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019年是10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但是 新年伊始的2020却面临严重的肺炎疫情 又是大批裁员,融资困难的一年? 会给各行各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 祝愿大家幸福平安


有社科院专家预测疫情可能会使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但互联网公司基于数据、科技的力量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强烈的韧性和存在感。先不说游戏、在线直播的持续热火,在线教育、协同办公、远程医疗、远程面试、生鲜电商等各种应用受到追捧,甚至引起最近A股相关股大涨。

另一方面 ,疫情也加速了「互联网+」的发展,让互联网+有了基础设施的意义。这种形势,甚至吸引了像特斯拉这类过去更习惯在展厅里做生意的公司——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近期大力在网上推广自家产品,加大了每天在视频应用软体抖音上进行的直播销售活动。

关于疫情对2020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在下面的回答里详细分析了互联网行业所面临的威胁与机遇: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www.zhihu.com图标

有兴趣的知友,还可以看看目前形势下的互联网公司的行业机会:

这次武汉的疫情会在哪些行业带来机会??

www.zhihu.com图标

威胁

Q1项目大概率延后,现金流紧张

有很多在互联网企业任高管的朋友和我说,2020年第一季度,他们企业在新项目的启动、交流、招投标等都在往后推,大概率被延迟或者直接取消。这种时候 ,对于手中现金少的互联网初创企业需要及早关注手头现金情况,如果有应收款的企业应该和客户积极沟通,争取尽早把钱收回来,能晚花的钱尽可能晚点花,尽可能减少支出,如果还能融点钱进来不妨拿点进来。

而由于o2o类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的很多业务与传统企业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携程、美团、飞猪之类的OTA平台作为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春节期间的大量退票退款的举措,肯定会给这些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大量消耗现金流,延长回款时间。

广告客户减少更为致命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广告客户的减少才是更为致命的。美团、大众点评之类的平台上一些商家的优惠券无法销售出去的,由于疫情造成消费市场的低迷,导致企业营销收入的大幅下滑,BAT平台的toB广告业务必定会有一大波明显的降幅。互联网平台将损失很多广告客户,这对于平台的现金流来说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压力。

而在互联网的渗透下, 小米集团预计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将显著下滑(第三方研究机构预测极端情况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2020年1季度将下滑30-35%,全年将下滑10-15%),但是线上渠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机会

生鲜电商、社区电商会迎来突破

在这次疫情影响下,社区电商为窝居在家的人们提供生鲜菜品,从而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像盒马生鲜、美团、饿了么这类O2O模式的互联网平台都纷纷增加了送餐力度。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师2月3日的报告中说:

在所有产品和服务都有向网上转移的趋势下,「我们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和物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保护」,没有受到病毒暴发的太大影响。

除了生鲜电商、社区电商迎来突破之外,对于传统的网购来说,也借助这次疫情打开更多的品类门槛,比如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都努力开拓的医药类领域(之前因为行业壁垒一直很难获得官方认可),疫情发生以后,相信ZF相关部门也看到了,无论是自营的电商部分还是平台部分,都比线下管理起来更容易,应急反应能力也更快。

而消费者也会在防控期间养成线上购买医疗健康产品的习惯。

百度的搜索和信息流,腾讯和微博的社交网路传播等,在这次疫情中也很大程度取代了电视、报纸和广播这些传统的传播渠道,满足用户在大量碎片化时间下,能非常及时地、反复地查收信息的刚需。

大游戏营收激增,中小游戏公司受困

据王者荣耀官方确认,《王者荣耀》除夕单日流水超20亿,而在Sensor Tower的数据统计中,2018年春节档期一周时间内,App Store国区来自手游的总流水约为17亿元。换句话说,20亿的概念就是,《王者荣耀》用一天的时间超额完成了两年前整个春节档手游数据。

除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阴阳师》、《梦幻西游》等国民手游创造了流水高峰之外,很多被年轻人遗忘的老游戏也在这期间露了露脸,比如俄罗斯方块、贪吃蛇、斗地主等等,成了不少游戏主播的"座上宾"。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公司都像腾讯、网易这样拥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本度过这个春节难关,这些大型游戏公司不怕"坐吃山空"。中小型游戏公司却不一样。很多小型游戏公司可能会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复工推迟,而新游戏的制作和发行都需要人员线下商务沟通,从员工招聘到产品研发,很多环节都离不开面对面的沟通,这是这些公司不得不面临的艰难境况。

