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後漢書·西域傳》對東漢西域諸國戶數的記載,各國領戶多者兩三萬、少者亦有一兩千,已達到了漢地置縣的戶數規模。且注意到傳文中明確提及匈奴、莎車對西域諸國「斂稅重刻」、「重求賦稅」,是西域諸國的領戶應該類似於漢地郡縣繳納賦稅的「編戶」。既如此,漢朝爲何從不在西域設立郡縣,或準郡縣級別的屬國、道?僅僅是因為西域會經常受到匈奴的侵擾嗎?(請注意我問題的關鍵是「從不」二字,而非疑問爲何漢朝不在西域全面推行郡縣制)


關於這點, 有很多原因, 基本上羅列在《漢書. 西域傳下》班固所著論贊之中作為總結:

贊曰:孝武之世,圖制匈奴,患其兼從西國,結黨南羌,乃表河曲,列西郡,開玉門,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單于失援,由是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是以末年遂棄輪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聖之所悔哉! 【且通西域,近有龍堆,遠則蔥嶺,身熱、頭痛、縣度之厄。淮南、杜欽、揚雄之論,皆以為此天地所以界別區域,絕外內也。書曰「西戎即序」,禹既就而序之,非上威服致其貢物也。 」】西域諸國,各有君長,兵眾分弱,無所統一,雖屬匈奴,不相親附。匈奴能得其馬畜旃罽,而不能統率與之進退。 【與漢隔絕,道里又遠,得之不為益,棄之不為損。盛德在我,無取於彼。 】故自建武以來,西域思漢威德,咸樂內屬。唯其小邑鄯善、車師,界迫匈奴,尚為所拘。而其大國莎車、于闐之屬,數遣使置質於漢,願請屬都護。聖上遠覽古今,因時之宜,羇縻不絕,辭而未許。雖大禹之序西戎,周公之讓白雉,太宗之卻走馬,義兼之矣,亦何以尚茲!

班固提出了兩點:

1. 漢朝人認為西域處於絕域, 中國九州之外, 【皆以為此天地所以界別區域,絕外內也。 】, 【禹既就而序之,非上威服致其貢物也。】, 道遠路厄, 不能置郡縣以統治。

2. 時人以為【得之不為益,棄之不為損】, 認為西域是一塊雞肋之地, 置郡縣也沒有太大得益不如羇縻以治之。

不過, 其實這兩點困難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最重要一點就是, 【漢武帝沒有在西域置郡縣】。

自漢武帝以後, 兩漢很少能跳出他所建立的格局, 設置郡縣於域外。王莽時開了一個【西海郡】, 東漢明帝時因哀牢內屬又設立了一個【永昌郡】, 其餘時期大多在漢武帝所置郡縣上小修小補。如果漢武帝在他有生之年再在河西四郡之外建立多幾個【車師郡】、【輪台郡】, 即使最後被西域都護取代而撤消, 恐怕樓主就能釋疑。

然而, 漢武帝有生之年, 匈奴對西域仍然有不小影響力, 設置郡縣的時機仍未成熟, 直到漢宣帝時期, 鄭吉以西域都護統轄諸國後, 時機才算成熟。

其實, 在漢宣帝時期鄭吉首設西域都護以後, 漢室找到對西域管治的最佳辦法, 就是以西域都護監控西域諸國, 就放棄以郡縣制直轄的模式, 之後也沒有在西域置郡縣的理由。總結而言, 就是不得其時, 有心將周圍諸國都劃入內地的漢武帝時期, 時機未成熟。 而時機成熟後, 後世諸帝, 反而沒有這種雄心壯志。


沒有太多的馬 交通不是那麼便利 另外,那邊不好種地


行政成本太高,按照漢朝的中央集權體制去經營西域,整個中央財政會被拖垮。《後漢書》里對匈奴的描述準確的理解應該是,匈奴隔一段時間就去西域諸國打劫一次,並非漢朝的定期賦稅。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在喀什收稅,然後通過陸路運到西安,這期間的消耗該有多大???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讓整個西域處於羈縻狀態已經是漢朝行政能力的極限了。我們學習的歷史課本往往喜歡畫版圖出來,讓我們覺得漢朝實際控制領土很大。其實,在大多數的時候,邊疆地區都是控制交通要道,在交通要道設置軍事據點而已。設置郡縣這樣平面鋪開式的行政,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在這裡可以簡單的羅列幾個行政成本給你看看:1、公務員的數量與工資(長官必須是中央派的);2、維護當地安全的軍隊與穩定的後勤補給(這裡面涉及到軍隊的人數、裝備、訓練等等);3、與中央頻繁通信的郵政系統(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消耗,你可以查閱一下漢代河西走廊上驛站資料);4、當地居民完成漢化的教育成本和時間成本(語言、文字、習俗等都是要有中原人士去教化的)。


當地各國,均為王國,自有王,有官有吏,漢朝要派自己的官員進去,置當地王公貴族於何地?如果要「改土歸流」,成本過高,如果不改,那派個官員去有何用?當地如反叛,這個官員立即就被殺掉了,還不如不派


因為西域地區歷來都是一個特殊的地方,所以才會設立一個這樣的機構,其實實際上這個機構和郡縣級別的區域是一樣的。漢朝西域都護府在當時那個歷史條件下主要的任務就是守護邊境地區的安寧和穩定,並且可以將西域各地區之間的關係協調的更好,保證絲綢之路一直順暢下去。在漢朝西域都護府成立之前張騫曾經兩次出使到這個地區,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漢朝的勢力才會更加順利的滲透到西域地區,儘管那時候漢朝並沒有能力完全掌握西域的政權,但是卻已經有了比較先進成熟的統治思想,所以非常重視和政權有關的一些機構,希望通過這些機構的設置可以將漢朝的一些制度通過整編在西域地區實行,從而將西域漸漸融合到漢朝的統治中來。


控制講究成本,而該地區漢人太少,漢文化控制不深。漢字交流不足。則以成本,穩定計,當然是「港人治港」,移風易俗太難,只能以其風俗為主!便於統治。

地理與中原地區太遠,地理環境也不是農耕地帶,沙漠站主導。以商業貿易為主,綠洲經濟自主。

中原王朝周邊對手太多,控制以穩當先。


把西域當成自己的領地,恐怕只是漢王朝的一廂情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