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武田如果在1570年開始西進,能否滅掉德川?同時武田信玄如期在1573年病死,織田信長還能不能發展壯大?


提前兩年,元龜元年(1570年),織田陷入與朝倉、淺井、三好、六角、本願寺的苦鬥之中,最後被迫求和。

老虎:雖然是個好機會,也很想教德川做人,但我還沒拿下駿河啊,之前拜託織田向上杉講和不容易(甲越和與),好好抓緊這段時間吧。

提前一年,元龜二年(1571年),織田大舉反攻,火燒比叡山。

老虎:雖然拿下了駿河,但德川、上杉結成了同盟,北條也不願善罷甘休(北條氏康在當年10月病逝,12月27日甲相復盟),先好好把新領地安定下來吧。

綜上:非是不為,實是不能。


武田信玄能發動西上作戰的必要條件是北條氏康去世後,氏政重新恢復了和武田的同盟關係,承認了武田對駿河的支配,並形成了對上杉的牽制。在此之前武田周邊唯一關係比較好的反而是織田信長,這個時候和德川開戰並得罪織田,只會讓武田家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面臨滅亡的危機。


事後諸葛亮來看,1570年確實是武田家最好的西進機會,歷史上德川敢在和武田信玄鄰近的情況下出兵參加姊川合戰,還是因為武田和北條還在較量當中,在1568年武田信玄對駿河動手了以後,北條氏康就和武田信玄杠上了,北條氏康甚至和上杉謙信聯盟,歷史上一直到氏康去世才和解,那時候已經是1571年了,不管怎麼說都得要休息休息吧,不可能勞師遠征。

所以如果說,如果,武田信玄1568年和德川平分遠江、駿河以後,北條家不找武田家麻煩(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這裡只作為一種yy,就當北條掛機),那麼到1570年金崎殿後的時候(那個時候信長局勢確實是不妙吧),武田信玄集中主力揮師西進,再利用一向宗暫時牽制上杉謙信,再和淺井、朝倉聯軍聯繫好,並派人去找本願寺尋求呼應。(中間人可以找足利義昭,這種事他甚至願意去當個勞模。)

別的不敢說,拿下德川家的遠江和三河還是可以的,信長要解決危局沒有一年時間是不可能的,沒有閑暇顧慮這邊,而且德川家康肯定是不會去幫信長了,畢竟自身難保,沒有德川軍,織田信長要獨自去擊敗淺井、朝倉聯軍,肯定比歷史上艱難,所以武田信玄有足夠的時間去消滅德川家康,至於說再進一步就很難講了。

如果武田信玄超常發揮,在消滅德川的時候並沒有消耗太多的時間,那麼肯定會往尾張動手,有可能再多佔一點,但是畢竟是疲憊之師,不會太過分,如果是正常發揮,拿下德川的領土就差不多了,信長也應該解決了燃眉之急,然後上杉謙信也騰出手來了,西進結束。


只要一個原因大膳大夫不是天選之人!反觀家康能統一日本的第一個原因是活的久。

而他相比於同時代的其他英雄人物要年輕一些。德川的主要對手大部分都是小他一輩的人物,經驗上遜色一些。(被武田吊打不談了)別小看年紀這個因素,德川真的能成為一方諸侯的時候都是1580年左右,但這時候他才40不到,

年輕真的很重要,而且德川家康時代的德川家族發展非常連貫,即使信康死了,也有足夠的時間培養秀忠,沒有因為繼承人問題導致家族發展受影響。

反面案例:信長信忠父子竟大意到同時身輕無備地待在京都,被「敵在本能寺」,連帶身邊的一票織田公儀的樞機之臣俱滅,眼看馬上統一天下的織田家瞬間中央權力真空而一世而亡!

第二個反面案例是擁有「嫡長子」豐臣秀賴來的太晚,猴子又老年昏聵了,所託非人,尤其是豐臣人才凋零,還沒有個年富力強的頂樑柱,被權臣、外樣大名家康所篡,二世而亡!

而家督之間的繼承在日本戰國時代各大家族一定會大概率拖慢本家族發展的節奏,從繼承到掌握實權基本都是一大番干戈。

第二個原因是德川封在了關東。

如果德川封在東海道,上洛確實容易,但是基本盤實力不如關東。

豐臣誤以為後北條的關東不咋樣,扔給德川,以為是垃圾給了老烏龜,其實是個潛力股。

征朝鮮德川不去,這十年把關東給發展起來了,這就是他爭雄的資本。

而周邊一票豐臣死黨都不是什麼善戰之輩,真要牽制德川還得靠上衫和佐竹。

第三個原因是野心。

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晚年的德川其實和毛利元就的境遇很像。七十歲左右了,都已奠定了一方霸主的基礎。繼承人也有了。這時候很多人會懈怠,甚至自己逐漸退居二線,

但老烏龜還是自己上了,事關德川幕府能否堅如磐石的大事,臉不要也罷,不弄死豐臣一族誓不罷休。

這是他能成功很重要的因素。

反觀毛利,老了以後心裡想的就是做地方一霸,並不能說毛利就沒有爭奪天下的機會和資本,但是一旦懈怠,總歸有被人打出翔的一天。

關原之戰「三神」

宅神:毛利輝元,一直縮在伏現城,不去履行西軍總大將的責任和義務

戰神:小早川秀秋,這個不說了太閣的最大叛徒,里切達人!

