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舅舅希望法外开恩,这样的可能性存在么?

——————

看了不少回答。题外话,想问,不分析事态和现行法律,上来就不希望他死的答者是出于什么心态,是不是你们的父母也给你们极大的压迫感?另外,如果吴谢宇是个技校生,你们还希望他死吗?

5月3日补充


我似乎不是那种擅长博人点赞的答主,但似乎我的回答格外容易引人讨论?

点赞数和讨论数差不多,挺好的。真理越辩越明。

经提醒更对答案进行一下修改,一则解释一下本答案的逻辑方向,二则更正一下谢天琴是吴舅舅的姐姐不是妹妹。感谢 @符夕 和 @南烟 指正。


题目是被判死刑的几率,这理论上是个实然性问题,毕竟法律作为社会规则的底线是有其既定标准的;然而在问题描述中,却基于「吴舅舅宽恕」和「其他人原谅」,这显然是个应然性问题,我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回答问题。

但是,法律的实然和应然之间的界限似乎并不那么清晰,所以才有了「中案看社会影响」的说法,比如昆山龙哥案。这跟一个人判断事实时,所必然夹杂的价值判断一样,是值得讨论的。

先说结论:其被判死刑的几率绝不会因一部分人的对其原谅或者崇拜而变低。

和昆山龙哥案一样,这是一个教化社会的机会。

首先,说一说说他舅舅原谅他的事情。

之前看过一个频繁被绿还频繁原谅妻子的答主,非常不能理解,以为他是来凡尘布道的。我想有一些人看到吴的舅舅原谅吴,肯定也不能理解吧。

我们常常被那些震撼人心的原谅故事感动,比如蔺相如原谅廉颇,蒋琬原谅杨戏,马伊琍原谅文章。但是当我们回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形去观察其决策,就会发现其选择不原谅的空间本来就很小。如何对抗强秦,如何经营弱蜀,如果在娱乐圈活得不那么灰头土脸,这些问题都切切实实摆在眼前。

所以,吴的舅舅也一样,生活给他「不原谅」的空间太小了。谢天琴是他的亲姐妹,吴也是他的亲外甥,他能怎么做?

如果是我,鉴于经济困难、记者环绕、宗族情分,甚至还有脑残粉来劝我,我也会选择原谅吧。

总之,原谅,往往不是因为本性宽容,而是因为生活所迫。

其次,说一说吴粉丝寄希望于法外开恩的情况。

这种风气主要弥漫在饭圈,但不只停留在饭圈,其早就蔓延和影响到各个认知领域,我不想用「三观不正」来解释这种现象。

我们姑且先叫他们饭圈文化感染者吧,这些人不在乎宏观道德,只在乎微观感知;不关心家国情怀,关心自身确幸;不讨论法律伦理,只讨论情绪得失。

表面上看,对他们而言,一个人的好——无论是长得好、学得好、口才好、很努力,都可以成为他们由路转粉的理由。

但是其底层逻辑却并非如此。好人常有,但为公众所知的却不常有;为公众所知的有很多,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云虐粉」的又不多。以上才是吴招来一群饭圈文化感染者的原因。

吴谢宇就可以从这些方面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公众关注度高、虐心的剧情、和观众0沟通、还有天之骄子跌落凡尘的人生幻灭感,这些都给饭圈文化感染者的插上了放飞自我的翅膀。在这个过程中,弥合吴谢宇的致命缺点和真相空白的不是他们嘴里说的「好帅好可怜」,而是畸形而非凡的想像力

这种人看世界往往非常单维,当然,在各个学科中,他们有不同的名字。比如,政治学里民粹主义的主力军,心理学中认知障碍研究的可靠样本,这些人做出的消费决策往往让经济学家弃疗。在各个时代和领域,他们也有不同的名字,比如郑爽的「明明很努力」粉,比如第二批走上传销岗位的讲师,比如那些未曾后悔过的红卫兵,比如抗战时心甘情愿为日本人服务的中国人。

