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年的新形势,2014年之前印度有四大本土手机品牌,合称「奶牛」(MILK)。

即Micromax、Intex、Lava、Karbonn,他们曾一度占到印度市场的46%,几年前是能令印度全民都为之骄傲的民族企业。

当然,这一切从2014年开始改变了。

包括三星、小米、OPPO、VIVO等外国手机巨头纷纷杀入印度,外企们拥有成熟的产业链与技术,将本土品牌逼上绝路。

曾经的四大品牌「MILK」基本消失,虽然也有Jio Phone的异军突起,但印度本土品牌完全被压制的大势却不可阻挡。

2020年,印度本土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低于3%,基本可以宣告被淘汰了。

虽然莫迪主打「印度制造」,但面对外企全面攻陷市场的现状,显然无能为力

印度手机市场受到了极高烈度的竞争,最终是由韩国中国品牌脱颖而出。

不过印度目前也在借机构建自身的电子产业链,希望逐渐完成进口替代,让属于自身的本土品牌崛起,夺回自己的市场。

这种苗头倒是越来越明显了。


任何一样商品的生产,都是一个工业生产系统化的问题。那怕是生产最简单的口罩。

口罩。这可以说是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低端工业品了。产品低端,生产过程也不高端。

口罩的构成很简单:市场上常见的一次性口罩是由无纺布原材料做成的,需要用到的材料无外乎无纺熔喷布、鼻梁条、耳带等材料。

口罩的制作工艺也非常简单:除上述原材料外,还需要生产的设备是口罩打片机、口罩耳带点焊机、口罩包装机。

  生产流程更简单:将无纺布原材料挂于口罩打片机料架上,调试OK后机器自动生产,出来的就是口罩片,再将口罩片转到耳带机上进行点带,出来的就是成品,再进行包装。

所以中国一天可以生产2亿个口罩,是平时全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10倍。 所以,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没有这种生产能力。小小的口罩虽然没有什么科技附加值,但并不什么国家都能大规模生产的。

首先你得有一个强大的化工行业,来保证口罩生产的上游产品无纺熔喷布的生产;然后你还要有一门强大的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业,来保证口罩的金属鼻梁条的生产。当然,如果你觉得还想降低成本的话,你还可以采用塑料鼻梁条,这就涉及聚乙烯的生产技术,而聚乙烯的生产,又涉及到了填料、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著色剂、抗静电剂生产技术与工艺等,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塑料。然后,你还要有稳定的粘合剂供应来生产把棉花纤维粘合起来形成无纺布。

如果生产的是普通防尘口罩,那你还要有一个强大的农业,有足够的棉花产量来保证口罩的生产原料,而我们中国的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产量等农产品连续居世界第一位,所以,原料问题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问题;之后,你需要有一些轻纺业,来进行口罩的生产。

生产口罩虽然简单,但规模化生产却一点都不简单,它涉及到种植业、纺织业、冶金、化工等现代工业所需的各个工业门类。

而印度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远没有形成现代工业体系,以至于连一些日用品、文具、玩具这类低附加值的商品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因此,印度生产智能手机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印度并不是不能生产智能手机,而是不能形成规模化大生产——你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供应链条,大部分原料及零件都需要进口,再加上没有先进的技术工艺。结果就是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这样的产品,会有什么竞争力呢?

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是:印度的航天工业还稍微可以看得一下,正是因为航天工业属于小众工业,并不需要规模化生产,可以不需要过于计算成本的原因。


因为印度自己生产不了啊!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


10年前中国国内市场也是被外国公司主导的


他们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也落后,主导产业也不行


还能说出一个印度品牌么?micromax?lava?intex?karboon?还有哪个没凉呢?


90年代的中国,难道不是诺基亚,爱立信,三星,索尼的天下?因为落后嘛。。。


本土工业没有发展兴旺的土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