飯神:吉川廣家,以「我軍正在吃飯」為借口,擋著毛利大軍的進攻路。

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德川家康終極日本長達百年的戰國亂世的核心機密

「樹之君臣,所以撫育黎元,鈞陶庶類,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曆數在躬,安可以濫握靈圖,叨臨神器!」擁有歷史光環的德川家康,差不多是完全參照了《帝范》描繪出的儲君的合格人選。

唐太宗對當皇帝的條件,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標準:

第一,本身要克明克哲賦予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第二,天上的菩薩和祖宗給他壽命,保他平安,也就是得天之獨厚。

第三,天降大任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讓他獲得治國平天下的經歷,即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如果一位皇帝不滿足這三個條件,他是上不了太和殿,開不國,立不了業,坐不穩大位的。

以上三個標準可以從德川家康遺訓找到答案:

第一條:人之一生,如負重遠行,不可急於求成。

第二條:以受約束為常事,則不會心生不滿。

第三條:常思貧困,方無貪慾之念。

第四條:忍耐乃長久無事之基石。

第五條:憤怒是敵。

第六條:只知勝而不知敗,必害其身。

第七條:常思己過,莫論人非。

第八條:不及尚能補,過之無以救。

相傳在德川家康臨終前,為他的後人留下了以「人生,任重道遠」為文首的遺訓。在此之後,他的政權向後傳了14代,而這篇遺訓一直都受到後人的頂禮膜拜,影響深遠。

白手起家的毛利元就成就毛利兩川:一文字三星,信長最看重的敵人

除了伊勢長氏崛起於關東地方,成為新時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開始出現以下克上,甚至成為一方之雄的新強權。在中國方面,出雲守護代尼子氏篡奪守護京極氏實權,日後其大名尼子經久更取代京極氏,成為出雲守護。在尼子經久生前,尼子氏擴張成與大內氏家督——因海外貿易而興盛的大內義興並駕齊驅,勢力達十一國的中國雙雄。在雙雄爭霸過程中,安藝國人毛利元就採取牆頭草的態度,逐漸吸收尼子、大內的力量,日後乘大內氏內亂,在嚴島會戰中擊倒大內氏權臣陶晴賢,成為獨霸山陰道、山陽道,號稱「陰陽一太守」的中國新霸主。

元就公以一介國人的屌絲身份,白手起家逆天改命奠基了毛利兩川體系,當剛剛主導了播磨小寺家站隊織田信長的戰國軍師黑田如水,親眼瞭望到懸掛著「一文字三星」家紋旗幟的毛利海軍艦隊時,竟也驚嚇到渾身發抖,而且信長公任命的中國征伐總大將羽柴秀吉編組大軍進入姬路城後,也一度被毛利大軍壓制,

毛利兩川與信長的軍團長秀吉的軍勢大打出手,而且打得有來有回,還通過外交僧安國市惠瓊策反了很多,剛剛參加了織田信長的名代羽柴筑前守秀吉召集的播磨評定的播磨地頭蛇與牆頭草,直接導致上月城之戰中致力於復興尼子氏而堅定的與織田結盟的山中鹿介困守孤城,最終也沒有等來織田的援軍,

哪怕是三位中將「天下儀御與奪」的織田家督織田信忠出陣毛利,也被能挽回劣勢而撤軍,留下軍團長秀吉苦苦支撐,所以與其說後來猴子是討巧在備中高松城吊打毛利兩川,卻高情商的寫信向主君右府信長求援,實為讓信長公來摘桃子;不如說鑒於毛利的深厚實力,秀吉以一個軍團之力左支右絀,是真的需要援軍!

不論秀吉的真實意圖如何,反正信長是收到了他的求援文書,那剛剛屠滅了強大的武田家後,正坐鎮安土城,下令麾下織田四天王及與力壓著敵對勢力打的「天下人」信長公的態度如何呢?