网上教育、远程协同工作工具大利好

除了电子商务、游戏、影视娱乐、视频网站之外,互联网行业中还有很多"因疫得福"的领域,比如说在线教育,在开学延迟、线下补习班暂停的情况下,新东方在线、网易有道、学而思、跟谁学等在线教育企业,都开始为各个学龄的学生开通免费在线教育课堂,在线教育板块迎来新一轮上涨。但是,上涨背后隐患也不少,一直以来在线教育备受诟病得就是销售导向问题,而家长最关心的课程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得到保障,那么用户留存是最大难题,可能疫情一过,用户还是会选择离开。

疫情还带动分级诊疗、医院科室管理、应急管理、在线业务如远程办公、saas、视频会议、社交电商等领域加快推进。

如尼采所说,「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疫情之下,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威胁与机遇并存。互联网倡导的「用户思维」,让互联网人对于外界的变化会变得极度敏感,当公共事件发生时,会迅速思考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并且高效的贯彻执行。相信疫情过后,互联网行业会有一轮新的重生。


要说肺炎疫情对2020互联网行业的影响?我觉得更多的是提示作用吧。

  • 再一次重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

广度:2003年抗击「非典」时,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不足十年,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互联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年,大家有这么恐慌么?而在今年抗击新型肺炎疫情时,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已经发生了乘数级巨变。「互联网+」这几年对下沉市场的持续渗透,也让网路服务得以触达国内乡村基层的末梢,消除信息不对称,让偏远地区同样也第一时间掌握疫情发展状态,提前防备。

速度:互联网行业就开始一场应对新型肺炎疫情的全方位行动,涵盖电商、生活服务、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社会和民间的支援也从互联网开始,从最基本物资保障、到交通物流运输以及公益救助。当意识到医疗物资的物价问题时,淘宝京东已经发出通知,绝不允许涨价销售;武汉官方发布需要爱心捐赠公告后,阿里巴巴公益平台和支付宝公益平台上线的「武汉加油「公益项目,8个小时已经筹满7140万。

责任:互联网公司庞大的体量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责任。阿里、百度、腾讯等科技公司在社会应急事件中的贡献和影响力越大,也就说明其社会价值越大,这不仅仅是公益价值的体现,间接证明了公司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吧,更是全民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的比拼。

  • 发展远程办公与分布协作

面对这次疫情,很多实体行业、旅游业、餐饮业最痛苦,如果一两个月无法开工,就意味著没有现金流,而且影响将会持续整整一年。面对这次疫情,很多行政单位会反思基础建设等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实体行业会加快筹备转型,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远程办公。

  • 推动知识付费领域和线上课程

部分省市的中学还没有开课,各地教育局纷纷公布针对中小学生的在线教学方案,线上学习模式年轻人已习以为常,但是这是第一次政府行为,是官方姿态的互联网课程,无形中是对知识付费领域的一种肯定,一种推动。知识付费一直起起伏伏,一度突破不了瓶颈,不被看好,5G时代的来临,硬体和软体即将成熟,在线教育和个体知识变现此时面对重大的机会。我有个朋友在网易有道做运营的,湖北人,很早就开始远程上班了,一直在推动网易线上免费课程的宣传工作。

  • 进一步探索远程医疗的可能性

为避免人群聚集交叉感染风险,丁香医生、好大夫、阿里健康等11家在线问诊平台联合搜狗搜索,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线上问诊服务;个大应用皆接通了疫情实时查询平台,有道精品课、腾讯教育免费开通线上知识服务。除了在线咨询,普及防御知识,远程医疗能否有更多可能性,有待研究。

  • 生鲜电商、社区电商

疫情期间,依赖「盒马」、「叮咚买菜」、「饿了吗」、「美团大众点评」等APP,进一步培养了相应的线上买菜习惯,提高用户粘度,培养忠实用户。受疫情影响的餐饮业也做起了生鲜微商、送货上门的服务。同样,社区团购就成了线下流量的必争之地,大量居民有各式各样的「拼单群」。


我本身是一名工作多年的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面对这个突发的肺炎疫情,我想谈谈自己对于这次肺炎疫情可能会对2020互联网行业的一些影响的一些简单看法,说的不好,勿喷!

