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己是天性吗?

我为了自己的心情和运气去帮助他人

我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和别人交朋友

我为了自己的形象去帮忙干活做事

即使当时没这么想,但潜意识里就是这个样子


把问题稍微修改一下↓

我为了自己的心情和运气去【伤害】他人

我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故意【坑害】朋友

我为了自己的【英雄】形象去做【欺负别人的】事

即使当时没这么想,但【兴致来了】就是这个样子

↑你看,把这些作为一个人渣的自白一点不违和。

被我修改过的描述,更符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另外这也不算自私,算自甘堕落。

↑不是针对任何人,就是做个样板。

——————喷神(知乎官方指定喷子)

没人知道的情况下贪一点钱财,谁没想过?不负责任的性爱,谁没想过?恣意妄为的出口伤人,谁没想过?杀掉自己痛恨的人,谁没想过?

不要说,没做过的都是有贼心没贼胆。人没有干不出来的混账事。

安全手册的每一句话都是无数条人命;刑法的每一条都是人类的罪恶,而且还不如安全手册全面。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私的基因,每个人都有罪恶的基因。

从这个角度,人类的自私是客观存在的。

这也不是把人类单独拎出来批斗,这是生物演化的必然。看看弱肉强食的自然界,连大树都知道要尽量长高、尽量遮住自己的一片天,好把比自己低的植物遮住饿死。

——————犯罪专家

另一方面,人类又是理性的,人类发明理性,人类进化出思考能力。

A对自己有利

a对自己有害

B对别人有利

b对别人有害

AB利人利己

Ab损人利己

aB损己利人

ab害人害己

ab先淘汰,疯子傻子才会干害人害己的事。

aB第二淘汰,损己利人的事不能长久,损来损去,自己的利益总有一天会被自己让干净。

剩下的AB和Ab,其实就是效率/智力问题。Ab效率高,抢一百万比创造一百万容易的多。但AB要有更大的智慧和耐性。

AB和Ab的共同点都是A。所以,人肯定是自私的。但这是数据分析的一半。

B比b困难的多。

我们不妨这么想:你是希望你周围都是AB呢,还是希望周围都是Ab呢?

傻子才希望自己周围都是Ab,那就意味著你周围的人都想占你便宜,意味著你每时每刻都要提防身边人。对吧?

最好的情况是,你周围都是AB,都是利人利己的人。

不过别忘了,敢选择做AB的人,都是聪明人。这种聪明是超越Ab的。你要做Ab,相当于周围人都成了aB。刚刚也分析了,做aB长久不了。人家不会做的。

以上是数理分析,不对应客观事实。

——————匿名用户(战略反击专家)

根据【匿名用户(战略反击专家)】的分析,你为了对付Ab、ab,你最好表现出Ab,这样不吃亏;面对AB、aB,你表现出Ab,你占便宜。

这里就把【犯罪专家】的【感性】和【匿名用户】的【理性】统一起来。结论就是,Ab是最佳选项。

至此,本题算是答完了。自私,的确是天性,而且,也是最佳策略。

说实话,我在写这个回答时,是带有自己的偏见的。我是想写出「自私不对、自私不好」的回答的。你们要是看我的其他回答、所有动态,我从来支持世界大同。

但,我的回答写著写著莫名其妙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对不起。

——————洗地专家

不过根据【匿名用户(战略反击专家)】的回答,还有其他演算法。

比如AB遇到Ab、ab时必然吃亏;遭遇AB、aB时才占便宜。所以AB难做。

而aB只有遇到AB时才不吃亏。

ab谁遇上谁倒霉。但ab遇上谁都不吃亏。

这时就可以得出一系列可怕的结论:

aB是大家都喜欢的,所以我们歌颂奉献,尤其是无私而廉价的奉献。所以稍微有脑子的人就不会做aB。除非被洗脑。

ab是社会公敌,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一类人。再怎么废除死刑,这类人也不能废除死刑。或者说,是对别人有害无益、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

Ab是最保险的一个策略,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做Ab。

而AB是受益最小而难度最大的选择。受益最小,是因为除了和自己人AB来往获利,另外的可获利的交易对手aB正在自取灭亡。

所以,【一个理性人,自己的策略是利己的Ab,占便宜不吃亏;人际上希望自己的交易对手是利人利己的AB,毕竟AB是真正创造价值的人;同时社会舆论上忽悠别人去做损己利人的aB;唾弃害人害己的ab】。

——————匿名用户7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用ab、AB、aB这些非理性的策略?

