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明很悲伤的事时,第一时间没有哭也不感到很痛苦,在事后才非常难过哭出来。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或科学,比如大脑的反应措施)解释吗?


因为你的大脑会第一时间启动一个保护。机智是不相信这件事情发生,即使这件事情发生大闹也会屏蔽掉一部分心里痛觉,以保证你能够活下去。真正产生想哭的情绪的时候。往往是事情已经发生过一段时间,当这件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的。我们人类能够生存繁衍至今区别于低等动物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我们有情绪和思维。思维是可以帮助我们去控制情绪的。如果情绪没有控制就蔓延开来。那对我们的心理冲击是不足以让我们活下去的,因为断崖式的悲伤它会影响我们的激素水平。使我们的负面情绪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所以一般在回忆的时候产生的痛觉才会让我们想哭。产生痛觉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回忆。


发生悲伤的事不等于产生悲伤情绪 表达悲伤情绪的方式不一定是哭。

楼主是想问为什么事发到产生情感体验会有个延时吗?

基于情感评估理论(appraisal theory),情绪产生过程如下:

事发(trigger刺激产生)--&> 评估( appraisal主观判断事情是积极/消极的)--&>情感体验(emotion experience)--&> 应对行为/表现(action)--&> 再评估(reappraisal)

如果事情只是发生 不过脑子 你不去想它 就自然不觉得这事儿有啥大不了的了,反之 你多多反刍 还能对同一件事 再多品出来些不同程度的别的情绪。


终于有人邀请我了,谢谢哈~

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有拙见要发表一下。

心理学的很多个角度都可以解释为什么不会第一时间哭。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不会第一时间哭,有的人会第一时间哭,有的人不会第一时间哭。

那么到底会不会第一时间哭?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个体间差异是最重要的,其次还有性格,心境,观念多方面因素。

先备注下来,空了回来详细回答


w会不会哭,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当时的情绪和心理;另一个是主体当时所面临的事实及环境。

当我们突然遭遇极其痛苦的事情时,首先,我们有一个接受这个事实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首先要承认这个事实,然后才能产生自己情绪,但是大多人在突然遭遇这种痛苦的时候,有一个质疑的过程,判断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比如,我的朋友真的背叛我了吗?他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我的亲人去世了,前几天还和我在一起。。。)

其次,是判断当时面临的事实和环境。突然遭遇的痛苦一般超出了人们的预想,而且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应对理为复杂的现实问题,还需要很多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往往容不得人们停下来悲伤,而只有处理完当下手上急迫的事情后,才能停下来关注自己的忧伤。

最后,对大多数男的来说,因为一般要在家庭中扮演顶天立地的形象,在单位要体现不怕困难的形象,在对象面前要表现出不惧的男子汉,所以也才有「男儿有泪不轻弹」,也只是在寂静的深夜才放声大哭。说的是男孩子,其实,女孩子有时候也是一样的。


哭,我的理解是,人开始做一件事的同时已经产生了心理上的最大下限,这是底线。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情感因素对事件处理,最终结果高于这个最大的下限。所以心理上产生不适感,这个不适感有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表达,哭也是这个情感表达的范畴。

另外说一下,在不适感后的情感表达,不应该是情感的全部,不应该扩大化,需要细分和分析,以及良性的对策。这有助于从源头解决问题。


心理学当中重大悲伤的心理过程第一步是否认,第二步才开始接受事实。

所以,在很悲伤的事情发生时:例如重要亲人的去世,自己失去肢体……我们往往不愿意接受事实已经发生,而在心理层面否定了这件事:不是的,不是这样的。我们会假装对方还活著,自己依然还拥有失去的肢体部分一样,假装正常的生活。直到不得不面对这件事为止。

也是心理防御的一种,帮助我们在极端痛苦中活下来,或保有活下来的意愿。


因为痛极使人无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