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雖然都出自同一家族,但實際上朝代更迭卻也不少,表現形式就是實際掌權的幕府可是換了好幾茬。

只是說天皇在絕大部份時候都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一種宗教與法統的結合體。所以換天皇家族似乎沒有必要反而給自己找麻煩。

但很詭異的是,中國是個例外,周天子不能叫集權吧,也給推翻了。

雖然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一通論證法統問題的重要性。可是實際上按照他的標準,從秦開始就沒有法統。宋當然也沒有。

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你看歷史的時候,有些地方的歷史就格外顯得與眾不同呢?


因為任何實際統治日本的集團(平氏政權、鎌倉幕府、室町幕府、織-豐政權、江戶幕府、明治維新的元老、軍部)都要借天皇之名進行統治,甚至連戰後剛剛入主日本的的美軍也不例外。

後來,日本被美國民主化改造,天皇就又一次離開政治中心,更無推翻之必要了。


日本,估計是你們很熟悉的國家了吧?


看人家的漫畫,玩人家的遊戲,看人家的日劇。


混子哥教你,一到日本,得裝作很有文化的樣子,去東京不要說去東京,要說去江戶;去京都不要說去京都,要說去平安。


分分鐘 level 暴漲有木有?


好了,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


一口氣搞定日本史!


相當霸氣的提示:


既然是一口氣讀完,我們將不會在具體的歷史事件上過多停留,只描繪歷史總體脈絡,不至於你以後除了漫畫、遊戲、日劇什麼都看不懂。


先別急著聽大帥哥織田信長和猴子秀吉的戰國故事,他們活在 16 世紀,同時期是我們的大明朝。耐心點兒,我們從頭開始。


我們把日本歷史大致分成四個階段(到二戰之前):


為了不讓大家看到痛苦的數字,下表中的年代是個概數,並非精確年份,同時可以跟中國的朝代做簡單的對比。



第一個階段:¥%…%*


大致我們隋唐盛世之前,一提日本,腦子裡的印象大概是這樣:


全是小部落小村莊。國家?國家是什麼?生產力水平還很低,記事全靠打結,長臉全靠修墳,誰家墳多誰有面子。就這麼個原始狀態,實在沒啥好說的。


第二個階段:天皇很厲害


這個階段開始有點兒意思了。

有一天,島上無數個小部落里,有一個部落忽然發達了,地方就在現在的京都、大阪和奈良之間,三地之和,叫大和平原。


這個大和部落慢慢越來越大,最後變成一個國家,它就是今天日本的雛形,也就是大和民族。


這個大和部落,配置慘是慘了點兒,但好歹也是個國家,統治者沒點兒背景面子上掛不住啊,於是他的團隊把他描述成什麼天照大神的後代,沾沾神氣,叫作「天皇」。



溫馨提示:


天皇的稱呼很有可能是從中國的皇帝那裡學來的,在此之前他們都是叫「大王」.



一種佔山為王的即視感立即浮現有沒有?


與此同時,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中國人,跟天堂一樣,這事讓日本人心裡很是騷動。


於是不惜暈船也要一群群跑到中國來留學蹭課,上到國家行政,下到泡茶下棋,把中國學了個透。



這就是著名的遣唐使,從隋朝開始一直到唐朝結束,日本都在不斷派遣留學生過來蹭課。





他們按長安原模原樣建了個縮小版首都奈良,接著又複製一個大一點兒的到下一個首都平安京(就是現在的京都)。



說起來眼淚嘩嘩的,日本的古迹保護得極好,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由於跟中國學到了中央集權,「天皇」這時跟中國的皇帝一樣,說啥是啥,指哪兒打哪兒。這個階段包括三個朝代:

飛鳥、奈良和平安京,它們基本就是我們唐朝的買家秀。


飛鳥、奈良和平安京是這三個朝代的首都所在,也是這三朝名字的由來。


好了,到了平安時代末期,天皇來了個親戚很熱情,非要替天皇操心國家大事。



天皇一看,丫就是一牛皮糖,坐下就粘住不動,咋辦呢?


