影响。显示信息上除了行车数据外,还有导航信息,高端车型配备了行人预判和安全驾驶。国外一些汽车厂商还将增强现实技术和HUD技术结构,推出了一些虚拟风挡或是智能眼镜,也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最近AR忽然又火了,准确的说是在北京车展上,上汽荣威亮相了Marvel X,据说这台车是全球第一台搭载「AR增强现实技术」的量产车,吸引了不少眼球。

但是我对此的观点是不太乐观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如果做不到细腻,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副面作用。(这款车6月份开启预售,距离摸到实车还有一段时间,未来有机会一定做一个详细评测体验)

AR是什么?百度百科的解释是: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但是我们平时接触更多的是VR技术,比如各大商场已经比较成熟的VR体验游戏,再比如去年车展很多媒体已经把VR逛车展当作一个项目去运营了。今年6月份的CES Asia将会有23家AR/VR参展商,这个规模是以前从来没有预见过的,诸多资本的介入,让这个市场变的扑朔迷离起来。它真的有那么前瞻和实用吗?

我们先来说一说VR和AR的区别,VR具有沉浸感,就像做梦,你感觉自己处于一个虚拟的时空里,其实却是躺在床上,虚拟跟现实是割裂开来的。AR是在现实生活看到虚拟的东西,你坐在客厅沙发,看到从电视爬出来个贞子,这个视觉体验就是AR,是在真实场景里叠加上虚拟的空间。

从多数分析来看,AR似乎比VR更有发展的前景,因为VR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而AR可以应用在所有的场景,如果运用合理,是可以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取得一个很好的协调。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夜晚家长带著孩子向天空望去,眼前尽是各种行星、恒星、星座以及各样的天体影响,这种教育更加便捷直观,再比如公司远程会议,每个人都可以被投影到一起,增加了现场感和参与感。就像《王牌特工》里表现的那样。

AR有诸多利好,许多车企顺势推出了AR导航(AR HUD)。AR导航和传统导航的最大区别是:AR导航的地图场景是摄像头捕捉后的真实场景,而传统导航的地图场景是虚拟渲染出来的。也就是说, 当车辆变道或拐弯时,AR导航指示会拟合真实道路的形状一起变化,做出信息指示,而HUD的数字显示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改变,它们的图标是不会移动的,始终都固定显示在HUD的某个位置上。

一切看上去很美好,但问题的隐患就出在这里。

目前AR体验最大的问题是,图像不够清晰,视觉距离,显像尺寸都很难精准的控制,其中每一项数据的微小变动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成像效果。一旦成像效果无法被固定,也就不能在实时的车况中保证我们的行车安全,你没办法过度的依赖和信任它。

即便某一天图像能够被精准的控制,试想在风挡玻璃内外,一个是现实,一个是虚拟,这两者只能透过肉眼来定位,无疑是给驾驶员带来额外的压力,好比我们从前玩儿的《口袋妖怪Go》,眼睛从手机画面里精准的捕捉到一个动态物,需要0.2s的时间,要观察细节需要0.5S时间,这会造成驾驶员的分神。

有人说AR就是要做到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衔接,但是行车是一个动态过程,虚拟的构塑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当两个动态过程结合时,会产生眩晕感。

再比如,白天和夜晚不断变化的光照强度意味著任何一款汽车AR HUD解决方案必须能够保持色深和色彩的准确性,以及一致的高对比度,以便在大范围的驾驶条件下正常工作。

而且AR HUD还需要针对不同车型的挡风玻璃进行定制化设计,这造成了产品成本的提高和量产难题,未来,与汽车更好地适配和量产将成为形成竞争力的关键。

所以AR HUD仍然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存在。在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HUD将与ADAS做整合,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1+1&>2的效果,这是它的增量价值。

目前一些车企有AR HUD的计划,但更多的是投放在L3级的自动驾驶中去,只有保障了基础的无人驾驶安全,人们才会更多的体验到AR带给驾驶的增值乐趣。

不过一切预测还为时尚早,这些评判都只是依据于理论,AR HUD真正的表现还得等到摸到实物才能下定论。这就像以前人们猜疑宝马的手势控制一样,多数人觉得鸡肋,对其操作反馈有忧虑,但目前来看,这套系统的便利之处著实让否定者闭上了嘴。


推荐百路达HUD抬头显示器,这个牌子还不错,下面是使用评价。

这是一款高大上的百路达HUD抬头显示器,具有高解析度、高透明度和高耐候性的后装抬头显示器,通过独立研发的复合参数空间虚拟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定制地图界面,使其显示界面在白天晚上都清澈透明。还具有导航、语音识别等诸多黑科技功能,还可以下载各种APP扩展功能,简直是耍酷装逼之神器。