首先应该说的是这次肺炎疫情让我们看到的一些东西,此次肺炎疫情来得如此汹涌,又恰好赶上春运这样的一个时间段,应该来说,就目前而言,国家做的还是相当可以的,至少让我们见证了中国速度,那么在这个中国速度的背后,我们应该发现现阶段仍存在的一些痛点:

  1. 互联网的广度还有待提升,尽管目前互联网已经发展得很迅速,但仍有部分用户无法接收到最新的消息,这在防疫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乡村的消息还是比较闭塞的。
  2. 互联网的速度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点,目前,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速度是有目众睹的,但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在此次防疫中,各种线上电商、生活用品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各种自媒体新闻平台向大家及时传递了最新的消息,但我们仍能看到有许多人购买不到口罩,仍有许多人还停留在昨日的旧闻中,救援物资也不是全部都及时地抵达相应的位置。
  3. 远程办公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远程办公软体层出不穷,但都各有各的弊病,当大家都自觉在家隔离时,远程办公成了大家唯一的办公方案,特别是政府单位,应该加强在远程办公和协同办公方面的投入,有的时候一加一会大于二。
  4. 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近年来,网路在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然而,突然停业和跑路事件也频频出现,其背后,是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的无资质办学,资金不受监管,而超前、拔高的学科类教育也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5. 远程医疗的发展,透过此次肺炎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医护人员前赴后继地奋战在一线,不少的白衣天使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健康,如果在未来远程医疗成为一种可能,用尽可能多的机器来替代白衣天使们,可能会保障更多医护人员的健康。此外,在线问诊也是需要重视的一点,此次疫情,很多人一旦有一点症状就去医院,殊不知医院是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地方,如果在线问诊能够更加深入人心,那么这种情况也会好转很多。
  6. 电商平台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电商平台购买自己的生活必须品,生鲜电商、社区电商在此次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相应的物流配送却依旧是个老大难的问题,随著京东推出无人机送货,不少物流平台也在研究自己的无人配送技术,相信在未来这一痛点也会得到解决。

了解了这些痛点,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在2020年互联网可能会发生的而一些巨变,总结如下:

  1. 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再好的软体都需要有相应的硬体设施支撑,在偏远地区投入更多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2. 加强加快5G通信的发展,这一点和第一点有类似之处,不过不同的是这一点不光体现在硬体设备上,也体现在软体设备上,包括各大手机的服务产商、各大通信运营商等等。
  3. 远程办公和协同办公软体将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喜欢的自由的不变原理,如果能在家办公,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时间,但如何解决远程办公时遇到的一些协作的问题,将是这些办公软体要解决的痛点。
  4. 知识付费社群和在线教育平台也会迅速的发展壮大,目前已知的比较好的平台有微信的知识星球,网易云课堂、慕课网等,但就我个人使用经验来看,目前知识付费社群和在线教育平台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包括但不限于教育体系的建设、知识的完善、讲师的招募等等。
  5. 远程医疗的进一步探索,目前也有不少的在线问诊平台,但大多数患者得到的答案会是请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无法直接确诊对病人们也是一种不好的体验。电商平台的发展,物流的发展都将是未来的核心,做好电商平台和物流平台,保障好每个人的衣食住行,这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体现得特别重要。

基本上从我个人的角度,能够总结出的一些影响就这么多了,可能看待问题不是特别的深入,这也是有感而发,补充一个痛点,就是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速度很快,但也有不少人利用互联网传播谣言,这些谣言不利于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不利于我们打好肺炎疫情这一仗,因此在未来可能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这一块也是值得大家关注和重视的。码字不易,希望大家点赞关注给点鼓励。


在一行,谈一行。互联网医疗最大瓶颈在疫情期间纷纷打通。

2月26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在武汉实现线上复诊医保结算,这是武汉首个纳入医保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短短3天前,武汉医保局刚公布了18条疫情期间的服务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此外,武汉还有三家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也已接通医保支付。

新冠肺炎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再次爆发,在线咨询、问诊已成为实体医院的标配。一直被视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瓶颈的医保支付,也紧急「上线」,并加速进行信息系统改造,本著「有条件要结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结算」的原则,让在线复诊的患者也能享受医保待遇。

