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修練文武弓馬之道,文左武右,古之法也,需兼備之。---《武家諸法度》

有文臣嗎?即答即是無?當然不是,得細分。

在戰國時代,日本絕大多數掌權者是武士,武士就是職業軍人,即使一生專門從事文官之事(比如增田長盛),他們也不是職業文官,而是以軍人身份事文職之事,隨時可以行軍旅之事,但你可以在實質上將其視為文官。

許多武士都有公家官職,有許多官職是文官,比如大納言,大膳大夫,但前田利家和武田信玄是實打實的武將。

公卿中倒確實有許多專門文官(文官身份+文官權能),只不過但公家在戰國基本喪失了權力,絕大多數人已經有名無實。鷹司家和山科家掌控著京都魚類買賣的營業稅賦課權,而一些公卿(如庭田氏)仍然在履行舉辦慶典、起草文書等文職公務,這些人倒可以稱為專門文官了。

所以結論是,武家在嚴格意義上沒有專門文官,但有實質文官,公家中有嚴格意義的文官。


1.日本戰國中有文臣嗎?

首先從源氏開創室町幕府以來,日本的政局都是掌握在武士階級手裡的,大到將軍,中到管領,小到守護大名,守護代,都是武士。而傳統意義上天皇轄下的「文臣」,基本都是擺設,起到的作用無非是給朝廷和大名之間搭建溝通(要進貢)的橋樑罷了。

而武士階層里,也分偏文,或者偏武的類型。這個意義上武家裡存在偏文的「文臣」。

在戰國時期,比較著名的有豐臣政局體系下的:

豐臣三中老:生駒正親(贊岐17.8萬石)、堀尾吉晴(遠江濱松12萬石)、中村一氏(駿河駿府14萬石),當然,這三位前期還是打仗居多,政局穩定之後偏文,主要負責五奉行和五大老之間的溝通協調

豐臣五奉行:淺野長政(甲斐22萬石,主管司法)、石田三成(近江江北佐和山城19.4萬石,主管行政)、前田玄以(丹波龜山5萬石,主管宗教)、長束正家(近江水口城5萬石,主管財政)、增田長盛 (大和郡山城20萬石,主管土木)

這些武士,平時也不是不會劍術、打仗(當然水平各有高低),比如石田三成,也泡過忍城,也出征過朝鮮,但平時還是以處理政務為主。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是存在「武家文臣」的;而傳統含義上的「公家文臣」,只不過都是一些要錢使者,禮儀使者,祭祀使者罷了。

2.文臣立功了如何封賞?

公家文臣沒什麼「立功」的說法,就是論資排輩混個虛名官兒。

武家文臣立了功,封賞無非三件事(武家都一樣):

封地、賞錢、官位

封地自不必說,上面舉例的內容里也寫明了這些武家文臣受封的領國和石高

賞錢就是給金銀,大小判,或者茶器(織田信長就很喜歡用茶器來籠絡家臣,通過賦予茶器超出其本質的價值,賜予功勞大小高低不同的家臣,以便讓家臣意識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官位這個比較複雜,原則上官位都是朝廷下發的,但武家很喜歡自己給自己封個官,聽起來好聽,地位也顯得高。但要是想真正意義上的受封官職,就得先通過大名,搭橋到公家文臣,利用影響力或者塞錢給朝廷,請天皇下敕命來封,才有效力。

3.文臣也封藩嗎?

這個藩,和上文說的領地,大致意思相似,但有細微區別。

藩,一般指的是江戶時代諸藩,是建立在德川江戶幕府《武家諸法度》和《一國一城令》的制度下的行政單位。通常有「江戶三百藩」一說,可見藩國數量之多。一般用地名、或領主名命名。

同時,根據地位不同,分作御三家、親藩、譜代、外樣幾個等級,等級之間不僅城池建築結構、城下町規模都有不同限制,連前往江戶參覲,謁見的席位也有差異。

這個背景下,以武家文臣受封藩國的,比較著名的就是本多正純,受封宇都宮藩15萬石。他和他父親本多正信都是德川家康手下非常得力的文治武士。


武士階層既有武將型,又有文臣型。

不是說一名武士就只被局限在武將或文臣上,而是或多或少都會些武藝文功。


非武將成為大名的也有,安國寺惠瓊,毛利氏外交僧,之後成為毛利軍師,最後封伊予國六萬石。


有,但來源複雜,後期都重視後勤和建設之後,文官地位才得到了提升。

奉行有臨時也有常設的,包括了各個方面的其他事務:建設、徵稅、檢地、運輸、採買等。高級奉行一般由武士兼任,低級奉行有聘任的。奉行的任務是「主命」,完成之後一般是給與錢或者米的獎勵,以及「功勛」。做得好的奉行有可能被提拔為武士。

戰國時期的文官前期是不被重視的,可以說沒有專職的文官;後期勢力減少、統一程度提高之後,文官才得到了重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