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最接近老子原意的《道德經》,郭店楚墓竹簡 老子《道德經》

現在通行版的《道德經》是三國時期的王弼重新整理的。1993年,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一號楚墓M1發現了竹簡804枚,為竹質墨跡。其中有字簡730枚,13000多個楚國文字。楚簡中有很多古籍,其中有三種是道家學派的著名,分別是《太一生水》、戰國時代的《道德經》甲乙丙三個版本、《說之道》。楚簡的《道德經》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全文中有60句和通行版《道德經》不同,楚簡中的風格更加古樸。

郭店楚墓竹簡 老子《道德經》

甲本1組

有狀混成,先天地生。

寂寥,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國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歟?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道德經

甲本2組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慮,民復季子。

三言以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屬。視素抱朴,少私寡慾。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以其能為百穀下,是以能為百穀王。

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厭。

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險乎欲得,禍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為足,此恆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強於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

果而弗伐,果而弗驕,果而弗矜,是謂果而不強。其事好。

長古之善為士者,必微妙玄遠,深不可識,是以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猶乎其若畏四鄰,儼乎其若客。

渙乎其若釋,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安以動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遠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臨事之紀,慎冬如始,此無敗事矣。

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眾之所過。

是故聖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

道恆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將鎮之以無名之朴。

夫亦將知足,知以靜,萬物將自定。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之。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也。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道恆無名,朴雖微,天地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也,以輸甘露。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與江海。

道德經

甲本3組

至虛,恆業。守中,篤也。萬物方作,居以須復也。

天道圓圓,各復其根。

道德經

甲本4組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

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剪也。

為之於其無有也,治之於其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作於虆土。百仞之高始於足下。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閉其兌,塞其門,和其光,同其塵。

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彰,盜賊多有。

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道德經

甲本5組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螝蠆蟲蛇弗蠚,攫鳥猛獸弗扣。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

終日呼而不嚘,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失孰病?

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返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

持而盈之,{不}不若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也。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貴福(而)驕。自遺咎也。

道德經

郭店楚墓竹簡乙本

乙本1組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復,是以早復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無為也,無為而無不為。

絕學無憂。唯與訶,相去幾何?

美與丑,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人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寵為下也。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乃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乃可以寄天下矣。

道德經

乙本2組

上士聞道,勤而行於其中。

中士聞道,若聞若無。

下士聞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為道矣。

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夷道若纇,進道若退。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廣德若不足,健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

乙本3組

閉其門,塞其兌,終身不勤。

啟其兌,實其事,終身不復。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窮。

大巧若拙,大贏若詘,大直若屈。

躁勝凔,靜勝熱,清清為天下定。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輟。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

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德經

郭店楚墓竹簡丙本

丙本1組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安有不信。

猶乎其貴言也。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正臣。

道德經

丙本2組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故道之出言淡呵其無味也。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而不可既也。

道德經

丙本3組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弗美也,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

故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

故殺人眾則以哀悲蒞之;戰勝,則以喪禮居之。

道德經

丙本4組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遠之。

聖人無為,故無敗也;無執,古無遠。

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人之敗也,恆於其且成也敗之。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眾之所過。

是以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

道德經

郭店 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滄熱。滄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

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滄熱之所生也。滄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是故太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始,以己為萬物母;一缺一盈, 以己為萬物經。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厘,陰陽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謂道也。

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強,責于堅,以輔柔弱。

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 而謂之天。道也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聖人之從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並立,故過其方,不思相當。天不足於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於東南,其上低以弱。不足於上者,有餘於下,不足於下者,有餘於上。


摘自韓鵬傑解讀《道德經》全集

原來這本書沒有名字就叫《老子》,加個書名號就完了。現在還有人習慣這種用法,所以大家看到一本書名,加了書名號的《老子》和《道德經》是一本書,這沒什麼區別。誰給它起的名字?我們先把這個問題給大家交代一下,然後再繼續。先說分章的問題。現在大家基本認可,是一個叫河上公的人最早把這本書分成了九九八十一章。在咱們文化中,陽數最高的數字就是九,九九歸一。就是根據這個數字的神秘的指向,把這本書分成了八十一章。這回大家記住了,《道德經》八十一章,為什麼要給大家說河上公這個人呢?