幸好道上兄弟多,於是天皇找來了許多專業的打手。最後親戚趕走了,這打手們又賴下了。這些人,就是武士。



武士,本來是一個下層群體,但天皇自己沒本事,得求他們來保護自己的時候,武士集團開始厲害起來了。


這幫武士里有兩個團隊最厲害:一支姓平,一支姓源。劇情到了這裡,接下來當然進入兩家掐架時間。


這就是「源平之爭」。


這個故事非常精彩,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半小時漫畫世界史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等

讀客文化出版社

¥27.95 會員免費

發佈於 01-07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赤城改二戊MK II赤城改二戊MK IIQ 123897169 前·加賀改二戊 想康大姐姐相互貼貼

日本本土四面環海,東面是太平洋,西面是朝鮮半島和日本海,北面是庫頁島和鄂霍次克海,南面是琉球群島和台灣島,唯一的威脅——來自東亞大陸的中原王朝並沒有對海擴張的慾望和需求,可以說古代的日本,四周並無強敵環伺,外部環境非常安全。

日本列島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又因為日本地形多為山地,河流湍急,導致人均資源少,相對不宜居,這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踏上列島生活的日本人先祖為了生存而選擇團結,追求穩定。

大和民族的形成,也是非常複雜的。根據先後踏上日本列島的順序來劃分,分為「本土人」「渡來人」;按照人種、外貌來劃分,可以分為「繩文人」「彌生人」。渡來系彌生人來自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和東北亞;渡來繫繩文人來自東南亞、太平洋甚至印度洋。如今日本人大部分都是彌生人長相,混有部分繩文人特徵;日本學者認為,渡來人與本土人相互鬥爭、融合,並在古墳時代形成統一的民族認同(之後到達日本的統稱為「歸化人),以天皇及皇室為中心,開始對自身的歷史、文化、習俗進行歸納。

部分日本學者認為,日本神話中創世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前面的幾代神祇被認為是渡來人過去的信仰,為了給自己的統治塑造正統性,在與本土人的交流中將自身信仰加進本土神話中;日本天皇的先祖,天照大神之孫,在神話中通過大國主的「讓國」獲得統治出雲國的權力,亦被視為渡來人征服日本列島的一種記憶。

天皇在日本民族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宗教地位高於世俗地位——也就是神道教的宗教領袖。日本歷史上,天皇被架空的時間大於天皇親政的時間,多數時間為貴族、將軍攝政。

對日本人而言,如果推翻天皇,則會導致民族意識混亂,引發更大的騷亂;而貴族、將軍假借天皇大旗總攬大權,有名有份,而且有利於塑造自身威望。

雖然最近一次關於廢除天皇的問題是在二戰期間提出的,但美國為了儘快結束戰爭,考慮到廢除天皇帶來的代價(也就是二戰末期日本那個臭名昭著的「一億總玉碎」),以及扶持日本遏制蘇聯的需要,而選擇了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保留天皇及皇室,但不允許其涉政。


日本本土四面環海,東面是太平洋,西面是朝鮮半島和日本海,北面是庫頁島和鄂霍次克海,南面是琉球群島和台灣島,唯一的威脅——來自東亞大陸的中原王朝並沒有對海擴張的慾望和需求,可以說古代的日本,四周並無強敵環伺,外部環境非常安全。

日本列島位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又因為日本地形多為山地,河流湍急,導致人均資源少,相對不宜居,這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踏上列島生活的日本人先祖為了生存而選擇團結,追求穩定。

大和民族的形成,也是非常複雜的。根據先後踏上日本列島的順序來劃分,分為「本土人」「渡來人」;按照人種、外貌來劃分,可以分為「繩文人」「彌生人」。渡來系彌生人來自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和東北亞;渡來繫繩文人來自東南亞、太平洋甚至印度洋。如今日本人大部分都是彌生人長相,混有部分繩文人特徵;日本學者認為,渡來人與本土人相互鬥爭、融合,並在古墳時代形成統一的民族認同(之後到達日本的統稱為「歸化人),以天皇及皇室為中心,開始對自身的歷史、文化、習俗進行歸納。

部分日本學者認為,日本神話中創世神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前面的幾代神祇被認為是渡來人過去的信仰,為了給自己的統治塑造正統性,在與本土人的交流中將自身信仰加進本土神話中;日本天皇的先祖,天照大神之孫,在神話中通過大國主的「讓國」獲得統治出雲國的權力,亦被視為渡來人征服日本列島的一種記憶。

天皇在日本民族的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宗教地位高於世俗地位——也就是神道教的宗教領袖。日本歷史上,天皇被架空的時間大於天皇親政的時間,多數時間為貴族、將軍攝政。

對日本人而言,如果推翻天皇,則會導致民族意識混亂,引發更大的騷亂;而貴族、將軍假借天皇大旗總攬大權,有名有份,而且有利於塑造自身威望。

雖然最近一次關於廢除天皇的問題是在二戰期間提出的,但美國為了儘快結束戰爭,考慮到廢除天皇帶來的代價(也就是二戰末期日本那個臭名昭著的「一億總玉碎」),以及扶持日本遏制蘇聯的需要,而選擇了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造,保留天皇及皇室,但不允許其涉政。


