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跪拜啊,不但要跪拜,有的时候还得跳舞呢。

礼乐是不分家的,所以其实朝见的礼仪相当具有音乐性,名字官衔什么的要「唱」出来,见礼不但要跪拜,呼万岁,还要手舞足蹈,既正式又热闹。

内中有公事商量,即降宣头付合门开延英,合门翻宣申中书,并榜正衙门。如中书有公事敷奏,即宰臣入榜子,奏请开延英。祇是宰臣赴对,合门使奏:"宰臣某已下延英候对。"宣徽使殿上宣"通",次合门使奏:"中书门下到。"次宣徽使唤,次合门使传声唤,次通事舍人引宰臣当殿立班,赞两拜,搢笏舞蹈,又三拜,奏:"圣躬万福!"又两拜。金口宣:"上来!"又两拜。通事舍人引上殿,至御座前,又两拜。问圣体。皇帝宣:"安。"又两拜,三呼"万岁"。各分班案前立定。两枢密使在御榻两面祇候,其余臣僚并约赴外次。奏事讫,宣:"赐茶!"又两拜,三呼"万岁",赐坐吃茶。对讫,下殿,两拜。宣:"赐酒食!"舞蹈,谢恩讫。宣徽使喝:"好去",就中书吃食,延英毕,次两省官转对。合门使当殿奏:"某已下转对。"宣徽使殿上宣"通"。次合门使奏:"某已下到。"次宣徽使唤。次合门使传声唤。次通事舍人引当殿立定,赞两拜,搢笏舞蹈,又三拜,奏:"圣躬万福。"又两拜,殿下奏事讫。宣:"赐酒食!"又两拜,舞蹈,谢讫。合门使喝:"好去",南班揖殿出,于客省就食!次对官御史中丞、三司使、京兆尹并各奏所司公事。次合门使奏:"某祇候次对。"宣徽使殿上宣"通"。次合门使奏:"某到"。次宣徽使唤。次合门使传声唤。次通事舍人引当殿立定、赞两拜,搢笏舞蹈,三呼"万岁",又三拜讫。奏:"圣躬万福!"又两拜,奏所司公事讫。宣:"赐酒食!"又两拜,舞蹈,谢讫。合门使喝:"好去,"南班揖殿出,于客省就食。合起延英中谢官,文武两班三品,及御史中丞、左右丞、诸行侍郎、谏议、给事、中书舍人,并诸道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两县令皆入谢,并通唤。

(《文献通考》)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教室里要挂「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么精神分裂的标语,根本做不到嘛。

看到古代的礼仪,我懂了——就是既要表达激动、又要有克制,和谐而统一。


不说那么多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从宋代开始,皇帝开始剥夺宰相的职权。皇帝慢慢向「独裁」靠拢了。宰相的待遇也有所降低。

从上朝这一点就能看出来。

在唐代,群臣朝见,宰相得有座位并赐茶,所谓「三公坐而论道」。

而到了宋代,宰相上朝,是站著的,不允许坐。

到了明代,群臣才开始跪下,那时候大臣们的地位是真的没有了。皇帝已经独裁了。

在明代以前可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哦,还有宰相制衡。

宋代对文人还是比较尊敬的,文人的地位比武人高很多。那些说宋代跪拜的是电视剧看多了吧,误人子弟,建议多学著历史。


从秦朝开始,三拜九叩的跪拜大礼就慢慢形成了。


要啊。

大金的天水郡公见到大金的皇帝当然得跪了。此外,难道大金跟大宋臣皇帝赵构签约时,赵构不用跪著接旨吗?


爱卿平身,是每一代皇帝的口头禅,不跪的话哪来的平!宋朝皇帝不会例外!


一般来讲是不用的,除非有重大人事任命的时候。


宋为下国贱臣,江南国王,当然要跪拜上国皇帝,圣朝天子,方不失为臣之道


不用,越是后期的朝代君主集权就越强化。特别清朝,因为是满族入中原,尤其加强了对汉人的精神控制。自称「奴才」,也是清朝的传统,而且只有亲近大臣才能这么自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