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石之封那是相當困難的,同一時期也就大幾百號人,而通常認為江戶時代有40萬武士。

大名至幕末共計274藩(ps,足利家未至萬石),他們肯定有萬石。

當然,一些大大名的家臣也能有萬石俸祿,略舉幾例:

加賀本多氏為5萬石

加賀長氏3萬石

加賀橫山氏3萬石

奧村河內守1萬7千石

前田對馬守1萬8千石

加賀村井氏1萬6千5百石

奧村內膳家1萬2千石

前田土佐守1萬1千石

仙台片倉氏18000石

米澤直江氏6萬石

水戶山中氏1萬5千石

渡邊半藏氏1萬5千石

尾張石河氏1萬石

平均一下,五十萬石大名會有兩到三名萬石知行的家臣,二十萬至五十萬或許有一到兩名,少於二十萬石基本就沒有了,而且這些家臣一般是家老級職位。

想要獲得這樣高的俸祿,基本上祖上都是在江戶時代前就成為了藩主先祖的重臣,要麼就是藩主的諸子及後代。

比如我們看薩摩藩:

能擔任家老的,基本都是島津支流,不到家老地位,除了加賀藩這種土豪,一般大名的家臣就不要想有萬石收入了。

全部加上去也不到千人吧(悲)


在看你肯不肯運氣好,會鑽營,走將軍親信捷徑,比如側用人,柳澤吉保,前沼意次都是如此一步登天。

不然的話,能拿到萬石的武士基本都是在大藩的重臣,但這些位置要麼出身世代藩內重臣,要麼才能非凡以致得到藩主破格提拔。這種大藩搞不好30萬石以上才能有萬石或者數萬石的重臣。大多數中藩重臣也只能千石以上待遇,絕大多數武士更是百石以下。

畢竟,藩的石高只是體現課稅的標準值,而不是實際收入。30萬石大名,就按五公五民來算,藩主拿到15萬石,但那是未脫穀殼,所以還要五合折之,7.5萬石,這是包括藩主收入和藩臣俸祿都在內,所以你覺得萬石武士俸祿,那要多大的藩才能有幾個?

而在幕府這邊,由於長期職位與祿高掛鉤,5000石的官制必須與要有5000石正祿,完全沒有通融餘地,導致很多收入低微的有才之人沒法發揮其長,更多是出自祿高很高的平庸之輩佔據其職。對於幕府來說也是問題,所以先是寬文五年三月,德川家綱時期,也因為物價飛漲而祿高沒有相應增長,導致旗本生活陷入困境,德川家綱另設職俸,比如大番頭2000俵,中番頭1000俵,新番頭,百人組頭700俵。這些職俸和本高對應,一旦擔任大番頭這些職位,相應增俸也可以給子孫世襲下去。

但問題有兩個,第一這些增俸對幕府來說是一筆新的負擔,而且也不能真正讓有才華的人在更高位置以盡起用。

所以德川吉宗時期,幕府採用新的足高制,收入低的人被提拔高位後,參考其職位給予相應收入,但僅限於任期內。比如五千石以下的人被提為大番頭,留守居等職位,就增補其祿高使之達到5000石職位要求,但當其辭職,死亡以後就恢復到原有祿高,只限一代,除非後輩繼續出任該職務。

但這也沒最終解決問題。收入低微武士要一下子躍升,要麼遇到將軍賞識,比如前沼意次以300石低微身份最終成為57000石,要麼就是遇到上級有意扶持,比如前沼意次把松平秀持從100俵五分的組頭升為5000石,但這也是刻意拉攏收為己用的目的。


非常難。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柳生宗矩,柳生宗嚴之子,柳生三嚴(柳生十兵衛)之父,他是德川幕府時代著名劍豪,大和柳生藩藩主,先後侍奉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三代的老臣。

大阪之戰的時候上過戰場、給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當過保鏢。

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是他徒弟,也是德川家光的三大頂樑柱之一(另外兩個是春日局與松平信綱)。

一手建立了整個德川幕府的情報網,身兼幕府的總目付(監視各個大名,類似於我國的紀檢委),將徒弟們穿插到全日本各個大名手下,所有大名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眼裡。甚至有不經幕府批准就可擅自行動的特權。

官位是從五位下丹馬守。

就這樣牛逼一人,直到他快退休了俸祿才剛剛上一萬石.....


德川幕府成立後獲得萬石以上俸祿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將軍或大藩藩主的庶子,具體例子有御三家、御三卿、會津松平家等親藩,島津家的御一門(重富、垂水、加治木、今和泉)等大藩分家;另一種是將軍把近臣或親戚提拔為大名,比如稻葉正勝(春日局的兒子、家光寵臣)、堀田正盛(春日局的親戚、家光寵臣)、牧野成貞(綱吉側用人)、柳澤吉保(綱吉側用人)、間部詮房(家宣側用人)、迦納久通(吉宗側用人)、有馬氏倫(吉宗側用人)、田沼意次(家重側用人),這些人都是從小當上德川家公子的小姓,在主君成為將軍後一步登天。


德川幕府三百蕃,旗本都是萬石以下,大約也就這幾百個人,從茫茫武士階級中只有幾百人能獲得萬石,可見難度多大?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關原之戰前追隨德川家康的,除去親代之外,也就柳澤吉保這些能夠獲得萬石封地。


如果按《葉隱聞書》的說法,

一個普通武士想要封千石都有難度,

更不要說萬石了。


這不是很正常嘛,沒有戰爭需要了啊,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領地越多越流弊,越富,其實不是,領地是要附帶兵役要求的。領地越多,家臣越多,負擔越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