可悲的是,在某种程度上,通讯越发达、越搞高考教育、个体占有的自由时间越多,这类人就会越来越多,因为这都是孕育丰富「单维想像力」的温床。

我只能说,让我们远离此类思维,做个人吧。


另外,就事论事,谈一谈吴谢宇案。

我应该算是第一批知道这件事的P大同学之一,因而一直在关注他,事发这几年,也广泛阅览了关于他的各种分析文章。有些话一直想说,从他被抓之后的报道也算得到些印证,先来怼一下以下观点:

第一,观众们都太爱把现实当作电影去想像了。比如甚嚣尘上的「完美犯罪说」、「Gay之反叛说」、「挑衅司法说」、「知乎潜伏说」,这些说法必定会随著案情的披露而不攻自破。

第二,往往有一些《最强大脑》看多的人把智商差别放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吴谢宇成绩好或者犯罪后的若干行为,并不能证明他能从信息化驱动下的紧密社会系统中脱身。

第三,我觉得最幼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北大会出这种学生,北大人是否觉得耻辱?」,并想反手想问他「为什么中国人里会出现这种人,身为中国人你是否觉得耻辱?」。

第四,我不知道他是否有反社会人格,但那些将其视为偶像的人,一定是反社会人格。也不必跟我普及犯罪嫌疑人的概念,讨论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没必要揣著明白装糊涂。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很多人在各自简单的解读角度里把他的人设推向极致,反而把他复杂化了。吴谢宇在哪方面都不完美,只在各方面处于他个人限度之内罢了。他虽然做了计划,但留下了太多蛛丝马迹;他虽然长期在逃,却远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从容不迫;他虽然痛下杀手,却并非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性;他虽然看似孤勇,却一定是活在恐惧之中;他虽然三年没有被发现,但也注定领受了三年的不便和痛苦;他虽然是北大出来的,但也和北大乃至其他学校出来的人一样,有著人性中左右颠簸的善与恶,这种恶即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贯的,更不是突发的。

事实就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跟你我一样的人,不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在一艘漏水的船上进行著于事无补的努力,驶向离岸越来越远的地方而已。


回答的人挺多的,但从法律角度分析的少,更多人愿意从家庭伦理或者道德层面考虑这件事。当然这种角度更吸引人眼球,但不是司法审判中考虑的问题,家庭邻里纠纷导致的故意杀人一般不判处死刑,但吴谢宇案极有可能不适用,毕竟从现在证据看应该是预谋杀人,做过充分准备。

现在还需要侦查机关搞清楚的是杀人动机,即使之前有预谋也可能有特别动机,比如家暴,甚至虐待。需要搜集关键证据,尤其是凶器,直接证明杀人事实,零口供是不足以判处死刑的,详情看这位大哥的回答喵口令 http://yukhj.com/s/Ld2aI?tm=c74148,基本概括了刑事诉讼中的程序和证据内容,不过观点有哗众取宠之嫌。吴谢宇的精神状态基本没什么问题,事实基本清楚,坐实证据就可以判死刑。

但死立几乎不可能,这两年再也没有一条人命就罪大恶极,直接判死立的,很少很少。而且吴谢宇弑母只是社会影响力大,是社会舆论关注而已,而非本人社会危害性大,事实证明外逃一年也没什么问题,改造可塑性和重返社会可能较大,加上被害人家属谅解,被告人吴谢宇主动坦白,积极认罪,有悔过情节。最后法院极有可能判处死刑缓期两年,吴谢宇本身不缺钱,缓刑考验期内也不太可能再犯,应该不会死。

最后要说的是故意杀人罪之外的其他犯罪,可见的还有诈骗罪,盗用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应该会被吸收,最后一个死缓而已。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诸君不过看客,非要吃这人血馒头嘛?


基于故意杀人已经定罪的前提。

一般来说,只杀一个,也算事出有因,事后认真悔改的话,死刑概率真的不大,基本上是无期或者20年。

不过一旦某个案子变成全国民众都关注的大案就很敏感了,一旦杀死母亲还不会死刑的案子全国皆知,搞不好很多人会模仿,为了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的话,判死刑的概率会提高,旨在告诫所有人复仇不是解决问题的好的方式,不要学习。