医保的介入,使在线问诊、开方、结算、药品配送这一闭环更加完整,不仅方便患者,还使互联网医疗整体又迈进了一步。

武汉医保紧急上线支持互联网诊疗

2月23日,武汉医保局公布了18条措施服务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保障。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定点零售药店扩大到50家、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等备受关注的内容列入其中。

此时,武汉所有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已有12天,对慢病患者来说,通过互联网来保障复诊用药的需求更加急迫。

在此之前,武汉乃至全国的大量实体医院已开通线上门诊,国家卫健委在官网疫情防控专题中,用显著位置挂出了各省份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链接列表。针对疫情中大众恐慌造成的问题、常见小疾病,已有广泛途径疏导或提供建议。

但武汉的小区封闭管理还将持续,要解决慢病患者全流程的线上就医问题,医保介入迫在眉睫。

武汉疫情防控节点与互联网诊疗开展节点,资料来源:武汉卫健委官网,动脉网制图

我们在上图中,梳理出了几个疫情节点以及在线问诊、医保结算的实施进度。几个疫情节点表明尽管武汉在病例救治、新增病例下降方面好消息频频传出,但目前仍是关键窗口期,医护资源仍然紧张,日常就医的不便还要持续。

而互联网诊疗的几个进度则表明武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广泛开展线上咨询的基础上,接连推出医保措施,实现慢病患者的全流程线上就医。

2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患者在家中就可进行线上诊疗、医保支付,药品通过线下配送到家。

25日,武汉医保局决定将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纳入医保支付。双方技术部门密切配合,在26日就完成了系统改造,实现医保部门、互联网医院、定点药店等多方介面的对接。整个改造过程在12小时以内,系统已具备互联网诊疗服务人卡认证、诊疗服务和网上费用结算等功能。

武汉门诊重症(慢性)疾病患者通过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就诊时,可关注「互联网医院门户」微信公众号,或进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武汉专区在线复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及建议。

互联网医院完成审方后,将处方信息推送至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定点零售药店,药店确认处方和配送地址,审核处方并核实参保人员信息,进行医保结算,列印医保结算票据,生成参保人员个人自付费用付款码。患者付款后,可以委托社区代为送药,鼓励药店配送上门。

此外,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云药房在武汉设立了云药房前置仓储,委托全国知名商业公司进行分拣、打包,委托顺丰等物流进行全市配送,也可送药到患者小区门口。

目前,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可对高血压、糖尿病、血管介入术、乙肝、丙肝、肝硬化、恶性肿瘤、慢阻肺、肾移植术后、帕金森这10个重症慢病病种提供服务。

疫情期间,诊疗费用由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承担,药品价格则与各大公立医院保持完全一致,符合规定的药品费用由医保与药店结算,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这是武汉首个纳入医保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

如果说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慢病患者的问诊用药需求,主要由当地医生为当地患者服务,那么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则为武汉补充了可观的医生资源。

据了解,疫情以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已集结了全国4万多名医生,这些医生都可全力驰援武汉,缓解其线下医疗服务压力。

而过去一个月内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也是4万多(包括护士),也就是说,微医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相当于线下驰援数量的医生,来服务武汉。在这一点上,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对医疗资源的灵活分配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疫情期间多地将在线问诊纳入医保

除了武汉之外,疫情期间还有多个省市将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早在2019年9月,《银川市门诊大病互联网医院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已出台。当地取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大病待遇资格的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一家互联网医院签约就医。

患者在线上看病后,费用实时结算,只需支付本人自付费用部分。其中,城镇职工在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75%;城乡居民医保在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一、二、三挡报销比例分别为50%、60%、65%。