這個人在《史記》裡邊關於他是有記載的,的確是歷史上實有其人。在漢朝初年的時候,這個人年紀就已經就蠻大了,他在山東日照天台山隱居,研究《老子》這本書。在山東日照,不是浙江天台山,山東日照天台山隱居,研究《老子》這本書。說河上公這個人呢,是告訴大家這樣一件事,從韓非子開始,中國歷史上解讀《道德經》的人就數不勝數,給《道德經》作註解的人太多了,其中還包括四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還有清朝的順治皇帝福臨,這四個人御批過《道德經》。各位下來千萬不要提這樣的問題,說《道德經》這本書我讀不懂,那是你對它沒有熱愛,不喜歡,不下功夫。這洪武大帝沒上過幾天學,你看人家都把《道德經》這本書給讀完了,並且人家還寫了註解。所以大家不要有畏難情緒,這本書其實在當時就是用順口溜和詩歌的形式寫成的。我們現在覺得它很難,對當時的人來講,這沒有什麼難度。可是不管有多少人註解過《道德經》,大家公認的經典本卻只有兩本。

一本就是河上公的本子,叫河本。大家如果拿到一本《道德經》,發現每一章上面都有了標題,這就是河上公的本子,非常容易區分!

另外一個本經典本,就是魏晉南北朝一個天才的青年學者叫王弼。為什麼叫他青年學者呢?因為他去世的時候才只有二十三四歲。可是他已經註解了大部頭的理論著作。

《周易》、《論語》,他註解的最好的就是這本《道德經》,毛澤東說:「《老子》王弼本最好」。毛澤東從十幾歲就開始讀《道德經》,到晚年的時候出行的時候,這本書也隨身攜帶。他看過很多《道德經》的版本,得出結論,《老子》王弼本最好。所以大家回去要真的想閱讀這本書的話,找到一個王弼的本子,你不用看註解,因為不同的版本字句都有很大的不一樣。這是我給大家說的第二件事,經典本。王本、河本。尤以王本最好,有人給王弼寫過傳記,這個人只活了24歲,但他卻照亮了一個時代。他的思想非常的高大精深。有很多深邃的哲理的思想。

韓鵬傑教授對《道德經》的每一章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關注「精塾學院」公眾號即可領取課程。


知《老子》本意,何其難?如 @易烘666 之言,現在《道德經》的注釋,都是學《論語》的儒生和讀《金剛經》的和尚寫的。太多人注釋古本,用後世新概念解釋道家名詞,雖能自圓其說,相去作者之意甚遠。就目前閱讀經驗而言:帛書比王弼、河上公、傅奕版更早,也就是說傳抄之中疏漏誤更少。楚簡版又早於帛書。楚簡和帛書都是殘卷,缺文少字無法閱讀,所以整理小組又根據相關資料進行了復原。對比發現,流行版本中傅奕版相對接近帛書。可能傳抄祖本不同吧。就可信度而已:楚簡&>帛書甲本&>帛書乙本&>傅奕&>河上公&>王弼。王弼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從漢代國學大師董仲舒之後的所謂國學大師對國學的解讀都是錯誤的。


個人覺得河上公和蘇轍註解的版本都不錯。蘋果商店下載了一個app叫古書古讀[1],是河上公的和蘇轍的注,宋刊和明刊的。看起來還不錯,還可以聽書。

從契合度和成書時間上來說,河上公注本的成書時間是非常接近先秦時代,從注釋的方式上來說,河上公的註解方式非常獨特。蘇轍的註解充滿著儒釋道融合的色彩,是三教合流的具體體現。

古書古讀—宋刻和明刻道德經注

參考

  1. ^古書古讀 https://apps.apple.com/cn/app/%E5%8F%A4%E4%B9%A6%E5%8F%A4%E8%AF%BB/id1453279380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