信長獲悉秀吉水淹高松,毛利輝元與小早川隆景、吉川元春親自帶領毛利大軍救援清水宗治,認為這是一舉平推了中國巨無霸毛利家甚至一波A到九州一統西日本的千載良機,而且雖然秀吉這個偏師暫時在局部戰場的對峙上制壓了毛利,但是毛利兩川的體量在那擺著的,必須要重視這個勁敵,與其相比什麼上杉景勝、長宗我部元親,甚至後北條傢俱不足論!因此擱置了天皇公家眼裡的大事「從征夷大將軍、太政大臣和關白中任選一職」,仍然以無朝廷官職的織田公儀的退隱家督的身份出陣中國毛利氏!可見毛利是信長公最看重的敵人,沒有之一,對比一下:武田狩獵時期,面對吊打盟友家康的「戰國最強大名武田騎馬隊」信長公都沒有親自出陣,先遣軍總大將織田信忠與先鋒瀧川一益就電光火石般的達成了甲州征伐!

豐臣秀吉為什麼始終對德川家康這麼客氣?

豐臣之重寶——德川家康

1.秀吉統一天下後,對石見銀山、海外貿易進行嚴格控制,擺明了抽毛利的臉嘛!毛利小早川在朝鮮打生打死,什麼也沒撈著,而秀吉的託孤對象竟然是家康、利家,大家覺得孰輕孰重?

2.毛利的土地本身就是自己原有的;小早川隆景被加封很多,但前提是從毛利家獨立出去;而家康獲封關東250萬,加封了100萬左右。

3.秀吉統一天下後,嚴肅各大名【家格】,將足利將軍家織田信雄家徳川家康家並列,並把他們和朝廷公卿與【武家公卿、摂関家·豊臣宗家】區別,提高豐臣家格。。。等等!你是是不是發現哪裡不對?足利是前朝當家,織田是秀吉舊主,這都說得過去,德川憑什麼和這些人並列?還有,德川那個源氏家格也是秀吉聯合近衛前久幫他搞掂的,之前都是家康自己自封的。。。哪個大名有家康這個待遇?

4.當然,人與人尚且不可能毫無防範,何況政治家?秀吉對德川家康的防範:

1移封關八州(名曰250萬石,實則直轄地100多萬石,遠低於秀吉直轄地222萬石);

2關八州稅率四公六民,稅率很低;

3曾是秀吉養子的秀康給了結城家,防止家康利用其干涉豐臣家督繼承;

4在東海道密密麻麻地放了一堆十幾萬石的秀吉嫡系大名;

5派遣有力大名監督,先是近江出身的蒲生氏鄉,而後是上杉景勝,都和家康無交情。

6移封關八州是把家康從距離京都較近的東海道一腳踢到關東;

7家康在三河根深蒂固,清州同盟時在尾張美濃也很有影響力,必須踢走;

8當時北條殘黨活躍,不禁想起佐佐成政舊事。。。

5.秀吉要弄家康是有機會的,比如征伐小田原後,那時家康毫無抵抗能力的,織田信雄的百萬石不就是當時被改易的么,但是秀吉反而加封了家康,死前還給予其託孤重臣的角色。

三、德川家康是司馬懿?

那麼誰是曹操、曹丕?你見過和曹操南征北戰、稱兄道弟的司馬懿嗎?

德川家康得天下是因為活得長?——好多人關注了他活了多少歲,忽略了他出道的年齡:

17歲跟隨今川義元上洛弄死信長重臣佐久間盛重,

19歲與信長同盟,

25歲協助信長上洛,

27歲家康跟隨信長討伐朝倉義景,金崎撤退,

同年六月,姊川合戰,奠定織田政權在近畿的地位;

29歲對戰武田信玄,以少打多,慘敗後的天正元年三月重奪天方、可久輪、鳳來寺、向笠、一之宮五城(當時信玄仍健在);

32歲長篠之戰,

39歲跟隨信長滅武田,同年本能寺,家康坐擁五國;

之後以弱抗強,打平秀吉。。。。。。

家康比信長小9歲、比秀吉小6歲,秀吉死後4年他就開幕了。你千萬別以為家康經常是個大叔形象、秀吉經常是個小受形象就認為家康比秀吉年齡大啊!

半葉葵紋半葉桐——秀吉為什麼重視家康?

1.家康能力強

小牧長久手戰平,秀吉戰略勝,家康戰術勝,不久秀吉以娘親、妹妹為人質,換來了家康的臣服。滅不掉就讓他臣服咯!