对医院而言,线上门诊大病实行病种最高支付限额管理,与线下实体医疗机构捆绑使用,按照宁夏自治区统一发布的门诊大病年度病种最高限额标准执行。

疫情期间,银川患者仍按上述流程就医和报销即可。

我们搜索公开资料发现,还有多个省市在疫情期间临时将在线问诊纳入医保,例如浙江、天津、江苏、上海等地。

武汉之外已将在线问诊纳入医保的区域(受统计渠道限制,可能有遗漏)资料来源:各地医保局、卫健委官网和官方微信,动脉网制图

&>&>&>&>有信息系统在线结算,没有系统事后结算

在疫情之前,建设了互联网医院的实体医院尚且不多,支持在线问诊医保结算的更是少数。上图城市中,银川、杭州、温州、衢州和江苏、广东部分医院可实现医保在线结算。

已将在线问诊纳入医保但暂未实现在线结算的,医保部门也在加速推进信息系统改造。

例如,2月14日天津市医保局印发《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通知》。医保部门将及时公布互联网诊疗服务医保结算管理介面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按介面规范改造内部系统,也可对接「金医宝」APP实现医保在线支付。医保部门及时改造医疗保障系统,实现互联网申报医疗费用的审核、汇总、支付、转财等线上业务与实体医院线下业务区分。

江苏在2月19日印发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部分医疗服务的通知》中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先试,和当地医保经办机构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系统资源,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系统改造,满足「互联网+」医疗服务人卡认证、诊疗服务和网上费用结算等相关功能需求。

但是,医保结算涉及多方系统对接,包括医保部门、医院、药店、患者信息等,比起能够快速上线的发热门诊,工作量要大得多,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快速完成系统改造。

此时,部分地区的措施体现出「有条件要结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结算」的原则,即:不能快速完成系统改造的,可事后报销。

江苏省对信息系统短时间内不能实现结算的,由互联网医院需提供电子发票,患者可采取邮寄报销、预约报销、延时报销等方式,完成费用结算。

浙江宁波直接规定,药品费用由参保人员先期自费结算,在疫情结束后6个月内进行医保报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则在患者复诊后进行线上记账,事后到医院办理结算手续。

&>&>&>&>多地强调线上线下一致,复诊首诊一致

在具体实施环节,大多数地区强调患者线上线下的一致性,并且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

患者若要在线上复诊并进行医保报销,必须是已在该医疗机构的线下门诊有就诊记录,或者是责任医师的签约患者。也就是说,不能随时、随意更换就诊医院。

这个规定一方面参考了以往线下常用的慢病定点治疗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诊疗仍是新事物,各医疗机构只在自己首诊处方的基础上,给患者提供在线复诊,也是规避风险的做法。

当然,最现实的原因还是源于医保总额管理。国家医保局在互联网医疗医保政策中,要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合理确定总额控制指标」。

天津政策已明确指出,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与其依托的实体定点医疗机构共用一个医保额度管理指标,确定年初额度,此后结合参保患者就医流向、医疗服务能力等因素,调整医疗机构间的医保额度。银川也有类似政策。

在此前提下,若医院复诊患者流动过大,医保额度管理难度就会加大。

从这个方面来讲,本医院线下首诊、线上复诊,固然降低了医疗风险、也便于医保管理。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一些医疗机构暂无开通线上问诊或结算的能力,那么这些医疗机构的患者就无法享受线上复诊再到开方送药这一系列的服务。

疫情防控的紧急情况下无法面面俱到,未来,要实现在线复诊的普及或者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通,才能最大程度惠及患者。

关于具体的报销标准,银川、杭州等地公布了比例,江苏则规定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同等的支付政策,与线下医疗服务执行相同的目录、医保支付类别和支付标准。

还有部分地区未明确公布医保支付标准,按照国家医保局的政策原则,大概率也是线上线下同等的支付政策。但诊察费除外,按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复诊,由不同级别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均按普通门诊诊察类项目价格收费,所以,线上线下执行的报销标准也可能不一样。

此外,多个地区都表示,疫情期间「临时」将在线门诊纳入医保结算,浙江宁波明确规定了时限是「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及以上响应期间」。部分地区未明确这一措施的持续时长。

如果说以上大多是疫情期间的应急之举,那么,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整体推动进程如何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各省市的政策进度。

半年内10余省市有政策突破

2019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确立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医保支付等的制定原则。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行以省为主,国家、省和市三级管理。即:

国家医疗保障局负责规范立项原则、项目名称、服务内涵、计价单元、计价说明、编码规则等;

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负责根据医疗技术发展和本地区实际,设立适用本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地市级医疗保障部门受理收费立项申请,符合准入条件的,提交省级医疗保障部门集中审核决策;