以下純屬個人臆測:

倭五王時代末期的第25代王小泊瀨稚鷦鷯尊到第26代王彥太尊的權力過渡存在被外人取代,甚至可能是推翻的情況。

表面上,二十不到的小鷦鷯尊暴斃,和妻子春日娘子間無子女,大連物部和大連大伴就找了遠支旁系的彥太尊來繼位。不過有些情形顯得很古怪。

一是彥太尊的血統問題。這一遠支未免太遠。約相當於咸豐帝崩了,從康熙帝的子孫里又找了一個來繼承,而這位子孫並非雍正帝子孫。這時代倭王的歲數都挺大的,這種血緣追溯不僅時間跨度比例子長得多,還上溯到了神話與現實邊界很模糊的年代。彥太尊與小鷦鷯尊不存在男性共祖的可能性極大。

一是《日本書紀》過分渲染了小鷦鷯尊的荒唐行徑,逐年記錄,每年一暴行。完全是紂王的翻版,甚至遣詞用句都直接抄。剖孕婦肚子之類的,太典型。人看馬交媾之類的,太吸睛。桀紂的暴行多少有點為改朝換代尋找大義名分的意思,那詳細記錄小鷦鷯尊的行為和幹了這行為的時間,是要幹嘛呢。

一是漸漸淡出外戚集團的春日臣。春日臣在倭五王時代,與倭王聯姻的密切程度,絕對堪比後來的藤原朝臣。王妻們的子女有時直接命名春日某某王女。小鷦鷯尊的母親也是春日臣女。不過這麼大的外戚集團居然沒看到把持朝政之類的,連小鷦鷯尊9歲繼位,沒有男系近支時好像都沒怎麼參與朝政。

彥太尊娶了小鷦鷯尊的姐姐,這個做法在旁系繼承中挺常見的。等他們的獨子後來當了王,倒是有個繼往開來式的謚號,天國排開廣庭尊,氣勢滿滿。

以上僅為個人臆測。


日本能長期維持一個象徵性皇族很有可能和封閉的地形有關。日本的封閉導致島內從人員構成到價值觀都穩定,均質,缺乏流動。所以只要天皇是擺設這種模式成立一次,就很容易一次次的重複下去。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問題本身沒變,就沒必要去另搞一套答案。而中國是大陸,各種規模的人員移動頻繁,價值觀和文化的變化和地域差距更是變換無常。這種環境想維持一個非宗教的世俗權威很困難。就算周或者漢成功了,還有契丹女真蒙古以及那條歷史線上的其他入侵者隨時會切斷連續性。事實上我們這條歷史線上如果當年蒙古入侵日本成功,天皇大概率延續不到今天。


可以數一數真正作為政治參與者的天皇有哪幾位:天智,弘文,天武,聖武,孝謙(稱德),桓武,嵯峨,仁明,宇多,醍醐,村上,白河,鳥羽,後白河,後鳥羽,後醍醐,明治,昭和,共計十八位。這十八位中,弘文被打沒了,聖武被藤原四子忽悠的滅了皇族棟樑長屋王滿門皇族勢力從此一蹶不振,桓武嵯峨花光了皇室的錢袋子,宇多和藤原拉鋸了一輩子最後還是失敗了,醍醐被藤原時平騙的團團轉流放菅原道真,村上最後的硬氣靠的是藤原家棟樑青黃不接,後白河把整個朝廷玩成給武家鑲邊的,後鳥羽想反抗一下被流放到隱歧島了,後醍醐折騰一輩子算拿下了小半江山,之後快速萎縮,六十年之後也沒了,明治和昭和只能算有影響力而不算有實際政治權力。真正做到掌握強大權力的有:天智,天武,桓武,嵯峨,村上(後期短暫時間),白河(作為法皇而不是天皇),鳥羽(同上),共七位。天皇共有126位,除去前二十八位信史前天皇,共九十八位。可見,完全無法染指政治的天皇佔比百分之八十,握有充分政治權力的天皇佔比僅百分之七。

日本由於多山,田地分散,導致農業時代莊園經濟盛行,領主遍布,封建自治程度很高,集權程度很低。戰國時期舊體系被極大的顛覆,而且湧現出了幾位非常傑出的軍事政治天才,仍然做不到武力統一日本,實現中央集權。