此外,家康和秀吉的矛盾也遠非後世渲染的那麼大,清州會議後,柴田勝家力捧織田信孝,秀吉雖然支持三法師,但要知道,當時戰國,實力至上,打倫理牌沒用,秀吉在會後連同丹羽長秀、池田恆興推舉了織田信雄,而家康明確表示,資瓷信雄當織田家督。

2.家康威望高

19歲與信長訂立清州同盟,並堅守20年,信長死去後仍堅持同盟,一直到小牧長久手之戰織田信雄臣服秀吉為止,期間頂住了武田的威逼利誘,扛住了信長不斷徵調到近畿的勞苦,為織豐政權的建立鞍前馬後。家康和信長公稱兄道弟,當時的秀吉不過是信長底下的一員將領,他會不知道家康的汗馬功勞?

秀吉的天下是篡奪織田家得來的,他看重家康,多因其長期作為信長的盟友、義弟,假如連他也拜倒在關白權威之下,其他織田舊臣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跪拜秀吉?其政治意義非同小可。而清州同盟時家康的任勞任怨想必給了秀吉不錯的印象。

3.清州同盟是家康一輩子最大的政治資本

織豐政權是信長公建立的,家康以盟友的姿態在該政權享有特殊地位,信長公不幸離世,幾個家奴爭權奪利,最後秀吉勝出,哄著家康入伙,仍享有特殊地位,秀吉去世後,整個織豐政權哪個配和家康稱稱斤兩?

綜上,其實就兩句話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成功非僥倖


滅不掉德川,德川是硬釘子,信玄打敗不難,拔掉不易。

無論是武田還是後來上杉的出兵都是對信長包圍網的呼應,信玄出兵的目的與其說是上洛,不如說是逼信長分兵東海道,不然武田就可能對信長的核心領地尾濃產生威脅。信長給家康的任務也是拖住武田信玄(所以三方原信長並沒有動用主力,而是讓佐久間這位撤退上手去混),等我料理完這邊的事之後再來解決武田。

但武田的體系是不支持長時間大規模遠征的,別說尾濃了,武田的體制一個家門口的鬆鬆散散信濃都啃了多長時間,更別說三河遠江尾濃這種政權集中的地區了,家康更不用說,雖然野戰被信玄吊起來打,但本身的能力是過硬的,繼續苟著問題不大,再加上家康本身就是信長的忠實小弟,反叛的可能性近乎為零。這些因素綜合一下,武田想快速拔掉家康這顆東海道上的釘子很難,更不要提對尾濃產生真正威脅逼信長分心了。

勝負手還是京畿的對抗,只要信長解決了京畿的問題,抽出手來就可以幫助家康把信玄擋回去,信玄死後武田信賴在對德川的戰爭中取得的成績比信玄還要好,不是照樣被得到了信長支持的德川推回去了。

唯一能威脅到信長的就是想辦法聯合關東後北條乃至越後上杉出兵,以龐大的國力為支撐與信長拉鋸,但這武田和著兩家結的怨那可是大了去了。


不是不想提前,是不能,信玄是優秀的大名不假,但是武田家並沒那麼強。沒和北條上杉談妥,怎麼西進。得罪北條也是因為武田吃力駿河,所以武田根本沒有當天下人的機會


提前一年?

是,信長燒了比睿山,覺恕法親王逃難到我這裡。駿河也已經平定,道路通暢可以開車。

但是北條怎麼辦?這一年尾巴我才成功借著北條氏康病逝才成功和北條恢復盟約啊。

上杉怎麼辦?直接灑出一向宗暗棋把景虎牽制過去嗎?這是浪費。

我也想提前一年啊,這不沒機會嘛。


武田晴信的能力守成可以,沒有大的戰略目標,居然從來沒有想到過從中山道進美濃,弄的三國破盟後家臣損失慘重還失去了大兒子,背後還受北條擎肘,面對德川時只是一味強攻,還是小老虎策反築山的謀略靠譜


武田家到處樹敵,毫無信義可言,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從家主到眾臣沒有一個有遠大的戰略。三方原之戰以多打少,算不上什麼武備厲害,就算打贏了又如何?只要織田空出手來,收拾武田不是多困難的事。


武田西進根本目的是為了轉移內部矛盾,而不是為了上洛,要徹底吃掉德川譜代化,被官化嚴重的三河,不是1-2年內能搞定的,除非能在戰場上陣斬獲俘獲家康,否則絕對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事情


歷史沒有如果。。。

從三方原的結果看,如果信玄不是及時病死,家康大概率要GG了。

信長是不是打得過信玄,這個不好說。從他同時面對本願寺,一向眾的壓力情況看,估計很勉強。畢竟信長包圍網也不是那麼好打破的。大概率,會被打得很慘。

所以信玄的死很關鍵,也很微妙。後世有人說,如果上杉謙信、武田信玄不是相互牽制,天下的歸屬真的不好說。

信玄、謙信的相續病死,給了信長舞台。也給了他權傾天下的機會。


還是沒法成功上洛的,德川家康一直當烏龜,打到尾張八成就讓信長的火槍手給干挺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