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会被会被说成「为赋新词强说愁」,被说成「前言不搭后语」,被说成「堆砌词藻」呢?


先说我自己吧。「为赋新词强说愁」,我是从来不用的,一则我很少在知乎「求指正」栏目(钓鱼除外)【以下均指这一场合】看见「新词」,微笑;二则我的文学观里,文学就是新词,写得别扭归根结底还是「赋」的问题、技术性问题。调动旧的或是未有、虚构的体验并不成为问题,不要「强说」只是一种有利于「赋」得顺畅的建议,而非规定。「堆砌词藻」,我也是从来不用的,一则我很少看见「词藻」,憋笑;二则我很少看见所谓「词藻」有目的、有意义的「堆砌」,憋笑;三则文学可以只是词藻,一篇作品只要字词搭配出新出奇,或是句法奇崛章法神出鬼没,哪怕没有任何内涵,都不妨碍其成立为作品乃至好作品。

最后,「前言不搭后语」,用到的机会还真不多。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懂你的前言,也懂你的后语,但是打死我也想不明白,你的前言和后语是怎么连在一起、为什么连在一起的。但在更多时候,我是既不懂前言,也不懂后语,既读不懂那蹩脚的非文言非白话非诗家语的汉字无规律组合,也想不通那些物件儿的空间或时间关系如何在现实逻辑中实现,根本就没有搭不搭可言。

建议题主,暂时放下李商隐,先理解一下,一个未受专门训练的普通人,其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可以有多烂。诗的语言可以偏文言可以偏白话,但归根结底是「诗家语」,是一门既非文言又非白话的文学语言。绝大多数人虽然学了六年文言文阅读、十二年文学欣赏,但没有学过哪怕一秒钟的文言文写作、文学写作。

回到正题,如果历史上没有这个人,(并不代表一千年间就没有产生这种写作方式,)我读到一个「现代人」的《锦瑟》,过程:

标题:咏物。第一句:僻典,大概率自己人。啥年代了还问起,老土。第二句:五十岁的知乎用户,草。第三四句:工稳但老土,疑似并列对偏正。逃避对声音的正面描写,老土。瑟又没曲目,哪儿哪儿都扣不上,虚。自己的声音倒不错,x x x sim~~ tak do guen~,然而这年头哪有人顾及这玩意儿,偶然。

第五六句:句子很好。问题一定不单纯。

第七八句:结得规矩,不是瞎鸡儿写。不是咏物。第三四句:扣得住,有本事(story)。第五六句:句子确实很好,问题确实不单纯。……复制链接,打开QQ,点人,粘贴,发送,点人,粘贴,发送,点人,粘贴,发送…………many many hours later

结果:关注问题,关闭窗口。


可能确实会招来一波无脑黑。

不过我敢说,我的朋友圈大部分人都能看出好来。

顺便说两句,很多外行总喜欢说文学是主观的,诗无达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类的,通过对主观性的强调消解专业人士的权威性,更有甚者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掩盖自己的无知乃至谬误。其实文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是有客观的评价标准的,虽然说这个标准无法量化,但是还是有的。文学艺术的标准很多时候是一种「比较标准」,是通过作品之间的互相对比来区分高下的。我们在学习诗词的时候,首先应该阅读和背诵大量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作品就是我们的比较对象,或者说是一个「标尺」,我们新创作的作品好不好,要通过跟这些「标尺」进行对比来进行评判。而古典作品经过千年积累,流派繁多,风格迥异,所以其「标尺」也非一种,而是一套「标尺体系」。阅读广泛思维深刻的人,对这套「标尺体系」掌握的就全面和精确,而不学无术思维简单的人,就掌握的片面和肤浅。比如有人曾觉得自己的大作能够达到「唐宋名家二流水准」,但是细看其作品惨不忍睹。这就是「标尺体系」掌握歪了而不自知。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知乎这种地方所说的文学评价的「主观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观性,而是判断能力差异,真正的主观性是在判断力相近的前提下有不同的趋向和偏好。但是在知乎平台上,要求这么大基数的用户判断力都很靠谱,实在是个小概率事件。因而,《锦瑟》这样的好诗发知乎上,肯定也还是会有无脑黑,但这不意味著《锦瑟》不是好诗了,更不意味著文学判断没有标准了,只能证明,文学确实存在门槛,而且大众也总是存在著低于门槛水平的人的。