目前为止,已有多个省市在上述环节有相应措施。我们汇总如下:

互联网医疗医保政策推进进度,来源:公开资料,动脉网制图

&>&>&>&>已出台医保实施意见的省市

在国家医保局出台制定了互联网医疗医保指导意见后,已有7个省市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各自在整体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

已出台实施意见的省市,资料来源:各地医保局官网,动脉网制图

例如,山东、四川均提到要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加强基金运行监控。采集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等多维度的数据,进行智能监控,是规范在线诊疗行为、提升医保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

按照医保立项规定,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应该满足5个条件:

一是应属于卫生行业主管部门准许以「互联网+」方式开展、临床路径清晰、技术规范明确的服务;二是应面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务;三是服务过程应以互联网等媒介远程完成;四是服务应可以实现线下相同项目的功能;五是服务应对诊断、治疗疾病具有实质性效果。

如果只是简单患者咨询、医生建议,很显然不满足这些条件。完整的诊疗过程、规范的诊疗路径,可能会成为监控的内容之一。当然,规范诊疗、智能监控的最直接目的还是骗保行为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的互联网医疗医保政策由天津市医保局、天津市卫健委、天津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在上述省市中,唯一一个提出了工伤保险的适用性。当互联网诊疗服务与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内的线下服务内容相同,且执行公立医院收费价格的,向医保局、人社局备案后,确定纳入支付范围,并按规定支付。

由于工伤保险有单独的诊疗项目目录,其支付范围还包括康复等类项目,因此,天津这一举措有可能增加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种类。

&>&>&>&>已出台项目价格的省市

已制定服务项目和价格的部分省市,资料来源:各地医保局官网,动脉网制图

在已有的政策框架下,四川、山东、辽宁等地已发布了部分互联网诊疗项目及价格。除了常见病、慢病复诊诊察费之外,还包括多种远程会诊、诊断、监测的费用。

过去,远程诊疗面临大量设备闲置的问题。一方面,远程会诊受技术和网路限制,若网路不通常、出现卡顿,影响画面传输,可能造成漏诊误诊。另一方面,远程会诊在人员配备、设备维护、网路资费等方面成本都比较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医保的支持了。

远程诊疗涉及患者、邀请机构、被邀请机构三方,就涉及费用分配问题,四川在政策解读中用详细的案例做了说明。

例如,患者在线下当地医院发起申请,通过互联网平台,邀请远端大城市专家线上看病(远程会诊),只需向当地线下医院交纳相应费用。费用按受邀方医院价格确定,两家医院之间各自收入多少,由医院自行协商。假如患者在广安市一家二甲医院就诊,申请成都市一家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患者只需按照三甲医院「远程会诊」价格向广安市二甲医院交费即可。

目前已制定了远程诊疗、远程监测项目价格的省市,均将其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只是支付标准还需各统筹区完善。

从国家医保局出台互联网医保政策至今的半年时间,前文提到已落实相应措施的区域中,大多数也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探索较早的地区。

此外还有福建省在国家医保局政策出台之前,于2019年8月初就已发布医保支付政策,将远程会诊收费标准的30%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最高不超过90元/次,但远程诊断(即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和互联网医院复诊诊查费暂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下一步,这些区域的实践经验将成为其他省市的重要参考。

五个趋势展望

疫情期间,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开展大规模的咨询、义诊,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用户教育,医院、医生更加重视线上服务,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细化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诊疗。

而已有的或临时的医保支付措施,促使在线问诊完成了从医到药的整个过程,是对用户习惯更深层次的培养,也是对行业更进一步的促进。

第一,尽管受信息系统对接限制,以及出于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的考虑,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医保结算的医疗机构,远远不及开通了发热门诊、新冠肺炎咨询的医疗机构多。但如果在疫情期间,医保的介入既能有序引导慢病患者合理就医、预防线下交叉感染,又能提升医疗机构的患者管理效率,还能维持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那么,临时措施就有望成为长期政策。

第二,对于鼓励医疗机构尽快完成信息系统改造的地区,医保部门、医疗机构密切配合,效率提升,完善了在线医保结算的基础设施,未来仍可持续使用。

第三,疫情的发生,还可能使尚未完善相关政策的地区加快脚步。例如,安徽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前往安医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调研,表示互联网诊疗对于缓解医院门诊服务压力、方便群众居家诊疗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将会认真对待医院关于互联网复诊项目及接诊立项的申请,尽快研究提出有关政策意见。

