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句题外话,前天晚上在一个教师群内和诸位STEM教育老师交流的时候无意中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翻车最大的原因是什么?答——疫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每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结果都要公示,从省级到国家级,大家也看到了最近挖出来的几个都是18年、19年的瓜,为啥当时公示的时候没人说话?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忙,这帮懂行的大佬们搞科研的搞科研,挣工资的挣工资,谁顾得上啊。现在一个疫情,大家都闲下来了,那就深挖呗……

虽然这只是个笑话,但是这却真的是事实。如果不是疫情让大家停下来更仔细地审视我们的周边,那些不公平的事情可能还会一直被掩盖著。如果不是这个事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能火吗?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依然是不知所谓吧。

但是对于做STEAM教育(早年国内叫科技教育)的人来说,这个大赛确实是非常火。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赛事,机器人的、科学的,很多,都是国字头的大单位举办的。那么,科技创新大赛是怎么火起来的呢?

稍微百度一下,就不难发现,到今年位置,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举办了三十多届了。那就意味这大概在90年代的时候这个比赛就已经存在,我仔细回顾了一下我初高中时代,完全没有听过(我在四线城市市区中学就读)。大赛的初衷是为了探索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另外还兼具一定的科普价值。大家也都知道,那个时代对于学生而言,高考就是唯一的出路。体育课可以不上,生物实验可以不做,就要考试。我还记得中学时候,实验课要合格才行,但是我们连显微镜都没摸过,后来都不知道怎么就全班成绩都合格了(如果经历过大家应该懂得)。不像现在国家强力要求不得补课,不能搞超前教育,要让学生上体育课,自己要做生物实验……

所以在那么个高考是一切的中心的情况下,你说要提升大家科学素养,要让大家从书本中走出来,注重动手实践,注重科学思维……怎么做?开课?没用,因为学校不上,家长也不会让孩子上。那么就只能搞比赛了(对,出口就是这么重要)。但是如果仅仅是比赛没有任何激励,估计也不会有人参加,给钱?咱是社会主义。那好吧,高考加分——所以加分从20分开始。这样教育部和中国科协一拍即合,立马开干。这就是大赛的来历,其实本质上来说就是想在现有的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上开一些口子,就如同后来的自主招生。然而,因为信息闭塞(毕竟移动互联网不普及),加之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比如我所在的城市,几乎就没有通知到我们。

当然,有高考加分这个尚方宝剑,那家长和学生们自然就趋之若鹜了。

当然,这样的途径出现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违规操作。尤其是在竞赛各种制度规则不完善的早期,尤其是如此。到我2012年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大赛的组织就比较完善了,有公示制度,有监督委员会等等。当然哈,可能有些暗箱操作还是存在的。

12年我在帝都工作,接触了很多中小学,尤其是比较好的中小学都会有专门负责科技口的负责老师,具体负责科技类大赛的对接以及学生选拔的工作。科技教育也成为了各种中小学特长生招生的一种衡量标准,这样一来科技大赛的知名也就更高了,基本所有的孩子家长都会或多或少的知道通过搞科技是有可能把孩子送入比较牛的学校的。

近几年,国家先后取消各类高考加分,科技创新大赛从最早的20分,到10分,到不加分;自主招生也已经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强基计划」(这个计划只认可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中小学特长生招生也逐渐收紧取代代之的是划片派位。

可以看得出来国家整体的政策是越来越强调教育公平。和一位大哥聊天,他笑称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裸分时代」高考成绩还是唯一指标,但是国家通过强调控制教学时长,控制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政策(比如提前中小学放学时间,要求在课程中设置更多素质类课程,一二三年级不留作业等)强化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尤其是科学素养。这样可以避免90年代学校只上语数外,体育美术类课程全部被占,动手实践能力差等诸多现象。曾经听闻某部位大佬说「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政策是矫枉过正,但是矫枉必须得过正才行啊」(不知真假)想想,有时候真有这么回事。

我作为一个早期科普从业者,后期的STEAM教育从业者。我自身被科学的魅力所折服,在科普过程中看到的那些东西太有意思太好玩了,如果我当时知道学好数理化可以玩出这么多酷炫的东西,估计我会选择理科吧……因此,我一直想让更多的孩子去了解科学的意义和价值,为他们的数理化学习找到更多的动力而不仅仅是为了高考的成绩。所以,我一直从事这一行业。

说真的,我要感谢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因为这个大赛,才让更多孩子能够有机会从书本当中走出来去看看科学究竟是什么样子,能让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跟著一个植物学博士去植物园里看各种植物……我曾经观摩过北京地区决赛,确实有很多看不懂的东西。但是当我和几个中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侃侃而谈,说出那些专业的辞汇,那种自信,我知道他们的成果绝对不全是别人代笔,他们思考了,努力了,钻研了,这让我觉得大赛还是有价值的。或许未来的这些中学生中,有那么一两个可以站在科学世界的顶峰,那真的就是大大的幸运了。如果有人问:那么那些暗箱操作进入大赛获奖的人怎么办?我想这就要靠我们所有人来监督了,而不是靠老师和家长们的自觉。如果我们所有人都顶著这里,那又有谁敢下手呢?