这是一个能量问题。

一个人在自己胳膊上划一刀,没人说他不道德,会说他傻;一个人给另一个人来一刀,别人会说他混账,不会说他傻。

a是傻,b是坏。

维持高级一些的智力或者道德,需要更多的能量。你要变聪明需要学习,学习耗能高;你要提高自己道德水平就要不断思考道德是什么,耗费能量到枯竭——所以很多哲学家哲学来哲学去抑郁了。

ab,害人害己的人,就是又傻又坏的人。之所以采取这个策略,是因为这个策略耗能最低,什么都不想,想起一出是一出。

那么,到底是A耗能高还是B耗能高呢?

思考这个问题很简单。聪明的标准是数学。学数学,我们知道,读教材做题听讲,但你必须理解,不理解没用。相对的,道德不需要理解,照著社会公德做,随大流,你在别人眼里就是好人。

对比一下,我发现很多其实又蠢又坏的人会标榜自己道德水平高。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这说明,A耗能远远超过B耗能。

B耗能低于A,所以aB也是一个低耗能的策略。耗能高于ab,但可以和Ab/AB/ab往来。和ab不吃亏;而Ab的主要目标是AB,毕竟aB也没啥可捞;而AB会让aB获利。总的来说还过得去。

而Ab的能量显然高于aB,但Ab是只进不出占便宜不吃亏,收益大于耗能。

而AB,显然是耗能最高的,不但要学习到A,还要思考到B。

这里,AB的B和aB的B是不一样的。aB的B是听说的,AB的B是听完自己理解的。

真正的文科生应该知道,理解文科的东西其实比理解理科的难。因为理科的东西你理解了,你就可以给别人讲出来,不管别人听不听得懂,另外你也不会再继续想这个问题。而文科的东西,你知道你理解了,就是讲不出来,而且控制不住的继续想。

这里又有一个残酷的结论:【要做AB,前提是有很高的能量,不然发展不了A和B。】

——————匿名用户5

最后一个问题。

生而为人,当做君子。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人,比为学难的多。

讨论了AB,Ab,aB,ab,其实,我们应该做AB,也就是圣人。

圣人的标准、AB的标准,其实比我们以前传统上认定的标准要严苛的多。

比如,圣人是给予别人的,圣人要有良知。

而圣人又不应该是牺牲自己的,那就成了aB。刚刚我们计算过,aB对别人好,但aB是自取灭亡的。如果我们混淆了AB和aB,宣扬把自己奉献给别人,我们就是在集体道德绑架别人,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吃人的礼教社会。这是必须要避免的。

利人利己,说起来容易,怎么可能做了什么事对别人有利对自己有利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无中生有」的创造价值。创造出价值,自己留一部分,分给别人一部分,这是唯一的解释。这才是大智慧,这种大智慧甚至可能超越老子。毕竟,老子只是发现「道」,而真正的AB是利用「道」的原理来创造。

社会财富,其实都来源于AB。Ab是掠夺已有财富、aB是奉献出自己已有财富、ab是浪费已有财富。所以AB是社会财富唯一的来源。

而和Ab相比,AB必须比Ab的效率高才行。但「创造」怎么可能比「掠夺」效率高嘛。所以AB要比Ab聪明,尽力提高自己创造的效率,这个效率即使不能追平或超过Ab,至少给自己一个余地。至少让自己不要感觉太吃亏。

同时,AB是聪明的,干Ab的事绝对比Ab效率高。所以AB还要克制自己,克制自己不要做Ab。这就是传统圣人的要求。

最后,AB和Ab,对aB、ab态度一致但出发点不同,导致力度不同。Ab容忍aB是可以从aB身上占便宜,而AB是要保护aB甚至改变aB的。虽然aB道德上更接近AB,但因为能量差两个数量级,aB永远不能成为AB(这话有点绝对,但数理分析结果就是这样),所以圣人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相对的,Ab反对ab,是从个人角度反对ab坑害自己(怕ab坑害自己),因为AB策略本身就是从个人角度推断出的最佳策略。而AB厌恶ab则是从社会角度(恨ab坑害任何人,尤其是aB),所谓圣人「嫉恶如仇」是也。