首先科普一下HUD,是一种运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仪器(简称平视显示器),最早出现在军用飞机上,到后来就变成一些高档汽车的高科技配置。随著科技的进步,HUD已经逐渐平民化,一些高配车型上也可以见到。这款就是HUD显示器,可以将路面情况、驾驶信息投射到整块挡风玻璃上,驾驶时只需要平视前方。

配备163°广角高清记录仪,一旦发生碰撞,百路达将自动开启录像功能并记录事发现场的关键影像,存储卡插槽在机身上。

精致的控制按键,很方便的使用各种功能。

打开包装后各个配件齐全,自己配置一张16G的存储卡,这张图可以看到与摄像头连接处很紧密,还有两个螺丝用一固定,真是坚如磐石。

【6期免息】百路达HUD抬头显示器不眩晕悬浮清透影像高京东¥ 2499.00去购买?

【6期免息】百路达HUD抬头显示器不眩晕悬浮清透影像高京东¥ 1799.00去购买?

连接底座也很方便,底座上面有磁铁,只需对好各个缺口自动就会吸附上去,很牢固,下部强力胶粘在车上稳丝不动。

微信上还有高路达公众号,上面有详细的功能介绍和使用教程,为不喜欢看说明书的买家提供了方便。

功能键卡在右手边的方向盘上,很容易切换各种功能。也可以使用语音口令来切换各种功能,比如「打开导航」,「路况」等等,非常方便。

开车出去溜了一圈,最大的感受是的确不用低头在看仪表盘了。GPS测速比想像中好用,突然提速或降速会有一秒左右的延迟,但是问题不大。前方限速、电子眼等等会语音播报。开车无聊的时候能问百路达一些有的没的问题,不开车的时候还能看会儿视频。对我来说,百路达抬头显示器不仅仅是透明的导航,更像是一个智能机器人,能更安全方便地开车,屏幕超大,替代了仪表盘、后视镜等,扫除360度视觉盲区。比如不用低头看手机导航,会感觉导航箭头呈现在路面上,跟著走就可以了;车速也在正前方,如果超速会自动变红等等。新年来到,可以在朋友亲戚面前炫耀一把了!

优点:倾斜平面反射式设计, 可视角度大,机身轻薄,功能巨大,多功能,时尚黑科技


淘宝那些根本就不算HUD,靠挡风玻璃成像效果极差,因为玻璃有一定厚度,又有一定角度,那么势必会有两个成像互相干扰,效果是渣。

真正的HUD会有光机和反射系统去显示成像,构造是稍微复杂些的。比如你说的高端车的那些,效果都很好,这个就是最基本的HUD要求了。

Navdy那种后装产品即使完全实现功能,也一定只是过渡产品,只有前装才能真正与整车系统完美结合。

真正要智能起来,关键是在于人机交互的部分,包括如何通过语音,体感,面部识别等技术与设备互动起来。

看了这个视频《Top 5 CAR HUDs》

大家自己翻墙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FXu-uqnJE去看了Exploride Heads Up Display现在预订$299刀美金,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

1,影像的距离,从安全形度考虑,据某些实验证明,影像的距离应该达到3m-4m。目前各种HUD也就BMW、宾士等原装的HUD大概可以实现1.5m的标准;

2,明度和暗度,在白天和晚上HUD显示的图像要能轻松的被阅读出来,而且不干扰正常视线;3,安全性,二个方面吧,一个是驾驶的安全,一个是后加的HUD设备在发生事故的时候的安全。

--------------------------------------------------------------------------------------------------------------------------------

在某宝和某东看了各种HUD,不是贴膜在挡风玻璃就是本身一块玻璃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有些还带无线充电功能。价格和价值完全不等,自己弄个屏贴膜,配合可翻转的支架,就可以diy出来一个。

-------------------------------------------------------------------------------------------------------------------------------

关于DIY的想法:HUD分三个部分:①主机部分,②支架(反射屏)部分,③OBD模块(可有可无)。方案一:只是在导航的时候用,不需要显示汽车其他仪表信息。找一台手机,安装个导航软体,很多导航软体都有HUD功能,比如高德、百度、图吧都有;然后找一个透明度不错的亚克力板,一般照片夹、台卡都可以,再去某宝买个HUD的反射膜;找一个可以折叠的废弃支架,将亚克力板弄成可以折叠和翻起的,然后就完工了。动手能力决定成品的美观度。方案二:想要更详细的HUD信息,包含导航和方案一相同,只是要多买个OBD介面,然后找一款支持OBD数据的软体,比如老牌的TORQUE 或者国产的《车况检测大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