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需求(含PRD)能够被精准不麻烦的复现,说明产品经理描述此需求比较清晰。

产品经理一般是通过先自我吃透需求,然后再对需求进行聚类、递归和因果表达出来。

如下图:

作为产品经理(万金油角色)也需要去梳理了解产品角色逻辑,方便更好的沟通交流,其实产品逻辑可以分为四大类:基础产品逻辑、业务逻辑、系统逻辑和思维逻辑。一般通过四个方面如下:

业务逻辑篇

基础产品逻辑篇

系统逻辑篇

思维逻辑篇

具体理解如下:

业务逻辑:需要业务伙伴解释清楚:这个业务想为哪些用户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目的是什么?——业务评审会

产品逻辑:需要产品经理在这个场景中能满足业务的哪些需求,通过原型交互方式、不同页面的跳转规则、角色判断等来对项目组其他同事梳理清楚。——产品评审会

视觉逻辑:需要依托于产品经理做这样的原型背景下,UI应该用怎样的视觉来让对应用户沉浸在该场景中。——设计评审会

交互逻辑:UE协同产品经理表达怎样的交互让用户感觉更加的友好,增强用户的操作感——交互评审会(和产品评审会一起)

开发逻辑:有些逻辑可能用技术语言描述更清楚一点,以及对技术有特殊的要求。前后端介面、数据对接等。——介面评审会

至此描述一个需求功能点需要产品经理站在被传达著的场景,思考被传达者所了解的需求数据,如果他知道的不多,那么产品经理帮忙补上。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可以简单地回答几个核心要点。

在回答之前,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多少有些模糊,不够清晰,比如:

  • 这个需求是否是关于软体的需求?
  • 产品经理和清晰地描述?

不同的对象,描述的方法也会不太一样。对业务有业务的描述方法,对技术有技术的描述方法。所以,在描述需求功能点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规则就是:

用对方能够听懂而且可以深入理解、无歧义的方式来描述需求。

接下来我们假设这个问题是在问关于软体的需求,我们来看一下某一个需求功能点的描述方式:

  1. 如果需求功能点比较小、比较简单而且独立,可以用User Story的方式来描述需求,如果情况刚好相反,那就用Use Case。
  2. 交互可以用低保真原型,如果一定要『清晰』,那就得用高保真了。
  3. 用文字的方式说清楚业务规则,可以举例说明,这一步如果做的比较到位,测试用例也就快出来了。

通常来讲,能做到以上3步,单一的需求功能点就已经很清楚了,如果还不够,可以继续:

  • 对于技术团队,如果遇到了复杂的业务逻辑,文字描述容易引起歧义的话,伪代码是消除歧义的必杀技。
  • 为了消除各方可能出现的歧义,需要说清楚项目的目标、需求的由来、相关的背景、制约的因素、未来的规划、相关需求之间的关系等等。
  • 需求功能点不仅涉及到功能,通常还涉及到其他类型的需求,例如:性能、质量、管理、维护......,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弄清楚,不要遗漏。

如果你做到了上面这些,可以说,单一的需求功能点已经清晰无歧义了,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在需求过程中保证需求功能点的清晰度,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希望回答了你的问题。


先整理个名词表,务必统一所有名词及解释。如果受众无法接受英文缩写,请务实一些,用朴实的中文 ------ 你信手拈来的 CP (内容方),你的程序员可能百度了一下,曲解成「情侣」。

复杂的功能点,说之前,自己先画一遍;公开场合,自己先预演一遍。

能画清楚的,不用加旁白,剩下的时间交给别人看、琢磨、提问题。

画不清楚的,补文字,让别人看的同时自己做解说。

如果是可视化产品,利用好原型工具,时间准许的前提下,事无巨细,尽量 100% 还原。

如果是非可视化的,学习使用各类流程图。

不要试图描述如何实现,不论是技术工作、美术工作、或者跑腿工作,只聊想要的结果。

最后,不论对方是否真的明白了,都要不厌其烦的从头核对一遍。


补一个小故事:

15年前,要给公司开发一个网页。

之前合作过的策划(当时公司没有产品经理这个概念,我们称为策划),通常是交给我一张A4纸,上面1、2、3、4的罗列功能,用心一点的会像写论文一样,每一点下面再罗列(1)、(2)、(3)小点,然后补充大量文字。

这次这个策划有点特别,一个新入职的同事。他交给我一堆A4纸,大概60多页,每页纸上面都手绘了整张网页的所有细节,然后在互动的元件边上用类似 「word 批注」的方式绘声绘色的描述为什么有这个互动、要如何互动、互动后的结果、能解决的问题。

当时觉得他这个搞法很新颖,而且特别效率,顿时对他有了极大的好感。当然,直到今天我们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合作伙伴。

他的这一套,之后有了更专业的说法和工具,比如原型设计(Axure),敏捷开发中的 user story 。

遇到脑子清楚的人,确实是工作中最值得庆祝的事儿。


以人为本,从用户出发,找到用户的需求点,根据这个需求点设计和开发产品,进而可以清晰的找到产品的需求功能点!


首先,先界定好你的产品要解决目标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这里需要描述:

  • 你的目标用户是什么样的?
  • 他们在什么场景(时间、地点)产生了什么样的动机(问题、目标),因而产生了什么需要?
  • 在这个过程中,你期望解决什么问题,帮助用户达成目标

其次,你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这里需要描述:

  • 为什么是这个解决方案?你的思考排序维度都是什么?(投入产出比,试错成本低还是商业价值等等)
  • 都有哪些功能集合来支持这个解决方案
  • 最核心而重要的功能是哪些?有哪些是非必要的功能(锦上添花,可舍弃的)?

最后,展开重要核心的功能详细描述:

  • 用户如何使用这个功能,也就是用户流程
  • 关键的业务辞汇描述,让协同者理解你传递的专业或业务辞汇,降低后续沟通成本
  • 明确描述验收和走查的标准,让开发和测试聚焦关键范围

也可以参考如下需求文档的样例:

这是我们工作多年对需求描述的最好的实践理解,希望能回答题主的问题,帮到你


说不清楚就画出来,软体用的不顺手,就直接在纸上画,如果画都画不出来,那么就说明自己的思路还不清晰,继续整理思路。如果能画出来,那么基本上也就可以清晰的表达清楚了


这个问题很抽象,而产品经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办法就是明确问题的用户场景目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个问题的三个重要要素,也就是,产品经理给谁讲需求,背景是什么,描述需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以下举几个例子:

  • 产品经理日常做技术评审,给开发讲需求,希望开发理解需求并启动排期上线计划
  • 产品经理要做晋升述职,需要给领导描述自己做过的需求,从而获得认可和晋升
  • 产品经理要与业务方同步需求方案(tob场景),确认该解决方案能够解决问题,保证需求上线后符合业务方预期效果。

基于背景目的才能明确问题,才能明确解法。我们来简单看下其中某个场景的解法:与业务方描述需求。

业务方关注的一定不是技术实现方式,而是这个需求能解决我什么问题,我要怎么用,效果是什么。

  1. 解决什么问题

开头的描述往往就是介绍需求提出背景,谁遇到了什么问题,影响有多大,相关涉及方都有谁。这样双方才能在同个目标去理解这个需求,这一步基本上也是其他场景介绍需求时必备项。

2. 要怎么用

接著要阐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相应的功能方案具体是什么样的。

基于这个功能,运营上线前需要做什么操作?日常又要怎么去使用,

3. 效果是什么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这个需求上线后可以带来多少效益。这个效益如何体现,可以通过哪些数据指标进行观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