觀察日本的幾次「改朝換代」,鎌倉幕府在承久之亂之前僅訴求朝廷承認幕府對關東及奧羽的控制,承久之亂後幕府之手才伸向朝廷固有領地,在京都設立南北六波羅探題,管理西國事務。而六波羅自身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權,更像是子公司而不是分公司,並且六波羅對西國的統治並不紮實,朝廷和畿內土豪在六波羅眼皮子底下不停地搞事情。僅僅一百年鎌倉幕府即千瘡百孔,兩萬幕府主力三個月打不下一千多人的千早城,前去增援的核心外戚足利高氏半路反水秒了六波羅,前線兩萬主力直接作鳥獸散。這充分暴露了幕府鬆散聯盟的本質,稍有逆風便土崩瓦解。

室町幕府更是水的不行。足利高氏(尊氏)其人,可以說完全不具有開國君主應該具備的素質,他能領導武士開幕基本靠源氏嫡流的血統。吉野南朝尚生龍活虎,自己的親弟和小弟先炸了,搞個你死我活,親弟弄死小弟後尊氏便和親弟與庶長子開始你死我活,一直到死也就磨蹭下來個半壁江山。直到孫子足利義滿連哄帶騙才算名義上統一了全日本。這時候距離尊氏駕鶴西去已經過去三十四年了。室町幕府同樣採取西國東國分治的模式,在東國有鎌倉公方,這個鎌倉公方的獨立性比起六波羅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六波羅頂多搞點陽奉陰違的小動作,鎌倉公方敢直接造反槍將軍大位,搞出了永享之亂。永享之亂後幕府對關東的影響力便日漸衰微,奧羽更是不用說了,永享十年南陸奧豪族圍攻稻村公方,足利滿貞自殺。二十年後爆發了應仁之亂,利益關係犬牙交錯的一群大名結成兩伙在京都火併,把天皇從皇宮接到將軍的花之御所然後把天皇將軍一起軟禁起來看大名互毆,毆了十年。在這之後,足利將軍家被管領細川家徹底架空,細川家被家臣三好家徹底架空,三好家又被家臣松永家架空。松永久秀覺得將軍足利義輝不夠老實便帶著兩個三好家的小弟去把將軍給做了,是為臭名遠揚的永祿大逆。這種奇葩事件放在世界歷史裡也是獨一無二的。

戰國時代百年的混亂讓眾多高門名家斯文掃地,無數能力出色的鄉野土豪登堂入室,足利尊氏這類靠家格混社會的贗品再難以建功立業。這群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亂世玩家中仍然沒有誕生出一位徹底統一日本的人物。織田信長集團西到播磨贊岐,東到甲斐信濃,便已經堪稱天下人,而織田集團內部同樣稱不上鐵板一塊,可靠性堪憂。六大軍團均有自己直屬的地盤和親軍。

由此可見這種環境與體制不存在強大皇權發展的土壤。天皇本身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甚至攝關,將軍在很長的時間裡都僅僅具有象徵意義。德川家康頒布的《禁中並公家諸法度》更是將包括天皇在內的整個朝廷作為吉祥物這個事實法律化。

另一點原因,日本由於制度慣性的存在,儘管在飛鳥奈良時期朝廷影響力僅限於畿內,尚未產生髮達的封建體制,但仍然存在著一種現象:權力由皇族與外戚分享,處於權力中心的天皇本人不掌握實際權力。中大兄皇子645年乙巳之變後即成為絕對的權力核心,然而他先推出舅舅繼位,和舅舅產生分歧後把舅舅氣死,卻仍然推出媽媽繼位,媽媽去世後才親自繼位。天武天皇去世後四年時間嫡子草壁皇子不繼位,而是作為皇太子與媽媽共同執政,可惜草壁皇子英年早逝了,終究也沒做天皇。更早的聖德太子也是一樣,不過聖德太子並未壟斷權力,而是與外戚蘇我馬子分享。由於六世紀之前的日本史記載過少,可靠性過低,這種制度慣性的形成原因尚不可知。


因為他們玩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是弒天子而取代之……說白了就是搶佔道義制高點然後蝦仁豬心的那一套

不管哪一家勢力,只有「上洛」才能接近「天子」,從而「挾天子」,進而「令諸侯」。否則連呼吸都是錯的(手動狗頭)


你把天皇看作是 教宗、祭司、湖大的代言人,就明白了


要說危險,在明治維新至戰後這一時期,天皇制的確有存廢的危險。

這主要是由於荷蘭人的歪解,把躲起來搞破壞解讀成了吉祥物,由外影響內,歐洲的問題在幾百年後波及到了日本。

話說,解讀日本是具有很大的危險性的,搞錯了拿去抄後果就會很嚴重,例如在荷蘭人理解中的君主立憲,事實上會造成失控,地主的失控,資本賈的失控。

人制變成了無人可制,所以大戰才會連續爆發。

當然,在客觀上,日本的架構運行起來也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往往柜子說自己是象徵的時候,權利反而很大。