总之,做圣人根本就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从成本收益分析,做圣人太吃亏了。虽然aB也吃亏,但好歹aB不用费太多能量啊。

ab的死法是众叛亲离被赶尽杀绝;aB的死法是积劳成疾劳而无功;圣人的死法是机关算尽劳心劳神(诸葛亮)吐血而死。只有Ab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丰衣足食。

我知道根据数理计算我们应该做Ab,不过我选择做AB。

我不鼓励别人也这么做。

我和你们不一样。真吃不上饭,我可以让【犯罪专家】去做Ab的勾当。。。而我能保持AB的心。。。

听起来有点分裂是吧。

——————法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佛教著名经典《佛说十善业道经》,经中说:「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按照佛教的说法,何为「为己」?即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才是「为己」。——来源网路(补充:网友提醒,佛经没有这句话,一番查证确实没有。)

不懂佛法,借用儒学经典回答题主。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不是天性,从基因层面来说,基因才是真正为自己自私地繁衍(《自私的基因》),「为己」和「为人」的区别在于做事的动机,自己真心实意想做的事,即是「为己」;为了得到外界的赞誉或利益,即是「为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为了自己的心情和运气去帮助他人」,如果换一种说法「帮助他人会让自己感觉到心情和运气都好」,这样基本可以认为,你是真心想去帮助他人,这是「为己」。

子曰:「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为了自己的快乐而和别人交朋友」,如果换一种说法「跟优秀的人交朋友让自己快乐」,即不是带著其他功利目的去交友,这是「为己」。

子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孟子曰:「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为了自己的形象去帮忙干活做事」,这是「为人」,也即是「利仁」、「行仁义」,但不是「安仁」、「由仁义行」,境界不同。


为己当然是天性,与生俱来。如果无能为己,能生存都未能得,何来为社会贡献?

为己,使人能趋利避凶,是能生存的基本技能,假若无有,人遇火而不知缩,遇水而不知避,则人类甚至所有物种都早已灭绝,何谈生生不息?故,为己是天性,与生俱来,且是生命生长安全的第一要技。

但凡事都该求个适度。有坏人要害自己,正当防卫的要求是阻止侵害行为的继续进行,如果阻止侵害行为后,还要继续对坏人进行伤害,那就是过度了,这种「为己」就是批判。

在朱子与阳明先生的宋儒理学中,这种为己的行为称为「人欲」。适当的人欲是天理范畴,值得尊重,故朱子称「遏」人欲。有的人认为,朱子说「灭人欲」,阳明先生说「去人欲」,这些理解都没错,错只错在其使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连人欲都未能了解始末,也不知人欲具体所指就称全部灭绝扼杀,不能不说是盲目不仁。非要把「灭人欲」,「去人欲」解,只能使当悟理的境界到达悟道成功的状态时。它是一种理想的思维状态,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刀一切之力,是持志以恒,苦心求圣的达道佳境。盲目地从书中看到这几个字,就马上说「灭」,马上做「去」,不能不说愚笨。还有一些人,不但自己是这样做,还要所有人也如此做,使圣光殒灭,非常可悲。

窃以为,正确的做法应是,首先要认识「为己」中哪些是必需要的,哪些是生命成长发展不可缺的。例如衣食住行,以志向为主导,认识自己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在需求以内的,都是合理的为己行为,无可厚非。在需求以外的,则须慎重考虑选择,过分则应遏制,使「为己」趋于合理,则无咎。

志于圣贤,则以存天理,灭人欲为理想,并持志以恒。

志于能者,则尊人欲,适天理,以不过为务。

甘于平庸,则肆人欲,无位则无咎;有位则悔吝,有凶。


算,而且是狠毒的自私


主要是看一个人的心胸如何,所理解的含义也不同!

心胸狭窄的人,就会处处从小处计较,处处贪小便宜,反而落了下乘。而心胸开阔之人首先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干大事者不拘小节


谢邀!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这可以查查字典什么意思。

自私,利己,利他,双赢,损人利己

搞清这些的差异应该就能懂了。

我觉得你的状态很棒,应该朋友也多吧。

继续努力吧,好的天性没必要改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rén bù wéi jǐ, tiān zhū dì miè,此处「为」念作wéi,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经常被误解为人如果不为自己著想,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选自「百度百科」。


个人并不推崇中国这类………个人主义的古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