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学校教育在体现政治意志、宗教观念、道德取向、人生价值追求和做人的原则等方面,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方面;在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从婴儿 童年 少年 青年 成年,都是谁在影响著他的成长,都是谁在管理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责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同时他也是家庭中的孩子,一个社区的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影响著他的成长。

追寻教育的实质,面对不足的现实,我们不得不重申: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更不可忽视

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家庭、社会及他本人的教育功能各有特性,是不可轻视和无可替代的。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生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和品性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社会教育无处不在,随时发生,有政府的,社会团体的,社区的。比如:网吧就是社区的一个「教育场所」。社会发展的动向,社区的一次活动,社区人情的生活习性,社区发生的某一事件和人们对此的评价和看法,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紧密联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三种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孩子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从而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和学校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们是教师!我们爱学校!我们更爱自己的职业!」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被家长或朋友的几句话冲得一干二净,而孩子在家中受到的思想熏陶,会被社会上的某些不健康的东西弄得昏头转向,给他们的思想造成极大的混乱。

摆脱社会的影响和教育,对于儿童少年的影响和教育更大。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施教作用应一致配合,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构成一个育人的整体。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要求。主要表现为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靠课内教育。这种传统的,封闭的教育,违背了儿童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乃至身体的发育规律。应明确的是他们是在社会的交往和活动中形成的,他们的活动场所,既在家庭又在幼儿园和学校;既在课室内,也在课室外;既在校内、园内,也在校外、园外;他们交往的对象,既有家庭成员,也有老师、小朋友、同学和其他社会成员。他们接受的信息,既有课本也有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刊和互联网等。特别是在信息日益发达的时代,儿童少年在社会上接受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因此必须改革,使我们的教育从单轨制转向多轨制,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路。而做好三结合的教育工作,首先应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上入手。

(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作用的互补,从而加强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性。

与家庭教育比较起来,学校教育具有更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孩子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补偿性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孩子了解自然和社会,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培育健康的人格。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在三方面结合的教育中,要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为根本,全面搞好社会教育。运用社会力量进行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思想影响极大,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教育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建国以来,社会教育在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此,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教育好子女是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面面相关的,只有全面结合,全面教育,全面用心,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个方面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势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无法有机地衔接起来,是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从而为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机渗入提供机会。因此,搞好三种教育的衔接,是整体化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仅在时空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一种亲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在教育中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校教育具有统一性、系统性等特点,它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实用性、及时性和补偿性的特点,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不同兴趣爱好。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著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他们之间很难互相代替,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的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

(八)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

在实践中发挥三结合教育合力可运用的基本形式有:①互相访问;②通讯联系;③家长会和家长学校;④教育讲座。

(九)社会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著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反作用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体而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政治经济制约著教育目的

自从国家出现以后,教育就作为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具有了政治社会化的职能。所谓政治社会化,从社会个体发展的角度说,是一个人通过受教育形成其基本政治态度的过程。教育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手段或途径总是受到社会政治力量的控制,这种控制首先表现在教育目的的选择或教育职能的定位方面。这是自国家出现以来已被证明的事实。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至于培养具有什么样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的人,这是由社会政治具体决定的。在古代阶级社会,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集中于培养明贵贱、别尊卑,自觉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统治人才。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但是统治阶级控制教育,使教育培养能够掌握国家机器、管理生产和维护本阶级利益人才这一点并没有什么改变。教育最明确地反映著统治阶级的需要,教育是政治统治的强有力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不同的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之下有不同的教育的主要原因。当然,社会政治只是决定教育目的的一方面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

2、社会政治经济决定著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由于教育是利害攸关的大事,所以统治阶级为了使其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进行,就一定要把教育大权把握在自己手中。统治阶级会充分利用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统治地位来统治教育。统治阶级对教育的领导权的把握主要表现在:

(1)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现控制或管理。政府、执政党从组织上对教育机构实行直接领导,尽管领导的组织形式或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实行中央集权制,有的实行地方分权制。统治阶级会通过国家机器,以各种不同的手段,颁布政策法令,制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规定教育的方针和路线。同时直接制定教育法律法规,决定教育者的培养和任用。所有这一切,都以强制的手段监督执行,以此将教育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利用经济力量的控制来达到对教育的领导。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教育经费的划拨和投放间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控制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教育机构的兴衰存亡。与此同时,统治阶级中的个别人还常用发放教育经费或为教育捐款等形式有效地控制教育管理权。

(3)以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由于统治阶级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统治地位,所以统治阶级的思想必定是统治思想。统治阶级能够利用国家的宣传机器,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传播于社会,并实际左右教育的发展方向。

以上我们探讨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几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和协调,而除了三大教育以外,还有一个自我教育,它是将外化教育内植于心,将被动教育转化为主动教育,自觉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优质资源,将个人优势结合发挥至淋漓尽致,不断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一种内在教育。自我教育是集所有教育优势大成者,也是所有教育最高境界。一个人一旦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便离成功教育不远。

总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成才提供了必要条件。学校教育为孩子成才提供了必要的育人环境和完整、系统的育人条件,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因而,一个人的成才需要双方不断的配合、促进,才能孕育出绚丽夺目的教育之花,才能够完成对孩子教育的预期目标,鼓励他们掌握好全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具备建设祖国所需要的

本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新世纪中构筑并形成的一个优良局面,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想获得更多教育行业资讯可以关注深学邦公众号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基本教育,家庭教育决定人的品质、特性。

学校教育是给予人生长中的知识储备,决定以后前进的方向。

社会教育影响人对于生活及生存的看法及活法。


学校是小版的的社会,但是学校环境又是大部分人可以自己去选择的,至少在幼儿园和大学是这样的,所以学校教育相对社会教育来说稍微可控一些。

而很多的社交技巧,为人处世和性格行形成基本都靠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最重要,好的学校教育是锦上贴花。


个人感觉就是:

学校教育决定你在步入社会时的门槛高低;

家庭教育决定你在未来需不需要和他人相比再加强一下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 取决于前面两者进行的如何,同时把一个人塑造的更加完备。


相互关联,都很重要!家庭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辈子!


很简单

家庭教育的准则就是能够让孩子拥有最基本的各种能力,和面对生活时的方式最初步的奠定。

学校教育要相对于要进步一点,就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世界的认知,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质。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学生的人际圈和互联圈有了一定的限制,但是作为初步社会的试炼,学校跟社会还是依然存在差异。

作为最真实的场地,社会环境会给予这个人非常丰富的条件,以及不受限制的范围,需要一个人的能力来辅助他去判别和分辨,去实现他自己想实现的目标,去做出他能够做出的贡献,是实现一个人价值的所在和为一生的奠定之处,当然作为前两步的最终环节,人生的大部分都是在这里度过,但是最初的路却不在这里。

至于这三者的关系,我想前面阐述的非常清楚,在最初的那一段时光的时候,从走出学校的那一刻前,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会用较少的比重占据一席之地,家庭环境较为较大,学校依次而定,学校和家庭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基础的最重要的环节,也表现了他出入学校后在社会能够做出的能力和贡献的发源地。

而成年之后,我们会发现社会在我们生活中的比重往往是大于家庭再大于学校的,家庭和学校因此而递,所以社会环境占的比重就会比较大,但是许多人会因为社会环境占的比较大,而有意的去缩小社会环境占的比重,并以此来增加学校,跟家庭。当然最主要的是家庭占据的因素所在。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把我们打造成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