现在,大赛已经要面临深刻的整改和反思了,一系列的丑闻让科创大赛狼狈不堪。在我看来,大赛的价值要肯定,但是这种大赛的举办形式和机制都要重新思考。除了科创大赛之外的其他大赛也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其中也有很多你们不知道的暗箱操作。科创大赛作为国内最早的科创类大赛,也必将第一个走向改革,重新寻找方向,希望这条三十多年的大船还能继续穿过眼前的巨浪吧。


因为赛事规格高,奖励(体现在升学方面)丰厚,门槛却不高。

科技创新大赛在以往的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一些地方的中考招生乃至小升初择校中,可以作为加分项目,其地位一般与数理化生信的学科竞赛还有机器人竞赛等赛事相等或相近,可以作为升学的「攻城锤」。

可是,在这些同等或相近的赛事中,数理化生信的竞赛都是「做题」类赛事,即在监考老师的监控下现场限时完成题目,且题目难度很大,这无疑是相当具有难度的,参赛者没有一定的实力难以考出好成绩。

部分赛事还有现场演示的实验,比如化学生物竞赛的实验部分,机器人竞赛也是参赛队员持机器人现场操作,这些虽然不是「做题」,但毕竟是在评委面前,众目睽睽之下,没有真的掌握相关技能的参赛者是会出丑的。

科技创新大赛就轻松了。以来不用现场限时做题,只要提交一份材料去参与评比就好了;而且,甚至连现场操作或演示也无需,即便有答辩环节,也不过是放出PPT高谈阔论一场,和真正的现场实操比,更难反映参赛者的真实水平。

所以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比其它同等级或相近的赛事容易得多。一位「过度参与」的指导者不可能亲自闯入学科竞赛考场或实验实操现场,却能手把手「指导」完整个科技创新大赛的研究项目,甚至制作PPT,撰写演讲稿。

一位数理化生信奥赛的获奖者,可能刷了不可计数的题目,才能有竞争力。一位机器人竞赛的获奖者,可能反复修改程序,反复改装机器人,才能在赛场上得到高分。而科技创新大赛相对来说付出的劳动可以做到更少。很多没有兴趣也不够勤奋的学生,想要实打实地在现场限时的竞赛中拼一个奖,或许很难做到,可是科技创新大赛就有很大可能做到了。

最后,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者(付出劳动少)和数理化等竞赛获奖者(付出了惊人的努力)得到的加分很可能是相同的,那么,谁不愿意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呢?科技创新大赛怎么会不热门呢?


瓜一直都有吧,只不过这一次一方面大家都很闲,一方面也真的很过分。

除开青少年科创大赛,还有替人上大学,保研资格等等,教育公平方面爆出来得也不少。


不是想火,是不得不火

1它至少由各级科协和教育部门举办,等级越高部门越多,共青团,文明办,妇联什么都来了

2得到教育部门和科协等这类政府官方认可的比赛获奖才可以作为综评的加分项(具体怎么加我们至今不知道)

3我们学校很听话,参赛只参加这种政府官方的比赛,上级认为商业大赛不如政府办的比赛,我们学校招特长生时也只承认这种比赛获奖。

4因为这种比赛真的很水,随便拿个其他地方的作品灌灌水就能获奖的,工作轻松来奖快,哪个老师,啊不对,哪个选手不想参加呢


除了个别真的很有创意的,其他的大部分很水!然后得奖的要求并不很高,所以很多人愿意参加。


作为一个曾经K12阶段的STEAM教育从业者,也是连续多届大赛的参与者(作为厂家),看到这个问题,还是忍不住想回答一下。

首先,我前段时间脱离了我从事5年的STEAM教育行业,至于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疲倦了,过了激情期,除了挣钱,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所在了。

教育本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光辉的行业,但是STEAM不同,他不在教学大纲里,不在学校基建清单里,它是一个炒了很多年,一直说要火,但是一直火不起来的这样一个尴尬的东西。

为什么我说除了挣钱,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所在了?因为,作为STEAM教育的厂家,不得不说,能活下来的都有著不错的盈利能力,从根本上说,因为这个行业没有标准,通俗的来讲,这个行业利润率极高。

话题回到科创大赛,大赛之所以火,是因为背后有一堆厂家在疯狂支持,从各个维度支持官方去组织,拼尽全力让更多的学校带队伍来参加,用尽各种方法让参加的人得到一些冠冕堂皇的奖项。

NL风暴是一个老牌的机器人厂商,他是科创大赛多年的重要参与者,他的销售模式代表了大多数科创厂家。首先,他每年都会花重金买下从国家到各省市的比赛通道(换句话说,花钱将自己家产品作为官方比赛的指定套装工具),然后通过商业的手段控制奖项的分配,回过头,再拿这个东西去全国各地的学校去推广他的比赛套装,并且承诺学校所能获得的奖项。

里面的潜规则就不提了,害怕知乎删帖。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销售模式,NL风暴可以疯狂的在全国各地出售他的产品。学生可以拿奖,学校可以拿荣誉,官方还不用花自己的钱组织。家长觉得花点钱参加一下也不错,孩子能长见识。大家都满意,这个大赛凭什么不火!

饱受质疑这个事,从我上面的叙述中也能体现出大部分内容。比赛一旦牵扯到各方利益,还会是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吗?

A学校花百万购买了N套比赛套装,B学校花十万买了N/10套,A拿金奖,B拿个参与奖,这不理所应当吗。

回来扣我自己的题,这个行业,没有意义,只能用来挣钱。

扣题主的题,科创大赛,饱受质疑的同时,还能火,因为它的比赛逻辑可以让参与的各方都满意。


哪里是为了创新和大赛啊,纯粹是为了加分和履历罢了。参加高考的要加分,参加留学的要履历。在一代更比一代卷的浪潮中,能拼的可不得都拼上,有钱的拼钱,有全的拼泉呗。今年为啥这么热闹?神仙打架,凡人吃瓜呗。


本科科研图一乐,真拿诺奖还得看咱小学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