第四,虽然医保政策整体上对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的促进作用更大,但企业主导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仍能在关键时刻承担重任,从微医的紧急驰援可看出,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作用,这是公立医院难以做到的。

最后,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医院,在医保打通后,有更多患者、医生、医院使用在线复诊,实际上是使行业整体有更大的社会价值与影响力。这是个水涨船高的过程,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能在其中更好地探寻盈利模式。

发布于 2020-03-04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RichardRichardfull stack, gopher, rustacean

远程办公会成为一种趋势


远程办公会成为一种趋势


2020年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肺炎疫情对抗战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在这场疫情中,国内许多产业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不过依旧有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变现出了极大的生存和发展的韧性。

1、游戏和直播行业火爆

受到疫情影响,许多的企业复工时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长。因此,空闲在家的用户往往会通过游戏直播、直播等等方式进行消遣。比如俄罗斯方块、贪吃蛇、斗地主等等,成了不少游戏直播的座上座。

2、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工具大受欢迎

除了前面提到的游戏、影视娱乐、视频网站之外,互联网行业中还有很多因疫得福的领域,比如在线教育,在开学延迟、线下补习班暂停的大环境下,新东方在线、网易有道、学而思等在线知名教育企业,因此在线教育板块迎来新轮上涨。

3、生鲜电商迎来新的突破

在本次疫情的影响下,生鲜电商为蜗居在家的人们提供生鲜菜品,从而获得了一个很好地发展契机,像盒马生鲜、美团、饿了吗这类O2O模式等等互联网平台都纷纷加入了送餐力度。

4、在线医疗行业得到展示机遇

除了生鲜电商、社区电商迎来突破之外,对于传统的网来说,也借助这次疫情打开更多的品类门槛。


17年前的「非典」,留给你的回忆是什么?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们,在那个年代更多的是靠民间传闻的各种防疫手段来与病毒做斗争,真正于非典做斗争的前线人员,却无法第一时间将全部信息传到所有人的前面。幸运的是,我们战胜了非典,也就在那几年前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路腾飞。17年后,当新冠肺炎再次出现,无论是信息披露还是诊疗手段,掌握主动权的变成了我们!

  1. 信息披露渠道

  2003年,民众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可能还是街头大大小小的网吧,手机功能就更为简单。虽然已经有了WAP网站,但民众对于互联网并不是那么信任,彼时电视广播渠道依然占优势,通过新闻联播、报纸等去了解每天的非典的发展情况。

  17年后,互联网已经完全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社交媒体发布、简讯提醒、群聊,各种随处可见的信息传播渠道让疫情发展情况变得更为透明,根据疫情的不同阶段,做相应的防疫措施。除了民众之外,社会各界对于疫情的反应也相当迅速,各种防疫短视频、小技巧等等科普类内容迅速传播。信息及时披露的结果,是人们的卫生意识迅速提高,大多数人取消旅行,不去人多的地方,取消家庭聚会……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疫病的传播机率。

 2. 个性化查询

  远离超级传播者是传染病防治的一大根本。互联网除了作为传统的信息发布平台外,也承担了一部分个性化查询服务。比方说同程网、微信、支付宝上线的「确诊患者同乘查询」,能够快速查询出自己所乘车次是否含有确诊人员。部分城市推出了疫情地图,可以根据定位查询周边是否有出现过确诊病例,以及这些病例的活动轨迹,最大程度上提醒著每一个人。而这种个性化查询服务,在17年前谈何容易。

  3. 大数据指导

  武汉地处华中地区,九省通衢,而春节恰逢是中国人口流动最大的节日,疫情的管控显得异常艰难。对于管理者来说,一方面要控制住武汉现有人口,减少流动。另一方面也要对已出城人口进行跟踪,人口迁入城市需要做大量准备。现在有了大数据,我们只要点开某个城市的「迁出目的地」或「迁入来源地」,计算机就会自动绘制出该城市的春节人口迁徙图,以帮助政府和民众做出最合适的防控安排。

