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的改款,一般分为换代,中期改款,和小改款。

换代

很好理解,就是脱胎换骨,平台,轴距,动力总成,外型,内饰的设计风格都有可能改变。

基因强一点的如高尔夫,换代后,一眼就知道还是高尔夫,基因不强的,新老款放一起都看不出是一个爹妈生的。

在厂家的宣传里,一般用词是「全新一代XXX」。

换代成本很高,只要产品力没掉的很厉害,换代周期会尽量延长,大多数老款会在新款上市后停产,也有少部分奇葩车型会继续同堂销售。

价格方面,新老款交替之前,老款优惠会很大。

中期改款

上市到退市中间,某个时间段推出的车型,最大特征就是——整容。

上市两三年后,很多竞品也推出新车型,产品力有所下降,简单增加配置,并不能保持关注度。

要想吸引眼球,成本最低的就是,改一下一眼能看的见的地方,所以中期会改大灯,前后保险杠,轮毂和车身颜色等方面,有的还会改一下内饰,方向盘,大屏,生产线不需要大的变动,比如需要冲压和焊接的地方,就不会怎么改,配件供应商改一下产品就好。

中期改款目的就是保持产品竞争力,分析市场,查漏补缺,这个时候减配,还不如不改款

优惠方面,和换代类似,但是幅度稍微小一些,由于车型变化不大,部分车型还会出现一段时间内老款更吃香的情况。

改款铺货速度比换代快的多,新款很快就塞满了各个经销商的停车场,然后很快「唰唰」的优惠。

小改款

小改款就更频繁了,新车上市1-2年之后,厂家慢慢地往车上堆砌东西,就像玩游戏升级装备,今年换个大屏,明年加个一键启动,后年再换个大轮毂,这些升级一般不加钱,或是加很少的钱。

至于升级什么,这得看市场,比如竞品有个后视和液晶仪表,很多客户看中这个,那在改的时候就及时补强。

每到下半年,年度车型就上来了,大多数会无缝对接,优惠上没有大的变化,价格略微拉开一些差距。


想到减配,最早车上是有这玩意的,大概意思是「自己动手装牌照把,别为难销售了(狗头)」后来没了,一个几块钱,一下省了。。。

「奥迪牌螺丝刀」

下面这玩意也绝版了,很多客户还惦记著,烟民也就算了,很多女孩子也叫我想办法弄个。

「大众牌烟灰缸」


你可能对「减配」有什么误解。

怎么可能改款的时候才减配。

你以为车企是来做慈善的么?

一款全新车上市的时候,第一次减配工作就已经同期展开了好么。

无非是什么时候切换零部件状态而已。

要不降本KPI你来帮著完成么?

前后脚下线的两辆车,也可能一辆没减配一辆减了。

改款反而可能「增配」,毕竟会让消费者感觉性价比更高了。


首先,在中期改款上减配是一种作死的行为。

通常中期改款车型大件基本不会有变化,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车架等。

中期改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前款的销量,从供应商获得更低的配件价格。

本人在某汽车电子企业工作,主要给国内某车厂设计中控和娱乐系统。

通常情况随著产品产量的增加,生产线会逐渐优化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幅大概为每年3%。

比如一套中控成本1000元,卖给车厂1100元,利润100元。

量产两年后,也就是第三年,成本降到1000*0.97*0.97=941元。根据合同售价仍然是1100元。利润增加到了159元。

但是车厂也不是傻子,不会吃这个亏,所以,中期改款就出现了。

比如,改款上增加了两个实体功能键,优化了操作体验,成本增加10元,此时总成本951元。

同时,新的OEM合同上,向车厂的售价降低到1070元,利润119元,这个利润甚至比新开发一款产品(100元)还要高。

通过小改款,供应商又续了订单,车厂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了配件。双赢。

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小升级不涨价的原因。


汽车的中期改款一般在主机厂叫做facelift,字面翻译过来就是给车做一个整容手术。

变不变美?我也说不好~~~

从看得见的地方会有内外饰造型方面的变化。

外饰:

基本做更改的都是塑料件,比如前后灯组,前后保险杠,格栅,侧包围,扰流板等。现在一些厂商会用到塑料后尾门(如:日产奇峻,注意!塑料后尾门不属于减配,成本要高于传统金属尾门!),可能在中期改款也会有所变化。总之,就是动钣金成本太高,塑料件的模具一般会便宜一些,而且在设计之处就已经考虑模具寿命的问题了。外饰部分最贵的就是前后灯组了,这个一般不会减配,而是通常都会增配,比如卤素升级氙气大灯,氙气大灯升级LED,LED升级矩阵LED,矩阵LED升级激光大灯......至于其他部分,可能会根据造型设计的复杂程度导致成本变化,内部结构优化只会有限的小幅降低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内饰:

设计、材质等问题可以参考外饰,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中期改款一般会对汽车配置进行调整,这项就涉及到了主机厂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一直在做的「成本优化」。厂商一般会在看得到的地方让消费者觉得售价不变,但是配置增加了;但是看不到的地方,或者不常用及不易发现的地方做减配。

首先配置的增加对于成本不会有大幅增加,甚至没有影响。因为增加的配置都是原本高配车型的配置下放,中期改款的时候早就把成本分摊完了。而一些此前车型过度设计的地方,厂家会毫不犹豫的进行减配。这里实名Diss一下奥迪A3......举两个例子:

1、前排空调出风口:

早期奥迪A3的前排出风口可谓设计的惊为天人!

中间旋钮按下:四周出风
中间旋钮拔出:纵向出风

但是!可但是!但可是!在17年的时候把这个神奇的小东西给阉割了,也就是单纯的一排能出风的圆形窟窿······

2、前排中央扶手:

早期的奥迪A3前排扶手是有一个三段式限位器的,也就是说可以调节三个不同的高度来满足不同驾驶者的手臂位置。

但是!可但是!但可是!在17年的时候把这个神奇的小东西给阉割了,也就是单纯的一个能开关的方形盖板······

其余的车型或多或少都会用一些类似的小伎俩来优化车型成本,以此达到降本目的。这也就是消费者口中说的减配。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只要不在安全配置,和驾驶乘坐配置上缩水,都可以接受。

中期改款一般都是车型生命力最强大的时候进行,以此来维持市场热度和产品新鲜感。基本上有这样一个原则:改动小的说明该车型一直销量很好(如各代宝马3系,奥迪A6,宾士S级等),厂商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以降本盈利为主,减配现象会严重一些;改动大的说明该车型市场表现不及预期(比如上一代宾士E级),甚至惨不忍睹,厂家继续大刀阔斧的改动来提升产品力,别说钣金了,四门两盖都敢动!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看出来新做了一辆车。一般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减配情况,厂商恨不得赔点钱把销量拉上去呢~

综上,减配与否其实会根据不同情况而不同,但基本都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所以题主不必过分纠结,谢谢!


明面上的配置基本是不会减的,甚至会增配来提高竞争力,比如卤素灯换led灯之类的。

看不见的地方能做文章的地方可就多了。君不见某品牌连防撞梁螺丝造著造著都省俩个不装的,还有的品牌防撞梁拿边角料拼一起焊一焊用的,甚至有的品牌车门加强筋都拿胶水粘上去的。至于车身强度据说都有等中保研测完就著手减了的(出自某厂被动安全攻城师之口)。

所以建议不要关注这些东西,不然车没法买了。

举个栗子:丰田的chr/弈泽这车安全性没的说吧,不管是撞朗逸0换3,还是之前一厢思域都足以说明丰田这车安全性下了功夫。白车身不好减可以减其他东西嘛。

日系车的空调一向很给力,但是这也是减过后的(空调还能花式减,我也是学到了)

不是针对丰田,而是所有的车企都在这样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