谢邀。李商隐要是没出名发到知乎上就杯具了。估计会被花样踩: 无病呻吟啦,空洞无物啦, 掉书袋啦,当然,堆砌辞藻是必须有的。

其一,当今读懂诗词的人并不多,就像很多人看不懂画一样。不少人觉得踩在别人身上自己就长个了。这是文化缺失和人心浮躁的大环境所致。

其二,李商隐选择知乎就是活该被踩。知乎的路数是散兵游勇,一些大V也不过呵呵水平。尤其年龄偏低,牛嚼牡丹是正常的

其实可以找一些文化氛围好,水平较高的成熟论坛或其他类型网路社区贴贴。这些所在往往像个羊群,有识货的头羊。头羊抬几次,李商隐便是大神了。

胡侃而已


现代人来写的话要看写的内容是否符合他的人生经历,是否寄托了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下的个人精神。诗歌是个人的精神思想气质的外在表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人生经历的人。

客观来说就算你把屈原的离骚拿来知乎问如果是现代宅男写的(先不考虑现代人写不写的出来)会怎样,一样会被喷。因为他没有屈原那样从一个大国的士大夫贵族被贬流放,吃野果穿荷叶的经历,没有那种以生命殉死来体现爱国的高尚人格的话,写出来只会空洞和造作吧,且不合时宜。诗的内容和个人经历不符和时代背景不符,这是意淫。

诗歌除了内在的思想寄托,还有外在的艺术特征,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文质,修辞等等。从这方面分析《离骚》《锦瑟》如果是现代人写的发到知乎,仍然是好诗,但是没有了精神内核,远没有其属于原来时代原来作者时的感染力和伟大的内涵。有些人是以诗词留名后世,但有些人是以人格流传后世,屈原伍子是也,诗歌只是其人格的外在表现,是其长期压抑的爱国热枕又报国无门的委曲呐喊。屈原就算不写诗,他的人格也足以光耀百世。

赏析诗歌除了要弄清楚诗中的典故,每个辞汇的语意外,还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品读,李商隐一生都在做小吏,晚唐政治昏暗,很多士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李商隐的诗是出了名的难懂。一般认为这是首写爱情的诗观点比较多。个人更偏好这是一首l李商隐寄托自己怀才不遇身世之感的诗。这首诗运用了很多典故,有庄生梦迷,望帝化鹃,鲛人泣泪,蓝田玉冷。首联写锦瑟只是此诗起兴,带入逝去的华年,并不是一首写锦瑟的诗。庄生晓梦感叹人生不过虚梦一场,借望帝托鹃典比喻自己不得志的情感只能寄托在诗歌中。鲛人泣泪表达自己年迈时的追悔,遗憾之泪,我想有关于前程的,有关于爱情的,也有关于青春梦想的吧。最后都如蓝田玉一样寂寞荒凉而化作一缕缕青烟。最后一句「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被很多人用来佐证这是一首爱情诗,其实并不仅如此,应该是他回首往事时的一刹那浮现出来的种种情感体验更加正确。

回归正题,现在再来看楼主的提问。如果这是一首现代人来写的,知乎会得到什么评价。会被喷,也会有人喜欢它符合美学特征的一面。

最重要的是你要是写出符合个人精神特质,又符合时代的你自己的伟大作品,在任何时代都不会缺乏读者的,就算现在没读者,只要你的作品够优秀,后世也不会埋没你。


若李商隐是现代人,说不定已经抱得美人归了(手动狗头)

真要是发到知乎上来,可能收到不少题主说的评论,也会收到称赞,还会收到品评,但热度也就一般般吧,看过也就忘了。

在看现代人写的古诗的时候总是容易产生一些荒谬感,这不是说对方写的不好,而是我们其实已经读过了古诗中的经典,再看现代人的诗,无论多好,但凡有些陈词类语,即便符合规范,也觉得像是东施效颦。

这也许是一种病,但也不知如何去治愈。只好再多看看先人佳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