4.疫情上报

  疫情上报是否及时,即关系了当地疫情的防控,也关系了到了患者个人的健康。如今疫情上报的渠道通过互联网,覆盖到了更多人群。例如,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求助者提供协助,可点击右边地址进入:疫情防控中央平台地址。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医学类app提供免费在线问诊,让医疗资源紧张的地区得到部分缓解。

  5. 网路办公与网路授课

  春运前后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时间节点,眼前已然到了返工高峰期,如何规避疫情二次爆发成了当务之急。于是远程办公一夜之间开始流行起来,企业微信和钉钉日活陡增。早在17年前大面积停工对于各地经济也是不小的打击。

  中小学教学也是如此,腾讯课堂与钉钉先后开放了远程教学模块,以降低延期开学对于孩子们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将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水平。

  6. 生活保障

  要说当下生活于17年前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答案毫无疑问:物流。这场疫情爆发之后,物流、外卖、电商、共享出行平台等等携手合作,共同保障疫情之下的物资运转。对于医疗资源供给而言,菜鸟联合中通、德邦等企业,第一时间将医疗物资送抵武汉。对于个人而言,外卖、电商等平台则在保证骑手安全的情况下,依然保障城市居民的订餐订菜等需要。

  我们常说科技以人为本,当重大灾害到来的时候,互联网科技的力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战疫还未结束,不能掉以轻心,希望这场战争早日结束,武汉加油!


现在看来

2020上半年疫情对行业影响深重,深刻改变了用户行为。

  1. 全网mau净增超去年一年,办公,电子商务类增长尤为明显。政府需要大数据平台排查管理人员, 调配社会资源和线上办公,都是疫情期间的刚需,所以线上政务对于城市,特别是基础建设差的城市,需要相应硬体建设和软体支持。同样的,视频会议平台,可视化办公和人员管理类工具都是增长。同时,疫情期间蜗居的群众对线上买菜,消费形成习惯,商超app和社区团购等线下零售的渠道发展迅速,用户体会了线上的便利,生鲜社区电商会变成生活常态。
  2. 小程序成为多个平台重要流量入口和新用户增长来源来带动消费,重要地位还在持续增加。小程序相比app更简单快捷,能缩短用户学习成本,无论是内容类还是服务类,用户的习惯都在被培养,这是一个生态化商业,此外,小程序电商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3. 老少两端和三四线城市人群是主要增量来源,一二线城市反而下降了。相比较下,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不同的消费习惯。除了受疫情影响最大的线上办公,电子政务和支付结算,短视频是十八岁以下的重要娱乐消遣途径而中老年更倾向通讯和社交。而从三四线整体看来,短视频和视屏工具是最广泛的手机娱乐方式。了解他们关注的资讯内容和消费倾向,才能获得这些增长用户的红利。
  4. 线上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疫情拉动了用户和互联网的依赖。线上消费的结构改变了,因为疫情网名的生理心理需求都有所增长,电商和移动购物app用户规模和市场都在增长,食品、生鲜、快消品在疫情期间大幅上升,市场营销也在这基础上改变。而疫情也加快了直播电商的发展,平台通过明星网红吸引流量,更加产业化再加上有政策支持,进一步刺激线上消费。
  5. 短视频和游戏等泛娱乐行业是大爆发,而电商,办公,教育因为用户行为的改变被激活了,旅游,导航等偏向线下业务的行业也在疫情之后慢慢恢复。休闲益智棋牌类游戏受到青睐。头部企业有流量渠道,更有优势,而中小型游戏公司可能面对疫情复工影响,游戏开发和流量吸引都面对阻碍。

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除了以往的通讯,咨询,现在是办公生活线上变得生态化和常态化。各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更大的流量和更好的模式吸引到更多的用户。大公司打造生态系统的同时还有更好的功能集成,减少用户切换时间,优势明显。1.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关注增长用户,根据现在成功的营销手段,满足他们的需求。2.如何吸引老少和三四线新增用户?了解他们关注的资讯内容和消费倾向。3.怎么样抓住短视频和直播红利?个人用户必须依靠平台支持获取流量4.怎样在直播中增加用户留存,刺激用户消费,打破营收结构单一的模式?除了刺激用户打赏变形,和电商合作,把游戏直播多元化,当作流量的入口区增加营收的渠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