好多回答是在答该不该判死刑

从目前披露的证据来看是大概率判死刑的。

故意杀人罪既遂一般处以十年以上,无期徒刑和死刑

如果杀人属实,且排除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就成立违法,再进一步,如果他当时的精神没有问题,即有认识自己行为的可能性,(看吴在网上的购买记录,应该可以排除精神问题)同时也存在期待可能性,他完全可以不杀死母亲。

因此极大概率定故意杀人罪既遂

剩下的就是量刑问题

量刑的依据是什么呢?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这段摘自百度百科故意杀人罪的量刑的叙述就是瞎扯。

量刑的依据不应当是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来处罚,而是应该以对法益侵害的程度来处罚。

我举一个例子:

甲刚从牢里放出来,心理十分扭曲,想报复社会杀几个祖国的花朵,买了很多把各式各样的西瓜刀,一天傍晚蹲在学校门口,结果只等来一个小学生,甲出手,还没砍死,报警,被抓。

乙是公司职员,常年被上司欺压,成天受气,一天上司又是一顿臭骂,乙终于忍无可忍,抽出皮带,勒死了上司,第二天被抓。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故意杀人罪,如果按主观动机来量刑,那甲的主观罪过显然更重,乙的量刑就会轻于甲。这显然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

如果认为动机可以影响定罪量刑,那么也就是说处罚的依据是行为人邪恶的内心和他危险的性格。而犯罪行为只是体现出了行为人的危险性格。

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如果承认上述主观主义刑法观,将会使定罪量刑具有恣意性,必然破坏罪刑法定。而且这意味著国家想方设法地对付个人,使全体公民的自由受到威胁。

比起上述观点,我更愿意认为刑法处罚的是行为,而不是行为人

行为人因为行为违反了刑法的规定,所以要受到处罚,为什么要处罚?因为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对某些法益造成了侵害。作为惩罚,他需要受到刑罚的报应。

处罚的依据就是对法益造成了侵害或有侵害的危险性

在刑法面前所有人都是抽象的,你要受处罚只是因为你的行为符合了构成要件。你对法益侵害的结果越严重,或说对别人伤害的更深,你所受的处罚越重。而不是说你的犯罪动机越邪恶处罚越重。

以上为大家构建了一个比较正确的刑法观,我们再来看本案,吴杀死了她的母亲,故意杀人既遂,还处理的尸体防腐(这个也有人觉得保护了尸体、我是不这么觉得),掩饰罪行,未有自首情节,违法性较重,我觉得应当判处死刑,最低无期。

当然死刑也有执行方式,比如立即执行,比如死缓。

我觉得不判死刑还是小几率


(最新消息:详情看我下面发的想法,这里有吴谢宇姑父和新闻记者聊天记录的截图,说明吴家人其实也认为吴谢宇很可能有家族遗传精神病

人之初最新的发帖: http://tieba.baidu.com/p/6163420243? …?

www.zhihu.com图标

(原回答)

如果是因为精神病(弑母)的话不死刑的几率会比较大。。。

(一种猜测:可能是当时吴精神病发,导致弑母)

另外他舅舅希望减刑,可能不仅有自己的考虑,也可能考虑到了(吴父)家里的精神病史。

------

这是对疑似他的账号的信息收集:(我自己的回答)如何看待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三年后被抓?

(如果确实是小号,那么精神病的几率确实很大,但是现在没办法完全肯定,暂时还是猜测)

而如果这个小号确实是他的话,那么情况还可以再补充一下:可能是精神病导致他杀害母亲,而他自己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有精神病这件事并不知情(可能到后来才知情,于是会厌恶自己,这点可以解释Amanda后期在知乎的言论)

而且就现在的聊天记录分析来看,他可能是多重人格(有聊天记录的律师的分析),也有可能是躁郁症(人之初,即和Amanda聊天的网友的判断)。

其中多重人格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毕竟虽然确实有患这种病的人,不过中国好像还没有多重人格犯罪的报道?但如果真的是多重人格的话,说不定去机场的人格和弑母的人格不一样。。。(后半句瞎猜的,还是等结果吧)

具体看我放的链接就行了。

我的回答:(这个和上面那个一样)

如何看待高智商罪犯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三年后被抓??

www.zhihu.com图标

别人的回答:Amanda其他账号相关的推断,不过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Amanda是吴谢宇吗??

www.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