強調是領導、至高無上、無人能及這些的時候,其實不管事,或者憋著壞看地主、資本賈裝 逼。

中日關係乃至地區關係最核心的矛盾點在於戰 犯的處理,戰犯是誰處理的?有沒有被處理?這倆個問題都很重要。

歐美的作風比較直接,不怎麼拐彎抹角,東亞這邊的戰 犯按照道理來講,應該不是美國處理的。

地主、資本賈自己處理自己這個選項也可以排除,一方面是當時的環境下不允許他們給自己審判、定罪。

另一方面是後果,土地、財產沒收,雖然沒死幾個人,但是飯沒得吃了。

正直的講,砍頭相對還要痛快一點,沒人會對自己下手這麼狠。

什麼都沒了,還要捆綁過去的家族榮譽,人前是貴族人後要吃土,活著受罪,禍延子孫。


有,但肯定不是不是多數,你看今年不就有人在悠仁親王的課桌上上擺刀嗎,而且這人事後說是對天皇制和皇位繼承不滿,還試圖直接用刀襲擊日本皇室僅有的獨苗。激進共和分子一定是數不完除不盡的,就看它是否和時代的特徵與需求契合併且能掀得起波瀾嘍


有一個百度百科平安時代四大惡靈之一的平將門自立為新皇跟著日本朝廷對著干,結果被日本朝廷派兵鎮壓了。

日本幕府需要天皇當教皇之類的精神領袖沒有廢除,當然日本左翼運動有人拿火箭彈轟炸過天皇皇宮,但沒成功,現在被宮內廳監視的日本皇室希望當平民廢除君主制度但很困難哈哈。


從近代開始,在外國人眼裡——不用管東亞——大君和天皇是兩碼事,天皇在西方人看來就是教宗。

由此引來一個問題,明治之後為什麼日本的政治精英在重建天皇制的時候要給天皇安排一大堆財產。

因為要通過「皇有」來確立天皇制,天皇的權力——除開法律關係之外——因為年代變了。

在法律上的確認當然是第一重要的,但那根本不夠,因為近代以來的法律關係,沒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原則來確保武力和神性能兌現出財富的定在,佔有就變得本質,因為這是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商品生產。

就像律令制完蛋之後,以京都特殊地位——公武文化融合後的傳統權威中心——為基礎的天皇的「和漢文藝」政治使命重建了天皇制一樣,天皇在這時就已經變成了一個正當化,合理化,合法化的管道和平台。

就像天皇可以是「萬世一系」觀念的載體,而幕府將軍只能去「明確」自身與這種觀念血緣上的聯繫一樣。

所以到了近代,隨著德川幕府的雙中心建設(京都,江戶),將軍和天皇的矛盾就在無規定的習慣中迎來了外部新秩序,誰來面對這個外部新秩序的強制,逐漸成為一個核心問題。

朝廷不能再是工具人了,必須有所決斷,也就是說起碼形式上要有所改變,要定一。


平將門企圖曲沃代翼失敗了,天皇得神聖性才得以保全。否則這位子為啥不能輪流做,畢竟同是天皇后裔,彼此彼此。


1.從攝關政治開始,天皇權力基本處於被架空狀態。而到了江戶時代,不只是天皇,整個皇室已經只剩下了名義上的參政權,對幕府不足以構成威脅,而幕府在名義上也權承皇室任命,沒有必要冒著受世間斥責、招來國內部分州藩反叛的危險去除掉一個羸弱的皇室。並且要是自己有想教訓的對象,皇室敕令是個很好的借口。

2.日本決意進行近代化時國家危機尚未到亡國亡種的地步,倒幕派想師出有名不能借救亡圖存的名聲,只能求助於舊權威,即天皇。既然是尊王攘夷的借口起事,就沒法反手把天皇給滅了。但取消天皇的思想在日本早就有了。

3.皇室從古代開始就首先受到大陸文化影響,搶先獲取了文化知識,而民眾又不識字,也沒啥閑工夫去吟詩作樂,導致文化上皇室和民眾割裂。哪怕是到了町人文化發達的江戶時代,也只有都市人和富農豪商才閑暇時間多點,而他們又沉迷於享樂之中,對衰退無生氣的皇室也沒興趣。對於民眾來說,皇室就像個傳說,虛無縹緲。

4.而二戰後,美軍為了借天皇更好的達到對日本的治理,防止民眾自發「一億玉碎」,也沒有取消天皇制,只讓發表了個「人格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